多空雙方鳴金收兵 擊破弱平衡需變量
本周二,滬深兩市未能延續前一交易日的漲勢。滬市成交重返400億元以下的地量水平,充分顯示出資金在節前謹慎的心態。周一表現較好的水泥建材、有色金屬等周期板塊轉而走弱,食品飲料、餐飲旅游等消費類行業再受資金青睞。多空雙方似乎在節前達成了一致,各自鳴金收兵,只待節后決戰。短期來看,在政策層面未有新動向之前,A股在2000點附近或現持久戰。
多空鳴金收兵 資金“游擊”為上
9月25日,滬深兩市窄幅震蕩,未能延續周一反彈。其中上證綜指小幅下跌3.90點,跌幅為0.19%,報收2029.29點;深成指全日也微跌0.32%,報收8284.25點。
從昨日的市場表現來看,總體呈現出兩大特征:一是板塊輪動較快,熱點持續性不強;二是資金觀望情緒加重,量能大幅萎縮。
一方面,從行業表現來看,周一表現較好的周期板塊未能延續強勢。其中申萬有色金屬、信息服務及電子指數全日跌幅居前,分別下跌2.10%、1.41%及1.36%,周一漲幅居前的建筑建材、挖掘和機械設備也未能逆市上漲;而具備一定防御性的食品飲料、黑色金屬和餐飲旅游則漲幅居前,分別上漲1.06%、0.35%和0.33%。可見,資金對于昨日政策“穩增長”預期增強所引發的周期躁動并不愿意“埋單”,而食品飲料與餐飲旅游由于近期持續調整,短期存在一定的“安全邊際”,遂成為資金青睞的品種。不過,消費股的弱市逞強,并未吸引多大的跟風盤,這表明當前資金對消費股“恐高”的情緒仍較為濃厚。
另一方面,昨日滬市僅成交了384.5億元,繼8月31日之后再現400億元以下的地量。盡管股諺有云“地量見地價”,但持續的縮量陰跌是市場人氣的最大殺手,若A股遲遲未能出現底部放量上漲的格局,則滬綜指跌破2000點只是時間問題。當然,在“十一”長假前場外資金對市場報以觀望態度也較為合理。畢竟長假期間內外部仍存在部分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影響A股節后的走勢。此時資金無論是做空還是做多均存在較大的風險,在此當口多空雙方鳴金收兵亦為理智之舉。
擊破弱平衡需政策變量
在滬綜指2000點附近,多空雙方再度陷入膠著。在經濟探底趨勢尚未扭轉的背景下,政策層面的相對真空是大盤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
從政策層面來看,日前四川省召開重大項目投資會,共推出2242個重大項目,投資總額3.67萬億元。盡管“穩增長”力度在逐步增強,但在貨幣政策并未顯著放松的情況下,投資者對各地穩增長政策能否有效落實仍存在疑問。因此,周一表現較為搶眼的水泥股,昨日大多出現調整,若后續地方“穩增長”政策未能跟進,本周一周期股的躁動或難逃“一日游”的尷尬。
在政策相對真空的情況下,當前A股處于上下兩難的局面。一方面,對經濟短周期有望見底的預期封殺了市場大幅下跌的空間;另一方面,A股供求失衡的問題并未真正解決。
從股票供給面來看,四季度A股解禁壓力仍然較大。統計顯示,10月份兩市限售股解禁規模約為1103.14億元,而四季度的11月、12月則為年內解禁最高的兩個月份,分別有191.16億股和329.95億股解禁,規模將達到1895.73億元和2306.49億元。其中,僅在今年10月份,創業板將迎來包括晨光生物在內的37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首發原股東限售股的解禁,解禁股份總數高達33.8億股,市值則高達495.55億元,其解禁股份數量和解禁市值都創下了創業板開板以來最高。
從資金需求面來看,全球量化寬松潮的出現大為縮小了央行貨幣政策放松的空間。此前市場所期盼的降準基本為逆回購所取代。央行25日在公開市場開展了兩期限逆回購操作,規模總計2900億元。其中,14天期逆回購操作規模為1000億,28天逆回購操作規模為1900億元。兩期操作中標利率分別持平于前期的3.45%和3.60%。有分析指出,天量逆回購表明央行有意保障節前流動性需求,同時,28天逆回購交易規模再創新高,體現了央行有意穩定機構對于未來的資金面預期的意圖。不過,此舉也將市場的降準預期進一步推后。
總體而言,從市場自身的驅動力來看,在場外資金風險偏好未出現明顯改善的情況下,A股短期難改弱勢格局。但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以來,QFII新獲批額度在不斷提速,且有越來越多的機構申請牌照,這或表明在A股投資者陷入絕望之時,外資正在關注A股的投資機會,因此,在滬綜指2000點附近過度悲觀并不可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