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反彈或在孕育中 兩板塊投資價值顯著
上周,兩市重新破位下行,創出調整新低,并有考驗2000點大關的跡象。市場走勢明顯弱于預期,即使是在日本緊跟美國推出新的量化寬松政策、且英國央行也透露出跟進信號等消息之后,A股市場依舊毫無起色,絲毫不顧全球股市、大宗商品市場在流動性增加預期下大幅走高的情況,繼續走出獨立下跌的行情。
這種下跌行情的出現,主要受幾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一,機構資金的普遍拋售。有消息稱,平安大規模贖回指數基金,意在看空后市,而且以基金為首的公募機構在反彈后也都以拋售為主,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倉位上一周繼續下降逾4%,目前已經接近70%的低倉位水準。偏股型基金的大規模拋售導致以銀行為首的藍籌股持續下跌,并成為指數創新低的重要原因。其二,經濟數據不佳打擊投資者信心,上周四公布的9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PMI預覽值47.8%,雖略高于8月數據,但已連續11個月處于緊縮下行的趨勢中,而且工業增加值數據破9、出口沒有實質性改善等因素會進一步壓制投資者對于宏觀經濟走向的信心。其三,季末資金壓力仍較大,臨近月末資金壓力開始增大,季末銀行普遍有沖存款要求,而且面臨中秋十一小長假,資金抽離意愿較強,筆者注意到周四7天回購利率創三季度新高、隔夜SHIBOR利率也創7個月來新高,均表明資金需求量明顯增大。其四,對解禁壓力的擔憂仍很大,10月底首批登陸創業板的公司將進入全流通時期,當月解禁達到500億元,未來一年解禁規模超過2000億元,即使大股東為保留控制權不打算減持,但小非、高管持股兌現意愿較強,依舊會對市場造成影響,過去7天創業板跌幅近10%正是對這一擔憂的反應。其五,投資者悲觀情緒占據上風,當期待已久的反彈遭遇機構拋售狙擊,創新低的品種重新增加,導致久套的投資者在這種反復震蕩中瀕臨崩潰,拋售意愿大幅增加。
筆者認為,雖然投資者普遍仍然擔憂宏觀經濟走向,但這已經不應該成為市場下跌的主要理由,因為市場已經對于經濟進入下行區間有了比較充分的預期,而且低迷的上市公司中報也早已給投資者們敲響了警鐘。此時機構再度進行拋售,實際上已經充分甚至過度反映了經濟下行預期。在熊市中,市場總是以非理性的拋售行為和對于未來悲觀的預期來完成一輪殺跌,并在此之后形成一次重要反彈,這種非理性的拋售在熊市中何時出現永遠讓我們難以預料。如果這種拋售在9月份的最后一周繼續出現,筆者并不會更加意外,但未來的反彈也正是在這種非理性資金的拋售過程中孕育。
如果本周市場繼續下跌的話,月線將走出五連陰格局。最近15年以來,月線五連陰只有在2003年6-10月和2004年4-8月出現過兩次,第一次五連陰后形成了月線五連陽的巨幅反彈,另一次在第六個月出現了單周近10%的反彈。任何一次五連陰都是在極端悲觀和恐慌之下形成的連續拋售行為,但在市場本身彈性猶在的情況下,這種矯枉過正的下跌走勢遲早會迎來報復性的反彈。雖然我們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實體經濟背景每次都不一樣,但是投資者的情緒總是一次次的輪回,這就是歷史總在重演的原因。
在全球連續釋放流動性的大背景下,各國經濟表現和長期前景并不強于A股,但流動性的增加仍然推動了風險資產的大幅反彈,這種趨勢遲早會對A股市場產生影響。從過往QE1和QE2的表現來看,全球股票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在流動性釋放期間均有持續上漲表現,直到量化寬松政策實施進入尾聲時才產生震蕩走勢。這一次的QE3最早也會在年底才告一段落,因此市場還會持續受到外部因素的正面刺激。目前這種正面刺激只是反映在A股中的貴金屬板塊上,后期其他資源型企業均有可能受到正面影響。
在非理性拋售風潮引發的短期下跌行情中,市場中兩類板塊的投資價值將會更加顯著,也值得投資者關注。一類是遭遇獲利回吐壓力的長期優勢板塊,這類優勢板塊有望演繹獨立的局部牛市行情,比如醫藥、環保板塊。醫藥行業上半年收入利潤雙雙增長,是少數維持3年持續增長的行業之一,而且其非周期、半剛性消費屬性在經濟下行通道中不會導致企業業績大幅滑坡,因而在熊市中更能獲得價值投資者關注。環保板塊則是在十二五經濟發展規劃中投資增長確定性最強的板塊之一,從發改委5月份批量通過的項目中可以注意到,大部分都是與節能、環保相關的項目,環保投入連續維持高增長已成定局,這一板塊的業績也將在未來數年超越市場的平均水平。對于這類長期優勢板塊來說,資金獲利回吐引發的拋售潮過后,還有機會繼續創出新高。另一類則是逐步走出低谷、尚未被市場充分認知的板塊,比如零售行業,由于上半年消費增速下滑和業績低于預期導致整個行業遭受持續拋售,但8月份零售數據環比開始回升,而且CPI回升預期開始出現有助于行業經營環境改善,并且歷年四季度也都是零售行業有超額表現的時期,這類走出低谷但在非理性拋售風潮下股價仍然創新低的板塊,也給投資者提供了底部布局的時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