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刺激政策出臺 “穩增長”啟動A股反彈引擎
受“穩增長”力度驟然加大鼓舞,上周五滬深股市放量暴漲。上證綜指成功收復2100點,創下近8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深證成指漲幅則高達5%以上。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大盤若要一路上揚,還需多方配合。
政策不斷加碼
繼上周三公布投資規模超7000億元的25項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之后,國家發改委上周四又公布了30個項目,主要涉及公路建設、港口航道改造及污水處理等。市場保守估計,發改委在兩天內集中批復的這些項目總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穩增長”發力,推動A股暫別持續低迷,出現較大規模的放量反彈。
9月7日,上證綜指收報2127.76點,漲3.70%;深證成指收報8709.07點,漲5.08%。兩市成交金額總計逾2200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猛增一倍多。
“年初至今證監會出臺的所有政策的效果,還不如發改委這兩天出臺的政策。”股民楊斌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年初至今,證監會出臺了包括鼓勵上市公司分紅、促進養老金和QFII等長期資金入市、降低證券交易費用、發布員工持股計劃等利好政策。但5月初以來,指數基本上是一路單邊下跌。
“證監會政策和發改委政策效果的對比,反映出投資者真正擔憂的因素還是中國宏觀經濟。”上海一家私募基金投資總監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5月以來,幾乎所有的經濟先行指標都開始走下坡路。市場一直在期望政府能夠出臺類似金融危機時的刺激政策,但考慮到政策后果以及‘調結構’的目標,政府出臺刺激政策態度非常謹慎,如今連續出臺這樣的計劃,增強了投資者對于宏觀經濟轉好的預期,A股的反應相當自然。”
市場多空交織
A股這輪升勢能否延續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然而,A股要想擺脫頹勢,要面對的問題還不少。申銀萬國研究所分析師凌鵬表示,此輪反彈屬于“超跌”+“維穩”,與“經濟企穩”無關。由于經濟基本面還在進一步惡化,沒有基本面支持的反彈難以變成反轉。
海通證券也表示,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前,政策面將維持偏暖格局,這對股市構成利好。但是偏暖的政策面難以帶來股指的大幅上行,其對市場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為支撐部分個股的結構性機會,因為受制于當前相對較緊的財政狀況、房價上漲壓力重新浮現、CPI可能回升等因素的制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放松都有些力不從心。
除了宏觀經濟方面的因素之外,創業板“大非”解禁日臨近,對小盤股形成較強的壓力,也會傳導至大盤。今年10月30日,首批在創業板上市的28家公司將迎來“大非”解禁,當月解禁流通市值比將高達16.3%。
雖然上述因素偏向負面,但也并非毫無樂觀預期。“盡管發改委批復了如此多的項目,但地方政府能夠拿出多少資金來投入還很難說,如果投入不夠,這些計劃對中國經濟的推動可能只是一紙空談。”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此外,東方證券9月策略報告指出,反映市場情緒的指標進入底部區域,這對A股來說也是非常積極的信號。東方證券認為,從歷史經驗來看,投資者情緒在弱市中反復筑底,往往是股市反彈的先兆。
提前布局反彈
在這樣市場上下不確定的時期,投資者選擇投資方向變得尤為艱難。若以業績為基準,從目前披露的業績預告來看,今年的上市公司三季報可能會讓投資者失望。數據顯示,截至9月6日,兩市已有95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第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近半數公司報憂。
凌鵬認為,由于反彈和經濟基本面無關,不需要過多考慮業績,反彈會延續“周期搭臺、成長唱戲”和“投資未來、關注轉型”的思路。證券、保險行業個股市值較大,彈性大,可參與。而醫藥、環保和傳媒行業代表未來,可以抓住其中的優秀個股進行配置。
東方證券則認為,從行業景氣的角度觀察,煙草、食品、飲料始終是經濟下滑中最可靠的行業,受到波及最小。受到經濟周期打擊,企業縮減成本、壓縮開支,高端消費空間不斷受到擠壓。中低端消費相對景氣升高。此外,高鐵和水利可能迎來更多投資,在整體經濟下滑中有可能成為局部亮點;房地產行業景氣也可能進一步回暖,這些領域值得關注。
(宋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