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跌空間不大 扭轉頹勢需權重股走下蹺蹺板
記者 李波
上周市場重心持續下移,上證綜指險守2100點。8月初開始的反彈迅速夭折,市場仍然運行在5月9日以來的下跌通道中。值得注意的是,期間幾大權重板塊出現了“蹺蹺板”走勢,導致市場預期在生機與恐慌之間搖擺反復,不確定性大幅上升。這種權重股之間的彼此牽制,成為指數難以擺脫頹勢的關鍵;而何時擺脫這種怪圈,也成為了判斷后市的重要觀察角度。
就而言,和地產無疑是掌控話語權的兩大巨頭,前者在上證綜指中占據絕對權重,后者對深證成指影響較大;與此同時,作為風向標,券商板塊也頗具人氣,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等大市值股票對指數的影響也相當可觀。5月初下跌以來,這三大權重板塊出現明顯的背離走勢。
具體來看,5月9日開始步入調整,開始描畫“M頭”的最后一筆。當時,銀行股成為領跌主力,并且一路跌至7月下旬;券商股則在“后金改”的余溫下繼續漲至6月初,地產股更是在5月實現V型反轉、6月橫盤震蕩整理、7月再度強勁上攻。銀行和地產的高度背離,導致5-7月深證成指大舉跑贏上證綜指。而7月26日開始,銀行股走出持續反彈,地產股和券商股則自7月中旬開始見頂回落。三大權重板塊強弱的逆轉,導致近期上證綜指表現大幅反超深證成指。而即便在這樣的格局中,上周三也再度上演了銀行股領跌、券商和地產股反彈的“微逆轉”戲碼。
這種“蹺蹺板”現象的出現,主要緣于影響權重股的因素趨于復雜,導致資金心態糾結。對于銀行股而言,良好的中報業績以及前期奠定的估值優勢成為其7月下旬以來反彈的誘因;然而,銀行股業績下滑趨勢已成一致預期,并且上市銀行半年報顯示不良貸款余額普遍出現上升趨勢,引發市場擔憂。對于券商股而言,前期的接連下跌緣于下半年自營業務預期惡化、創新政策出臺節奏預期放慢、8月份限售股集中解禁和各種負面傳聞等多重因素;不過,轉融通業務即將推出有利于提高證券公司收入,優化行業競爭環境,成就了周中的脈沖反彈。對于地產股而言,銷售回暖更成為一把雙刃劍,在提升基本面景氣度的同時,也引發了調控加碼預期,從而導致股價出現回歸和修復。
可見,在當前復雜的和市場環境之下,資金對于權重股的判斷陷入了“雙面硬幣”之惑。負面因素的沖擊令場外資金不敢貿然進場,而場內資金則根據消息面和預期的變化在權重股之間調倉換位。上周五銀行板塊再度獨自撐場,雖然令股指暫時經受住了2100點的考驗,但未來能否持續獨挑大梁也著實令人捏把汗。
眾所周知,指數若要有所作為,開啟反彈之旅,需要權重板塊集體持續上行,至少需要有序的輪動和配合。然而,近期權重板塊你上我下的彼此牽制,顯然不符合應有的上漲節奏,也令投資者一頭霧水左右為難,市場預期趨于迷茫。因此,只有資金對于權重股逐步形成一致預期,推動幾大板塊齊頭并進,大行情才具備基礎條件。而預期從分歧變為一致,則需要經濟、政策、技術等因素出現向好拐點。
慶幸的是,隨著滬綜指跌至2100點整數關口附近,市場出現了殺跌動能減弱、成交創出地量、前期強勢股補跌等積極信號。盡管在當前的數據和政策空窗期,權重板塊可能暫時無法形成合力,但下跌空間同樣不大;后市如果經濟數據出現環比改善,或者政策放松力度加碼,那么權重板塊的腳步有望逐步回歸統一,屆時新一輪升勢有望開啟。(李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