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選擇局部突圍 A股“迷霧”未散
周三A股市場低開低走,整體呈現窄幅震蕩格局。盤中一度出現探底走勢,前期熱點題材頁巖氣走勢出現分化現象,可見市場游資也非常謹慎,主要還是快進快出為主。而券商板塊目前走勢依然低迷。場內資金依舊匱乏,后市或繼續回調。
A股資金選擇局部突圍
按照經濟學理論,決定價格的最直接因素是供需關系,且必需是真實的供需關系。A股市場的走勢也是由供需關系決定。雖然目前滬深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經下降到歷史最低點,但是依然上漲乏力,原因在于股票的供給過大。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數據顯示,2012年7月底滬深A股的有效賬戶數為13860萬戶,較2007年10月底的10515萬戶增加了31.8%,但是流通市值卻已經達到了2007年10月份的總市值水平,幾乎增加了200%。從持倉賬戶看,目前持股市值低于10萬元的賬戶比例達到86.67%,機構持倉低于50萬元的賬戶比例也到54.08%,場內資金呈現“散戶化”趨勢。另外,2012年股市低迷,管理層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6、7月份QFII凈匯入88億元人民幣,然而2012年上半年新股融資金額約為740億元,大小非解禁后減持約352億元,抵消了機構的新增資金,直接導致股指緩慢下行。
目前投資者信心依然低迷,新增資金缺乏,七月份當月參與交易的A股有效賬戶僅為12.04%,繼續下降。雖然新股發行速度減緩,但是前兩年IPO發行上市新股的大小非限售股進入解禁期,一方面其中創投資本的解禁拋售不可避免,另一方面,貨幣政策的松動低于預期,存款準備金率遲遲不降,融資利率依然居高不下,大股東在資金壓力下也出現拋售現象。
目前場內資金已經分化成三種特征:1、大部分投資者深度套牢后“就地臥倒”;2、場內活躍資金高拋低吸做差價;3、部分資金精選個股中長線投資。雖然近期滬綜指再創新低,但是今年滬綜指的跌幅也僅為3.66%,滬深300指數微跌0.60%,深成指煩上漲1.46%,股指的下跌主要集中5月份之后。另外,1-7月份,在滬深A股180個三級行業指數中,有40%上漲,另外20只行業指數漲幅超過10%,貿易流通、建筑建材、其它飲料等板塊指數漲幅超過40%,說明第三類進行中長線投資的資金選擇局部突破,以基本面的潛力回避系統性風險。
結構性行情仍是主基調
雖然七月份的CPI增速繼續回落至1.8%,但八月份原油價格再度上漲,房地產市場回暖,導致未來繼續實施貨幣寬松的預期減弱。在大小非減持的壓力下,股市整體資金面依然不足,權重股的趨勢性上漲難以期待。不過新股發行已經放緩,且股指下跌幅度已大,大股東增持或QFII入市的現象增多,預期年底前股指仍將保持筑底走勢,可能創新低但幅度不大,系統性風險出現的概率較小。
結構性行情中以把握行業基本面的發展為重點,且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環境下,應注重逆勢發展的小行業。如醫療行業,市場的資金面也已經持續流入,在局部形成需求不斷增長;電子制造業雖然分化較嚴重,但是網絡科技的發展是大趨勢,消費電子、政府采購的安防產品和企業采購的視頻語音產品將會進入快速增長階段;環保行業已成為國內經濟結構性轉型的重點行業,城市環保是拉動經濟的又一重要因素,其中個股也機會多多;另外,密切關注新材料板塊的走勢,社會發展對新材料的需求,導致該板塊從來不缺少黑馬。(李世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