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壞時期已過 修復行情耐心等待買點出現
長城證券 張勇
上周市場展開反彈,雖然上證指數反彈僅有1.69%,但是強勢板塊層出不窮,個股活力四射。經過一周的恢復性上漲,加上中報風險基本釋放完畢,市場信心有所修復,確立了2100點的短期底部。從基本面情況看,經濟數據依然烏云密布,穩增長政策不溫不火,成交量雖有放大,但是絕對水平仍然偏低,并無增量資金大舉入市。筆者認為,短期底部基本確立,但是修復需要足夠耐心,需要等待數據的好轉,以及更多給力政策的出臺,因此不應對反彈高度寄予厚望。具體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首先,7月數據仍然偏冷,穩增長政策加碼難度較大,制約了反彈空間。根據統計局最新數據,7月份CPI同比增長1.8%,符合市場預期;而PPI同比下降2.9%,大幅低于市場預期。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2%,比6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低于市場預期。從進出口數據看,7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287.3億美元,同比增長2.7%,遠低于市場預期增長8%左右,也低于6月的11.3%。從信貸數據看,7月份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5401億元,同期人民幣存款減少5006億元。其中,7月新增貸款創2011年10月以來新低。以上數據均表明,國內經濟仍然處于下行通道之中,內外部需求均增長乏力,實體經濟下行導致信貸需求不旺,中國經濟仍處于回落之中。雖然也有樂觀投資者認為,CPI回落到2%以下為經濟刺激政策預留出較大空間,但是目前物價仍處于不穩定狀態,而且房價二季度出現了較大幅度反彈,導致政策放松力度較低,投資者普遍期待的降準、降息遲遲沒有出臺。筆者認為,短期來看,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都將保持相對穩定狀態,部分地區、部分產業可能會有振興措施,但是總體政策仍將體現“穩”,市場呼吁的大規模減稅以及降息、降準的難以出臺,制約了股市的反彈高度。
其次,股市制度改革繼續修修補補,實質性利好仍未見出臺。前期監管部門繼續針對風險警示板塊、B股、新三板等進行制度建設,近期對市場反映強烈并且跌幅較大的ST板塊、B股板塊進行了補充說明,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市場恐慌,ST、B股板塊暴跌告一段落,但是中長期仍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法。隨著股市改革進入深水區,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已經無法回避,需要統籌規劃,拿出對市場沖擊最小的方案。至于新三板,筆者認為推出的前期對市場影響不大,投資者沒有必要過度恐慌。無論是ST、B股還是新三板,其實都屬于非主流問題,市場關注的焦點依然是問題,是否應該暫停新股發行,以及如何解決新股定價偏高和業績變臉的問題。盡管管理層一再否認暫停新股發行與股市漲跌無關,但事實上發審委連續兩周未審核新股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市場的反彈,側面證明新股暫停對短期反彈有利。當然,本次新股暫停仍屬于技術性原因,一旦恢復新股發行勢必再次打擊市場信心,投資者需要謹慎。
最后,股市結構性分化進一步加劇,周期與非周期資金爭奪激烈,但是缺乏增量資金入市,反彈高度料有限。回顧今年以來的市場結構性分化特征,可以用冰火兩重天形容,多數周期類個股股價持續大幅下滑,而白酒、醫藥股則一騎絕塵,甚至相當多的個股創出歷史新高。如此涇渭分明的走勢一方面反映了市場的防御性特征,另一方面則緣于市場資金總量有限,主力只能在部分品種上采取抱團取暖策略,力爭在個股行情上有所作為。但是以白酒、醫藥為代表的股票數量畢竟有限,總市值占比不足10%,多數投資者依然以虧損為主。近期隨著市場回暖,部分題材概念股如稀土、海南、前海概念等有所活躍,人氣開始提升,但是依然難以有效吸引場外資金的進入,尤其是規模龐大的儲蓄資金,單純依靠存量資金的自救制約了反彈的空間。
根據以上分析,基本可以得出結論:短期反彈可以延續,但高度有限。隨著中報風險充分釋放,以及技術上的嚴重,有望展開修復性反彈,但是2250點上方將會遭遇強阻力,投資者應該適可而止,掌握波段機會。
資產配置方面,在目前的成交量水平下應仍然以操作中小市值個股為主,超跌疊加中報風險釋放為選股的重要標準。至于藍籌股,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房地產調控政策有儲備,加碼并非沒有可能,行業景氣遭遇調控天花板,、建筑建材、家電等都會受到影響,因此主要的機會仍然集中在業績相對穩定的股上。不過,由于其前期累積漲幅偏大,應注意短期的回調風險,需耐心等待買點的出現。(張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