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特征或令多頭續演“忍者”角色
7月以來,市場走出了典型的縮量磨底之路,底部重心也隨之逐級下移。昨日,滬市創出近7個月的新地量水平,雖然指數盤中未見新低,但股指重心依舊繼續下移。2131點新低岌岌可危,歷史底或只能另覓他處。事實上,回溯歷史,相較于998點及1664點這樣的歷史大底,目前至少有三大底部特征還未正式現身:低價股陣營未出現大幅擴軍的現象、多空雙方暫時也打起了“免戰牌”、強勢股的補跌并未形成規模,且幅度也有限。某種程度上來看,盡管短期內股指出現單日恐慌暴跌的概率并不大,但磨底之路大概率將處于未完待續的階段。
待明確的底部特征一:
低價股擴軍不積極
今年以來,市場反復上演著下跌—反彈—再下跌的輪回戲碼,股指也在這漫漫的磨底過程中屢創新低。昨日,滬市單日僅成交411.1億元,該成交水平創下1月6日(單日股指創出2132點的階段底)之后的成交新低。單從技術角度來看,在持續縮量整理的格局下,若無重大利好政策出臺推升出一波反彈,恐怕久盤必跌的魔咒仍會應驗。
從個股股價分布的比例來看,當前階段底的情況還遠未達到歷史大底時的水平,尤其是低價股陣營的比例。統計顯示,截至7月25日,兩市2433只個股中共有9只1元股,占比為0.37%;2元股及以下陣營共有70只,占比達2.88%;3元股及以下陣營共有201只個股,占比達8.26%。而回溯歷史,2008年10月28日1664點大底出現當日,兩市1586只個股中就有42只1元股,占比為2.65%;2元股及以下陣營共有362只,占比達22.82%;3元股及以下陣營共有687只個股,占比達43.32%;與此同時,2005年6月6日998點大底出現當日,兩市1317只個股中共有63只1元股,占比為4.78%;2元股及以下陣營共有326只,占比達24.75%;3元股及以下陣營共有664只個股,占比達50.42%。由此可見,歷史大底時,低價股陣營幾乎成為市場的主體;而目前2元股及以下陣營2.88%的比例,與歷史底平均20%以上的水平相比,確實相距甚遠。
不過,伴隨著市場趕底的過程,低價股陣營確實在不斷擴大。統計顯示,就在上個月月末,兩市2422只個股中只有7只1元股,2元股及以下陣營有59只,3元股及以下陣營有162只。分析人士指出,盡管歷史背景不同,我們不能簡單類比低價股在全部A股中的占比情況,但這至少說明了當前市場距離歷史大底還存有一定的距離。
待明確的底部特征二:
多空處于免戰狀態
眾所周知,歷史大底的出現,都伴隨著極度悲觀的市場情緒,市場幾乎一邊倒地看空。而從目前的狀況來看,股指持續磨底,多空暫時處于出示免戰牌的狀態。
對多方而言,2132點低點的擊破,雖然令指數技術形態上趨壞,2132點下方幾乎找不到支撐;但近日來,市場仍在2132點附近不時組織抵抗性的反彈。而多方之所以不愿繳械投降,最重要的原因莫過于期待短期會有重大利好政策出臺。畢竟,政策寬松已是大勢所趨,穩增長已成為當前政策的首要著力點。
對空方而言,2131點新低的出現,也意味著市場階段“新低”的下探空間不大。在歐債風波尚未出現失控狀況、國內經濟短期又可能出現環比回升的背景下,空方短期繼續大幅做空的理由也不充足。
分析人士指出,盡管目前市場情緒十分低迷,但股指的下跌并未引發大規模的拋售潮。近兩日,在歐美股市持續大跌的背景下,A股都頑強抗壓,維持盤整態勢。而且在這一底部區域,市場反倒還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結構性行情,從這個角度來看,市場情緒還未到極度悲觀之際,多空雙方暫處于弱平衡的狀態。未來,如果政策放松預期進一步宣告落空、經濟環比回升的幅度又極為微弱的情況出現,則這一弱平衡的格局很可能會被打破,空方將重新占據市場主導權。
待明確的底部特征三:
強勢股補跌還不充分
強勢股補跌,向來都被看作階段跌勢的中止信號;在歷史大底時期,強勢股補跌的特征往往也會十分顯著。而從目前市場的情況來看,強勢股不僅未出現集中補跌的現象,且其補跌程度還不及2132點那時。
在年初大盤創出2132點低點之際,個股集中出現大幅補跌的狀況,諸如三毛派神(000779)、三峽新材(600293)等問題股股價一個月內幾乎出現腰斬,個股可謂是泥沙俱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以醫藥、酒類為代表的消費類強勢股雖然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調,但很快其股價便回到了前期高點,強勢股補跌的情況并不普遍。統計顯示,自7月份以來,申萬餐飲旅游、農林牧漁、食品飲料及醫藥生物指數不跌反漲,期間累計上漲5.37%、4.53%、3.38%及2.45%;同期上證綜指則下跌2.72%。而自2011年11月15日至2012年1月6日(2132點出現當日)期間,個股泥沙俱下的特征更為普遍,申萬23只行業指數全線下跌。雖然消費股表現相對抗跌,但申萬餐飲旅游、農林牧漁、食品飲料及醫藥生物指數期間也分別累計大跌了22.88%、27.24%、18.49%及24.25%,同期上證綜指跌幅為14.45%。
再往前追溯,2008年10月份筑底期間,這幾大板塊或表現抗跌或充當領跌角色,申萬餐飲旅游指數成為期間跌幅最大的指數,累計大跌34.02%,申萬食品飲料及醫藥生物表現相對抗跌,期間也分別下跌了24.60%及15.97%,同期上證綜指跌幅為24.63%。
雖然,從市場的短期下跌來看,歷史大底時個股泥沙俱下的狀況并不一定會完全重演,但至少從前期強勢股補跌的情況來看,目前這類個股集中補跌的特征還待明確。事實上,盡管消費股在近期的盤面中波動較大,恐慌性的拋售潮也有可能一觸即發,但可以看出的是,資金目前仍不愿放棄這類個股,短期而言,資金抱團取暖消費股的現象不會消失,但投資者仍應警惕可能出現的強勢股補跌風險。(魏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