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補跌后進入修復期 多次創底獲反彈動力
近期結構性并沒有預期中強烈,當前市場情形與年初探及2132點類似,跌跌撞撞中總創新低,在多次創底之后漸漸獲得反彈動力。
筆者認為,1664點是上一輪傳統產業行情全面退潮的調整低點,調整幅度72%,也回到歷史上波動低位區域的下限,它已完成本輪因經濟增長模式變革所帶來的大調整,現在的調整只是二次回探,為一次確認過程。隨著大量傳統產業股跌入“1664點”之內,這一回探過程也將趨于末期。時間周期上,目前調整時間已進入13周,這也是歷史上常常出現逆轉的時間,同時,重要指標股偏離250日均線的程度也已符合修復反彈的要求。
中國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協調增長、通脹和轉型?其中,轉型的“助力器”離不開資本市場。近日正式發布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七大新興產業的20項重點工程,保障政策包括完善創業板市場,推進場外證券交易市場建設,完善不同層次市場之間的轉板機制等。應該講,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決定著轉型的成敗。掌握未來,還需要了解過去。縱觀過去20年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房地產,當房地產產值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由GDP占比5%左右持續上升至15%)的時候,已開始步入見頂周期。如果用住宅投資占GDP比例來衡量的話,與日本、韓國走過的歷史類似,投資比例達9%左右見頂,隨后進入長期調整,目前中國這一比例已臨近9%?!兑巹潯分刑岢觯澞墉h保、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高端裝備制造到2020年成為支柱產業。比較之下,投資品種標的就很清楚,比如過去20年,我們只要圍繞房地產產業鏈(鋼鐵、水泥、開發商、工程機械等)進行投資,其收益都是可觀的。但未來這種情景將被新的產業鏈所替代。然而,未來產業轉型與投資標的是無法準確預測的,實際操作還需要不斷調整投資選擇與組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