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短期提振A股效應有限 或催生結構性行情
記者 曹陽
中國人民5日宣布,自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此次非對稱降息出乎市場預期。繼6月7日宣布降息后,在時隔不足一個月的情況下,央行的再度降息使投資者有些措手不及。盡管理論上降息有助于權益類資產價格的提升,但在當前整體市場情緒低迷的情況下,不排除市場予以悲觀解讀的可能性。
經濟前景悲觀預期或遭放大
就在市場普遍預期7月降準可能性增大的情況下,央行卻實施了非對稱降息。在此次降息前,市場中的悲觀情緒正在蔓延,對半年報業績以及二季度數據不佳的擔憂抑制了市場走勢。有分析認為,本次降息可能難以對A股市場產生明顯的提振作用,主要原因在于,當前抑制A股表現的根本因素是國內經濟下行的現實,而超預期的降息可能反映了經濟數據低于預期。
在熊市末期,往往忽視利好而選擇放大悲觀因素。華融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周隆斌表示,央行降息說明6月CPI下行幅度較大,而在調控工具有限的情況下,央行第一時間選擇降息,充分體現了管理層穩增長的決心。對于二季度經濟數據,他認為不會超預期地糟糕,仍會符合此前的市場預期。對于中國經濟而言,此次降息是中長期利好,將加速經濟底部的出現。但對股市而言,由于當前股市整體情緒較為悲觀,市場可能對此次非對稱降息給予偏悲觀的解讀,對經濟下行過快的擔憂將抑制市場短期走勢,但從中期看,市場將糾正這種過于悲觀的判斷。
民族證券副總經理徐一釘認為,從歷史經驗看,在降息周期中,直到刺激經濟政策或連續降息等利好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即當投資者看清經濟增長、上市公司業績拐點“隱現”時,A股才會扭轉此前的調整走勢。此次央行降息可能只會誘發A股市場短暫的技術性反彈,其后市場可能延續此前的調整走勢。
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師陳祥生相對樂觀。他表示,6月的降息意味著降息周期的開始,而在降息周期中,第一次降息往往被市場賦予基本面糟糕的解讀,但第二次降息意味著政策的全面轉向,將有利于股票市場。
可能催生結構性
此次降息是非對稱降息,受影響最大的莫過于銀行板塊。銀行的凈息差將進一步收窄,這對近期表現平平的銀行股而言并非利好,但對杠桿率較高的資本密集型行業而言,此次降息對于降低財務成本的作用較為顯著。
東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寇建勛認為,央行意外降息透露三大信號,一是經濟下滑引起管理層高度重視,凸顯穩增長的決心;二是不對稱降息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銀行存貸款利差收窄,對銀行業形成挑戰;三是降息時機出乎意料,利好股市,高負債行業如地產、航空將受益,短期情緒引發市場反彈,中期則看經濟增長能否環比好轉。
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表示,多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降息將產生累積效應,有利于房地產等財務成本較高的行業。從長期看,經濟轉型是必然的,銀行板塊面臨的壓力較大。
陳祥生表示,此次非對稱降息凸顯了管理層打破銀行壟斷、金融業向實體經濟讓利的決心,是改革的延續。從長遠看,金融改革主題仍將是貫穿2012年的主線。
整體而言,此次降息一方面凸顯當前經濟所面臨的下行壓力較大,但更凸顯了管理層穩增長的決心。盡管短期內經濟見底的預期可能推遲,但利率下行將對權益類市場形成較明顯的支撐作用。由于多項二季度經濟數據尚未出爐,場內資金做多周期股的信心不足,預計降息后初期的市場反彈仍將以中小盤股和側重防御的股為主,但隨著經濟數據落地以及后續穩增長政策的跟進,市場重心有望回歸周期板塊。(曹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