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趨穩支撐 市場下行空間有限
上周,市場仍處于跌勢,市場悲觀情緒蔓延。不過,6月PMI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顯著低于往年6月1個百分點的平均降幅,顯示經濟有低位企穩跡象。目前政策對沖的空間和力度正在逐漸打開,但與2008年“四萬億”不同,此次政策預調微調為“托底”,而非逆周期調控,表現為經濟的邊際改善和流動性預期的逐漸好轉。綜合經濟趨穩和政策“托底”的判斷,我們認為,不必過于擔心市場,2200點以下,市場下行空間不大。此外,歐盟峰會獲得突破性進展,有利于外圍市場風險偏好,利好A股,但是其可持續性仍需觀察。
外圍利好造勢
市場此前并不看好28、29日歐盟峰會前景,對其期望甚少。29日之前的6個交易日,歐股有5個交易日收低,歐元兌美元匯率亦是如此。但是峰回路轉,此次歐盟峰會獲得了突破性進展,風險資產價格受到強烈提振。29日,美歐股指普漲,歐洲主要股指漲幅超過4%;歐元、澳元等風險貨幣出現了跳漲,紐約原油期貨飆升近10%;西班牙、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大幅回落38、61個BP。
雖然會前并不被看好,但本次峰會最終卻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建立一個統一監管系統,之后歐洲穩定機制(ESM)將可直接向銀行注資和通過購買重債務國家的國債來壓低其融資成本。我們認為,ESM直接注資銀行業可以打破銀行業危機和主權信用之間的惡性循環;購買重債務國家的國債可以在必要時平抑危機國家的融資成本,有助于穩定市場信心。
歐債風險未消散
正如德國總理默克爾所言,峰會在短期決策上取得突破,在制定長期措施方面尚需進一步努力。其實短期而言,也存在不確定性。這些行動首先須得到各國批準,然后會就建立單一銀行監管機構擬定提案,之后歐元區銀行才可以直接從ESM獲得資金。更重要的是,德國認為,ESM應在提供救助資金時設定嚴格條件,救助須與該國滿足嚴格的改革措施捆綁在一起。這意味著,ESM救助可能仍需要達成緊縮財政的協議,與救助希臘等國措施無異。
長期來看,歐洲國家高負債的問題仍未消除,ESM直接注資銀行業也只是將負債從有關國家的政府資產負債表移到銀行業。歐洲的根本問題在經濟與人口結構上,中長期而言,邊緣國家需要經歷痛苦的改革以重新獲得經濟增長,歐元區需要建立財政聯盟、統一債券等機制。
去庫存化后期 經濟漸趨穩
6月PMI為50.2%,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顯著低于往年1個百分點的平均降幅,反映了經濟有低位弱企穩的跡象。雖然庫存壓力仍較大,PMI生產指數高于新訂單指數的現象已經持續20個月,但是我們認為,目前經濟正處于主動去庫存化的后期。這點可以從6月原材料庫存指數環比大幅回升3.1個百分點、產成品庫存指數僅小幅上升0.1個百分點得以驗證,也可以與小型、大型企業PMI指數一升一降相印證。小型企業多位于產業鏈的下端,更接近于終端需求,而大型企業多位于產業鏈的上游,一升一降反映下游需求小幅回暖、上游企業主動去庫存。
內需小幅回暖。新出口訂單指數環比大幅下降2.9個百分點,跌破榮枯線,反映了外需大幅放緩,新訂單僅下降0.6個百分點,顯示內需很可能小幅回暖。
通脹加速回落。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41.2%,環比下降3.6個百分點,表明物價呈現加速回落的態勢。我們預計,6月份CPI同比上漲2.2%,PPI則同比下降2.1%,7月份CPI可能跌破2%。通脹的加速回落,將有更大的政策空間。
維持“戰略配置弱周期”
中上游需求未有明顯回暖,產能過剩較為嚴重,煤炭、鋼鐵等價格仍在下跌,上游去庫存化壓力仍在。前瞻地看,政策寬松對周期性行業形成一定的支撐,政策預調微調邊際改善經濟,三季度經濟有望弱復蘇,戰術上可以配置投資品,交易性機會為主。
我們仍維持4月份以來的觀點,股票配置建議關注弱周期行業與新產業板塊。自我們4月提出“戰略配置弱周期”以來,醫藥、食品飲料等弱周期行業與環保節能等新產業板塊已經大幅跑贏市場。在整體估值和業績都難以較大提升的情況下,市場整體維持震蕩,但是行業分化將更加明顯,可以繼續關注受益經濟結構優化的醫藥、等成長較為確定的弱周期行業以及環保節能、新能源、信息技術等受益政策扶持的新興產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