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價格處中長期底部 股市進入增持周期
近期走勢持續走弱,主要原因在于上半年經濟基本面非常低迷,盈利增長乏力,給市場帶來了二季度與半年數據以及半年報利潤不樂觀的壓力,更帶來了公司盈利預期需要再次下調的壓力。這種壓力在一季度“跳水數據”接近落地的3月份曾經發生過,當時的A股也是以探底走勢作出反應。一季度基本面數據弱,二季度更弱,與此相對應的,6月份的A股表現比3月份也更弱。
不僅如此,經濟基本面的系統性走弱使得幾乎所有投資渠道都難以謀求好的投資收益,因而促使“現金為王”的投資觀點再度盛行,中小投資者紛紛離場,連公募基金在做高凈值無望的時候,在年中凈值比拼來臨之時也開始“互踹”。實體經濟越是虛弱,越是需要資金投入,因此,盡管已經低迷之極,但擴容的步伐依然沒有停止,也沒有任何停止的跡象。擴容壓力連帶產業資本的減持壓力遏制股市的反彈動力與反彈空間,使A股形成了預期悲觀削弱股市穩定基礎、擴容壓力雪上加霜進一步惡化市場穩定基礎的格局,并形成了惡性循環。雖然管理層也在積極規劃、積極爭取、積極部署其他新增資金入市,但擴容壓力與減持壓力是現在時,新增機構資金入市是進行時,遠水難解近渴。
不過,股市歷來是“絕望之中顯神奇”的地方。一方面,新一輪汽車與家電刺激政策開始實施,以及出口增速出現反彈,尤其是房地產銷量出現顯著回升,均有利于縮短企業的去庫存周期。預計在三季度的中后期去庫存完畢后,有望形成一個再庫存的小周期。同時,5月份開始,工業增加值出現環比增長、房地產銷售出現持續回升、基建投資開始止跌回升、地方投資與全社會用電量首次出現觸底反彈、水泥與粗鋼產量出現觸底反彈、出口增速出現顯著反彈、新增信貸出現超預期回升、M1與M2增速雙雙回升、市場利率開始持續回落等,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顯示二季度經濟實際上已經進入筑底階段。只是5-6月份的經濟基本面目前還處于止跌企穩的初期,感覺上還比較虛弱與乏力,還不能在利潤指標上得到體現,使得處于半年報壓力期的A股行情暫時難以響應。但經濟基本面開始步入弱復蘇的趨勢已經形成,有望為三季度行情打開一個反彈窗口。
現階段,政策面正在逐漸發力,目前通脹下行趨勢已經明確,預期至少未來半年內CPI均將在3%以下運行,三季度下行趨勢將更加明顯,6、7、8、9月份的預計CPI將運行于2.0-2.7區間,這為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松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從全球經濟格局來看,2012年是中國經濟弱、歐洲經濟衰、美國經濟“弱中見優”;預計2013年全球經濟的格局是歐洲經濟繼續衰,美國經濟開始疲,中國經濟“弱中見優”弱復蘇。
我們年初開始曾多次分析提示,A股大級別的底部都是先政策底、后市場底、再盈利低的“三底組合”架構。其中,政策底在去年10月份匯金公司增持四大行時已經成立,市場底在今年年初市場流動性枯竭期結束時已經得到成立,盈利底在3月底一季度經濟與公司低迷的盈利數據落定時也已經形成。現在來看,即使基于一季度經濟與公司盈利不是底,則在三季度開始弱復蘇的背景下,二季度的數據必定是個底。這意味著3月底的“盈利底”并不踏實,則在二季度(中期)數據落地的時候,“三底組合”中的盈利底將得到確立。6月份行情偏弱的一個因素是在提前消化半年報壓力。但是,只要后期基本面不再比一季度與二季度更惡化,則行情的估值底就能得到確立。
由于政策拐點形成之后,經濟拐點也即將隨著三季度弱復蘇的來臨而形成,因此三季度是調整大類資產配置結構的重要時期。在大類資產配置方面:1、存款、債券、固定收益類產品“減持”,因為利率以及對標利率的債券與理財產品收益率已進入下行趨勢。2、信托產品“減持”,尤其對高風險高收益類信托產品持“回避”的建議。因為實體經濟的收益率與企業利潤率顯著下降,在整體層面上很難支持信托產品的高收益率。雖然所有信托產品有第三方擔保或者有抵押物,但如果經濟出現系統性萎縮,第三方擔保的信用與抵押物的價值是不可靠的。因此,應該注意部分信托產品潛在的兌付風險。3、房地產“增持”,因為消庫進程在加快,未來兩年的新屋投放規模將顯著減少。4、藝術品“減持”,其價格已經進入泡沫階段。5、白銀中性。經濟驅動屬性在減弱,驅動屬性仍維持,但需注意全球經濟疲軟促使美元升值帶來的負面影響。6、股市“增持”,因為股票價格已經處于中長周期的底部區。
在近期股市配置策略方面,隨著半年報周期的來臨,每年的6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中小市值股傳統的活躍期,近期市場風格偏向半年報主題下的中小市值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