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超預期惡化 A股市場尋底路途多舛
還有一個交易日,市場上半年將黯然收盤。近期滬指在圍繞2300點震蕩兩周之后,“久盤必跌”的魔咒再度應驗,昨日報收2195.84點,失守2200點關口,重回年初原點(2011年最后一個交易日滬指報收2199.42點)。回顧股指走勢,呈現出中間高、兩頭低的“M”形態,滬指兩次沖擊2500點附近的強壓區均告失敗。上半年市場徒勞無功,下半年怎么走?從目前諸多券商研究機構的下半年策略分析看,對經濟企穩時點的分歧較大,與去年底相對樂觀的預期相比,機構認為,下半年經濟尋底的過程將更為曲折、漫長,尋底之路也不平坦。
一致預期普遍出現偏差
雖然今年是充滿變數的結構轉型年,但在政策面的利多效應預期下,年初各家機構對于今年的A股市場還是寄予了較高期望。三個印象可以基本概括當時券商對2012年的一致預期。
一是對今年上證指數的高點和低點判斷分歧不大。機構當時普遍認為滬指高點將在3000點上下,最高看到3200點;低點在2300點上下,最低看到2100點。半年過去了,滬指沖高回落重回機構預期的低點徘徊,而滬指若想攀上3000點的機構預期高位,下半年漲幅需接近40%。
二是機構對全年股指走勢的看法分歧較大。各券商預測的股指走勢有N形、A形、U形、倒U形、杯子形等等多種形態。去年預測較為準確的國泰君安當時指出,2012年的A股市場一季度是低點,小牛市格局有望在此后形成。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這頭小牛顯然已經迷失了方向。
三是機構普遍認為今年至少會有一波行情,整體機會比去年好。結合一季度受政策利好預期引導的強勢上漲來看,年初較為悲觀的德邦證券預測相對靠譜。他們當時預測,今年上證指數的運行區間在1900點到2700點之間,整體運行將是先上后下,上半年機會較好。不過,德邦證券給出的2700點還是高估了市場做多動力,2500點上方儼然已成滬指“禁飛區”。
從歷史看,券商對去年的預期同樣樂觀,但市場卻給出了殘酷的回應,部分投資者甚至將機構的一致預期當成了反向指標。尷尬的是,今年上半年機構的一致預期再度“測不準”。華林證券財富管理中心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胡宇認為,市場預期出現偏差還是受基本面的影響較大。年初管理層出臺一系列政策,一些創新性舉措對市場具有引導作用,所以市場短期出現了比較強勁的走勢。進入二季度后,市場重回基本面引導,政策對于市場雖有扶持作用,但是投資者并不買賬,的結構性調整讓市場預期相對悲觀。“5月份以來大盤出現二次探底,事實證明,單靠政策引導未必有效,市場現在已經日趨成熟,投資者對基本面及經濟引導等因素比較關注,所以單靠政策引導未必能對A股市場形成顯著推動作用。”胡宇說。
基本面惡化打擊市場信心
市場主流的觀點認為,今年以來經濟增速持續放緩,歐債危機風波迭起,熱錢回流避險資產,令市場信心不斷受到打壓,市場估值雖在底部徘徊,但反彈動力不足。而在普通投資者眼里,擴容及再融資不斷抽血,也讓本已資金告急的A股市場不堪重負。資深股民于先生告訴記者:“與以往動輒上千億元的成交水平相比,目前滬指的成交量偏低,場外資金不進來,場內資金出不去,大盤就在這干耗著。”
縱觀今年上半年A股新股發行()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低發行市盈率已非常普遍。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IPO平均市盈率僅為31倍,遠低于前兩年的水平。與其一同下降的還有IPO募資額。記者統計數據發現,今年上半年,兩市共有104家公司通過IPO募集超過725億元,遠低于2011年上半年1726億元的IPO資金募集量,這也成為2009年IPO重啟以來,IPO募集資金量最少的半年數據。不過,盡管募集資金大幅下降,但IPO公司數量未見急劇減少。2011年滬深兩市共有281只新股掛牌,而今年上半年這一數字也已過百。
“我不覺得擴容是導致預期偏差的主要原因,因為在牛市中擴容更大。”胡宇這樣說,“在熊市里市場投資者心理脆弱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還是企業盈利水平反映了經濟現狀,因為股市是經濟晴雨表,所以反映出的還是經濟層面最根本的因素。”胡宇強調,由于投資者無法確認中國經濟何時能轉型成功,加之日益惡化的宏觀經濟形勢讓投資者對缺乏信心,促使其給予更低的估值水平,導致市場往下走。
數據顯示,2012年1月到4月,中國經濟增長回落的速度比市場預期的快。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2012年一季度比2011年四季度回落了0.8個百分點,而在危機沖擊最為顯著的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GDP的增長速度也只是回落1個百分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當前經濟探底的主要不確定性來自歐洲金融動蕩。東方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邵宇也認為,歐債危機對我國的外需形成沖擊,而扶持內需的政策效果短期內難以落實,經濟下滑可能仍會繼續。
拐點難測 市場分歧明顯
此前市場幾乎一致預期經濟在二季度見底是大概率事件,但低迷的經濟數據再次打破了市場的一致預期。隨后,對于經濟出現拐點的時間,市場分歧開始逐步顯現。看多的機構相信,經濟將在三季度企穩,而看空的機構則認為,經濟將呈現出“L”底,即經濟尋底的過程更為曲折、漫長。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認為,央行降息是最明確的穩增長信號彈,政策穩經濟力度明顯提升,后續經濟有望階段性穩住、年內有望實現L型。他認為,后續“穩經濟+調結構”政策組合拳不斷,完全可以用有利于調結構的措施來穩經濟,而不會出現經濟硬著陸。
東北證券最新的中期策略報告提出,相對于一季度8.1%的GDP增速,全年經濟要實現顯著回升是困難的,下半年存在經濟企穩回升的預期和幻覺。但是,新周期開啟須待破解壟斷及減稅等更長效政策的累積。
國金證券則認為,展望三季度的A股市場,一方面短周期經濟處于尋底過程之中,同時疊加海外市場的風險波動,以及上市公司盈利下調的沖擊,預期會有尋底的過程。而在風險釋放之后,短周期經濟筑底,市場將迎來相對確定的投資窗口。
華泰聯合首席策略分析師穆啟國認為,維穩政策使市場回落風險后移,三季度反彈概率加大。但因毛利并未顯著改善,因此經濟增速回升更多是基數原因,而并非實際需求回暖,從這個角度看,股市三季度有望反彈,但是反彈幅度有限。而資金供求方面,偏緊格局難改變,但三季度有望階段性改善。不過,他同時強調,后期經濟復蘇延遲導致的陰跌依然是市場主要風險。(鄧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