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兩市呈現沖高回落走勢 季末效應再現
證券時報記者 劉雯亮
周二低位企穩,昨日兩市股指嘗試反彈,但量能不濟,最終小幅收跌。中小板、創業板走勢略強于大市,盤中漲幅均一度超過1%。從成交額看,上證綜指成交僅452.2億元,為今年2月2478點調整以來的最低量,相比3月14日1707億元的年內天量萎縮逾七成。
盤面上來看,早盤市場保持了較高的活躍度,但尾盤下跌板塊有所增加。雖然市場連日陰跌,但個股亮點不斷,截至收盤,兩市共有19只非ST個股報收漲停,13只個股收盤跌幅超過5%,沒有非ST個股跌停。
受益于頁巖氣第二輪招標即將啟動消息影響,包括石油、頁巖氣以及海工裝備股昨日走勢強勁,領漲。石油板塊個股出現井噴,行業漲幅超過4%,包括海默科技等4只個股漲停。其他相關概念股,如神開股份亦漲停,江鉆股份、廣匯能源有2至7個點的上漲。在整體偏弱的市場環境中,防御性較強的品種受到資金青睞,如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釀酒食品等行業均有不同程度上漲。相比之下,煤炭、有色、水泥、鋼鐵等周期性品種走弱,、券商、保險等大盤權重股亦無作為,拖累股指。
從資金動向上看,據證券時報數據平臺統計,兩市資金連續第6個交易日凈流出。其中,滬市資金流出10.53億元,深市資金流出6.8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小盤股資金凈流出16.62億元,遠遠超過大盤股1.41億元、中盤股6397.69萬元的凈流出,結構性分化的特征明顯。分行業看,兩市資金流入前三位的是食品飲料股、化工股、房地產股,兩市資金流出前三位是有色金屬、家用電器、信息服務。
昨日兩市呈現沖高回落走勢,從技術面看,上證綜指2478點和2453點這兩個高點形成的“雙頭”形態頸線位在2242點,目前股指已在頸線位下連續運行三個交易日,破位確立。大摩投資()認為,近期地量成交顯示市場觀望氣氛濃厚,拋壓有所減弱,指數繼續大幅下跌的空間有限,預計短線市場仍將以震蕩筑底為主。由于成交量始終沒有放大,指數上行乏力,近期市場的反彈只能當作技術性反抽,市場整體反轉還需要等待。
本周為二季度也是上半年最后一個交易周,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的盤后分析指出,就最近幾個季末觀察,股指多以弱市為基調,常現階段性低點。去年第四季度末上證指數見低2134點,今年一季度末產生2242點的低位,第二季度末也可能出現階段性低點。當然,歷史不是簡單地重演。從市場本身角度可看兩點:一是從隨機指標看,目前處于相對低位,意味著階段風險得到了一定的釋放;二是從換手率看,市場較為冷清,滬市單日成交維持在四五百億元左右。也許季度末資金面捉襟見肘導致相對低沉,出現階段低點,畢竟供求關系是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季末效應再現,也許階段性低點也將在近期出現。(劉雯亮)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