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估值跌入底 又到逢低買入時
時間即將進入2012年7月份,隨著國內經濟增速的放緩,經濟社會中出現部分矛盾,經濟轉型帶來的增長活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體現,A股市場人氣低迷,上證指數跌破2300點。
同時,A股處于歷史估值的最低水平,滬深300的整體市盈率回落至10.7倍,市凈率僅有1.67倍不斷創出歷史新低,靜態看部分藍籌公司的股息率已經高于銀行的一年期存款。因此市場多、空分歧明顯加大。
統計發現,2001年到2005年底的一輪熊市中,共計1127個交易日,上證指數的分布為:均值是1489點,標準差為261點,運行在1000點以下的概率在5%以下,因此回過頭來看,在1000點買入股票,獲利就是大概率事件。
同樣,統計2007年10月到2012年5月底的指數分布,統計的交易日為1321天,均值為3050點,標準差為882點,股指運行在2200點以下的概率也在10%以下,因此,從統計的規律看,在2200點買入股票獲利就應該是大概率事件。從上述的分析可知,無論市場未來的機會大與小,在2200點左右買入股票,從統計學和中、長線的角度來看,投資不會賠錢。
當然,所有統計都是基于歷史數據,歷史也不能完全說明未來,而且每次市場機會的到來,每次行情的產生,都有其自身的規律與特點。
從“股票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角度來分析市場,對中國股票市場中、長線的把握必須站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轉型意味著什么,它意味改革發展幾十年的模式的變化,意味著固有的理念、思維模式、分析方式的重新構建,因此經濟理論屆有“頂層設計”的說法。
同樣,在經濟的背景下,在證券市場“新政”的指導下,二十多年的中國股票市場從管理思路、盈利模式、券商業務構架、投資者行為等等都面臨這脫胎換骨的變化。因此,“變化”將是未來中國經濟的最大看點,是中國股票市場的最大機遇。這就是中國的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未來,中國股票市場的風險與機遇。當然,中國經濟、中國的資本市場的未來是美好的,因此,用“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來形容一年后的中國股票市場,是對市場的最基本的判斷。
6月份匯豐的PIM初值為48.1,創7個月的新低,市場應聲下跌。不言而喻,短期壓力來自于中報業績。
統計發現,2012年中報公布業績預警的公司有875家,其中預增(業績增幅在30%-50%以上)80家、預減(業績減幅在30%-50%以上)98家、續盈153家、虧損126家、扭虧18家、略增(業績增幅在50%以內)245家、略減為128家,其它為不確定。因為目前經濟增速處于下滑階段,因此大部分行業的業績增速都在放緩,但是,通過統計我們還是看到有些子行業的景氣度在提升,例如:家裝行業、磁性材料行業、服裝行業包括出現業績拐點的電力行業,上述行業在統計期間的股票整體都有十分突出的表現。
這一統計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股市新政的引導下,市場的有限性在增強;也預示著,一旦經濟出現有效轉型,投資人對未來經濟增長有了穩定的預期,新的一輪行情就會到來。因此,目前我們仍然要給市場一點時間,多些耐心,關注中國經濟、關注股票市場“重生”的機會。(孫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