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見底尚需確認 業績增長帶來結構性機會
民生證券 劉冰
自上周末開始,5月份宏觀數據及信貸數據陸續發布,而央行在數據公布之前超常規推出降息舉措,一度被市場解讀為經濟下滑超預期,使A股市場承壓。而此次央行實施的實質為不對稱的降息,一方面加速了利率市場化進程,另一方面也引發了市場對于銀行業盈利持續性、壞帳率、再融資方面的擔憂,尤其是交行、華夏、浦發、中信、深發展、光大等多家銀行股曾一度跌破凈資產,加重了市場的恐慌情緒。但最新公布的5月新增貸款為7932億,較4月多增434億元,超出了市場預期,表明信貸寬松力度仍在不斷加大,短期利好A股市場資金面。
上周以來,銀行股史無前例的大面積“破凈”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對于匯金會否再度出手增持四大行的猜測不斷。而5月份宏觀數據顯示出房地產投資增速、出口增速、工業生產增速已逐步回升,經濟有初步啟穩跡象,而CPI的持續回落,使得貨幣政策、信貸投放具備了進一步放松的空間,預測我國經濟逐步好轉的機構數量有所增加,銀行股也漸有低位止跌跡象,截至6月13日,銀行股中的“破凈”家數已減少至3家。考慮到銀行股自4月下旬調整以來,調整幅度多超過10%,作為估值最低的板塊,短期內下跌空間有限。而一旦能夠低位企穩,將使股指下行的空間得以有效控制。因此在經濟見底仍需確認的背景下,政策有望持續發力,而組合政策的效力不斷釋放和累積,有助于推動A股震蕩向上。但考慮A股與外圍市場的聯動性在不斷提高,6月17日將舉行的希臘公投以及6月28日將舉行的歐盟峰會對于歐債危機的解決仍存在不確定性,短期內A股尚難形成明確的趨勢性上漲,尤其本月初滬指在2365-2348處形成的向下跳空缺口壓力猶存,因此滬指短期內維持2250-2350點區間震蕩的可能性較大。此間,投資者可重點關注業績增長相對有保證的個股帶來的結構性投資機會,另外,全球貨幣寬松預期提高,可適當留意資源類個股的低吸機會。(劉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