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下滑趨勢短期難改 關注周期性股票
見習記者 吳昊
上周,盡管有降息利好出臺,但A股市場仍然跌破2300點,悲觀情緒較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私募基金認為,目前市場主要體現為經濟下滑和政策刺激之間的博弈,銀行股和消費股頗受私募基金的重視。
遠策投資研究總監李健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經濟的短期下滑不是降息就能立竿見影地起到提振效果,并且股市處于下滑趨勢中,短期不會改變,每一次降息周期打開后,股票市場都要用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來尋底。
“股市對海外市場的因素已經有所消化,海外大漲國內股市不一定大漲,影響股市的主要因素還是國內經濟基本面。”李健認為,目前仍然是兩種力量在對比,一個是經濟下滑的力量,一個是政策放松對經濟的刺激。5月份數據不樂觀比較正常,投資者目前對下半年經濟擔心,隨著經濟的不斷惡化,只會加快對經濟刺激的力度,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不高的話,今年不排除再次降息。
李健認為,央行降息并把浮動區間擴大,相當于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起步。目前銀行股價已經反映部分預期,未來兩到三周可能會有一段時間調整定價和盈利預測。這個不確定性的階段結束后,銀行長期價值還是值得關注。
從容投資表示,降息通道的打開理論上來說有助于提振投資者的信心,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并促進信貸需求,達到穩定增長的作用。但貨幣政策對于股市走勢來講,只是單方面的影響因子。市場上并不缺乏流動性,而是缺乏實體經濟的擴張需求。降息能直接減少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成本,但對更為廣泛的實體經濟行業而言,不會有立竿見影的影響。
從容投資表示,基于目前經濟加速下滑和需求疲軟的情況,為了穩增長,防止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貨幣政策一定是寬松但具有導向性的,降息通道已經打開,再次降息值得期待。
從容投資認為,前5個月的經濟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經濟處于下滑之中。但這段從2009年就開始的股市萎靡期,應該說是政府決心促經濟轉型的結果,是中國經濟結構優化所必須經歷的陣痛。雖然目前經濟基本面表現仍然較差,且復蘇跡象較弱。但從容投資認為,隨著政府對貨幣政策及產業政策的正確引導,中國經濟能夠迎來更優質的發展。海外市場的低迷尤其是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環境的不利影響,早已是既成事實。中國股市對此也早有反應,目前海外市場的情況仍然不容樂觀,5月份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下跌,英、法、德、西班牙乃至歐元區均加速萎縮,美國就業情況仍然疲軟。
“雖然中國股市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如果海外市場進一步惡化,中國經濟也難以獨善其身,會對沖掉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利好,拖累股市的表現。”不過,從容投資也認為,目前各國政府都將穩定經濟放在執政的首要位置,英美等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可期,各國都在通力合作解決危機。目前銀行股市盈率不過四五倍,只要經濟不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下跌的空間不大,從容投資同時對消費、醫療、基建行業仍然保持樂觀。
李健目前比較關注銀行、保險為主的周期性股票,他認為偏周期股中的一些價值股估值較便宜,未來市場見底以后比成長股確定性強一些。(吳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