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底 政策底鑄就市場底
在A股市場,股市不僅受宏觀經濟影響,也受到資本市場政策影響,經濟底與政策底的結合才能構建出牛市的市場底。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在A股市場,股市不僅受宏觀經濟影響,也受到資本市場政策影響,經濟底與政策底的結合才能構建出牛市的市場底。
“內憂外患”引出經濟底
股市無法脫離經濟的影響,即便是幾年前資金推動下的A股市場也是如此。2005年之后,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大牛市的重要基礎,而2004年、2008年的宏觀調控,均出現了經濟減速下的熊市。
5月份四大行新增信貸大幅度下降,中行行長李禮輝表示,目前國務院并沒有發出要求銀行增加信貸投放的相關指令。不過,經濟政策轉向“穩增長”卻是事實。5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發改委已經批復了黑龍江撫遠、新疆石河子等五家機場,鐵道部推出總投資2.8億元的鐵路建設計劃。
目前,歐債危機波瀾不斷。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擔憂未減,西班牙政府希望歐洲央行向該國第三大銀行融資的請求遭到拒絕,西班牙成為歐元區新的心病。在歐債危機之下,國內經濟勢必受到影響,4月份的多項經濟指標已經回落至2009年水平,“穩增長”再次成為經濟政策的首要目的。根據以往滬深股市的走勢分析,股市有望提前于經濟數據3-6個月見底,因此,二季度經濟數據有望達到最低點,股市的經濟底也正在形成。
養老金入市在即
當前,滬深股市的制度并不完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現金分紅比例低、再融資力度大、重組盛行而難以退市等問題,歷來的大行情都需要政策利好支持。雖然2005年進行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了全流通,但是目前看來,全流通后遺癥已經出現,中小股東的利益仍然難以保證,尤其創業板推出后,近幾年新股上市速度加快,大股東的限售股解禁后出現大量持續的拋售,對中小投資者的信心有極大影響。
去年底,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上任后,滬深股市的制度性變革加快。證監會推出上市公司創業板及主板的退市制度、鼓勵現金分紅、大幅增加QFII入市額度、打擊內幕交易、抑制新股炒作;本周證監會發布《關于新股發行定價相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新股發行定價中的“25%”規則,繼續打擊新股“三高”現象。
目前制度性的利好也是在為養老金入市制造條件。由于滬深股市藍籌股持續處在歷史性低位區域,養老金入市的條件基本具備。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數據,社保基金于2003年6月開始投資股票,累計獲得投資收益1326億元,占全部投資收益的46%;而地方養老金近十年的平均收益僅2%,相比之下,養老金入市的可能性大增。
熊市已結束 牛市待形成
自年初以來,滬綜指呈現底部抬高走勢,雖然幾次在2450點附近遇阻,但是低點明顯抬高,股市已經走出熊市,但尚未進入牛市。近期鐵路、基礎設施建設股表現突出,在國務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出臺前后,與電子元器件、信息產業相關的新興產業股表現突出。只是由于銀行股走勢偏弱,拖累股指難以突破。
目前看來,投資者信心仍未明顯恢復,藍籌股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但是市場已經以部分板塊作為突破口吸引外圍資金、制造賺錢效應,而養老金入市的規則制定、或者外資等增量機構資金大舉介入,股指有望實現突破,確認市場底的形成,目前來看,結構性的牛市仍是主流。(任小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