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延續調整之路 反彈或賴寬松效應顯現
5月16日,股民在南京一證券營業部內關注股市行情。
⊙見習記者 曾雯璐 記者 潘圣韜
受希臘政局不穩及歐美股指連跌影響,周三滬深大盤難掩頹勢繼續震蕩走低,上證綜指創出本月調整以來新低。外圍不穩定因素繼續累積,對國內A股市場的抑制作用也愈發明顯。但有市場人士認為,與外部因素相比,中國內地資金面漸趨寬松的因素后市更值得關注,大盤有望在寬松效應的釋放中企穩反彈。
周三滬深股指再度上演低開低走,滬指2350點一線在尾盤被擊穿,兩市股指收盤同創5月調整以來的新低。截至昨日收盤,上證綜指報2346.19點,跌28.65點,跌幅1.21%;深證成指報9916.47點,跌215.34點,跌幅2.13%。兩市昨日合計成交1348億元,量能較周二萎縮近一成。
盤面上看,行業板塊幾乎全部處于下跌之中,其中建材、水利、機械、農業和傳媒、地產板塊拋壓較大,整體跌幅都在2%左右。而稀土、造紙、期貨和港口類股強于大勢。總體來說,權重股表現低迷,使得股指難現反轉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石化雙雄”成為近來估值調整的一大因素。行情顯示,中國石油已是十連陰,股價逼近歷史低點,石油石化兩股近期連續調整對市場人氣壓制明顯。
外圍形勢嚴峻,也成為近期A股動蕩的最大誘因。歐美股市繼續調整,港股昨日更是出現大挫。16日收盤,恒生指數收于19259.83點,大跌3.19%。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港股昨日大跌很大程度上也是來自對外圍市場動蕩的信心缺乏。“此次大跌為恐慌性調整,主要因早前對歐洲形勢判斷過于樂觀,風險因素、歐元因素、金融因素、外貿因素也需要重估,影響企業估值。” 招商證券(香港)投資銀行業務董事總經理溫天納判斷。
而統觀A股整體環境,可謂多空因素糾結。不利因素主要有7天回購利率創兩個月新低,外匯占款今年首現負增長,四大行5月前兩周貸款幾無增長而存款流失約2000億等,同時利好因素又包括監管層推出五大措施推動機構投資者入市,構建多元化機構投資者體系,另有商務部稱全年外貿增長或將“前低中穩后高”。
針對后市,雖然市場看空之聲再度占據上風,但有利因素也為一些機構所關注。有研究機構指出,目前經濟形勢筑底徘徊,股市也難有起色。不過央行年內第二次降準,其流動性釋放的作用終將顯現,這也將成為大盤反彈一大契機。
(上海證券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