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籌股開始蘇醒 股指有望成功突破2500點
受到“五一”小長假期間系列利好消息推動,大盤藍籌股輪番上漲,推動股指震蕩走高,滬深300指數以及深成指已經率先創出年內新高,預示著市場開始逐步轉強,上證綜指突破2478點前期高點時機日益成熟。筆者認為,在系列政策助力下,市場風格將成功切換至藍籌股,大盤有望在藍籌股引領下持續震蕩上行。對于久違的藍籌行情,大象起舞到底是政策推動下的曇花一現還是真正啟動,市場分歧依然巨大。筆者認為,藍籌股在沉寂了四年半之后,已經具備了重新啟動的各項條件,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首先,藍籌股啟動符合政策導向,中長期資金入市首選應該是藍籌股。受到“五一”小長假期間關于降低交易費用政策、新版股票退市制度出臺,以及兩只滬深300ETF進入建倉期的影響,上周藍籌股板塊紛紛啟動,有色、煤炭、金融、地產輪番上漲,成為上漲的領先品種;相比之下,ST板塊,創業板指數、中小板指數走勢顯著落后,受到了市場的冷落。筆者認為,市場風格的切換難度巨大,但是這次轉換有望成功。郭樹清主席上任后不久便倡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提出藍籌股出現罕見的投資價值,同時提示炒新、炒小盤、炒績差股的風險。并且,本次管理層倡導投資價值并非簡單的呼吁,隨后出臺的系列政策呈現出強烈的政策傾斜,大幅增加QFII額度、滬深300ETF發行規模創多年來新高都對藍籌股形成正面支持。與此相反,退市提速、重組門檻提高無疑直接擊中績差股命門,支撐股價的核心基礎動搖,導致整個高估值板塊逆勢下跌。在政策大力推動下,冷落多年的藍籌股終于重新回到舞臺的正中央,成為市場關注的核心。
第二,藍籌股啟動有基本面支持,在經濟衰退轉向復蘇階段,大盤藍籌股進可攻退可守,投資價值凸顯。隨著2011年年報以及今年一季報公布,上市公司業績迥異,以銀行、地產為代表的藍籌股業績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相反中小市值個股業績普遍下滑。2011年A股上市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19267億元,同比增長13.13%,業績增速從2010年的38.95%下降到2011年的13.13%。從板塊比較看,各板塊凈利潤增速出現一定分化,其中主板凈利潤同比增長13.27%,滬深300板塊凈利潤同比增長14.24%,中小板凈利潤同比增長10.33%,創業板凈利潤同比增長15.45%。中小板利潤增速不及主板,創業板的利潤增速也出現顯著回落,表明在經濟下行過程中,中小企業受到的沖擊較大。從中國物流聯合會以及匯豐最新公布的4月份采購經理指數的差異看,大型企業的新訂單指數顯著領先于中小企業,表明在經濟復蘇過程中,也是大型企業率先見底。由此可見,藍籌股啟動不僅有政策撐腰,同時也有經濟基本面支持,二者形成合力推動藍籌股行情向縱深發展。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次反彈行情可以定義為藍籌行情。目前有很多投資者對此仍然不認同,主要論據仍然是成交量的不足。與2006、2007年動輒兩三千億的成交相比,如今的成交量水平顯然不能與之媲美。但是從信心修復的角度看,投資者從過去四年的熊市中修復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有新的賺錢效應出現,才會有更多的增量資金入市。相信藍籌股的持續上漲,自然會吸引更多的資金入市,套用一句俗語,錢不是問題,關鍵是能賺錢。
展望未來市場走勢,藍籌與題材股的主角爭奪戰仍會反復拉鋸,但是主要的投資機會仍然會集中在藍籌股上。在藍籌股帶領下,股指有望成功突破2500點整數大關,上升空間進一步打開。
在投資策略上,建議投資者抓大放小,一方面可以超配保險、券商、地產、有色、汽車,另一方面也可以適當配置指數型基金,因為在藍籌行情中,多數行業將會跑輸指數,鎖定指數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