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心提振 震蕩攀升格局料延續
“五一”節前市場陷入較為謹慎的心態,隨著指數在金融改革板塊引領下逐步走高,投資者從相對樂觀轉而擔心經濟回暖是否符合預期、政策是否持續發力。在假期,PMI等數據的公布和證券市場系列改革政策連續出臺,緩解了投資者的擔憂情緒。市場在政策鼓勵下信心增強,藍籌股有望繼續向好,指數震蕩上行態勢不變。
業績增速已處于低位
2011年年報和2012年一季報已經披露完畢,去年A股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1.9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增速稍低于市場此前預期的14-15%的水平,也低于2010年37%的增速、2009年25%的增速以及2008年12.8%的增速,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上市公司在過去2年政策緊縮過程中實際的經營情況。這其中行業之間盈利情況也存在著巨大區別,金融業的高利潤與船運等行業的巨額虧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把金融行業利潤剔除,2011年四季度非金融行業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速為-20%。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間接解釋目前金融改革在整體改革中的必要性。
從去年10月份開始的政策微調,已經改善了今年一季度企業的盈利狀況,今年一季度非金融行業上市公司利潤增長-16%,業績增速已經出現環比止跌,可見部分行業、項目政策微調之后,相關上市公司利潤增速已經開始逐步企穩并有回暖跡象。
二季度上市公司的盈利依然和經濟走勢密切掛鉤,有望繼續改善。5月1日公布的4月PMI數據為53.3%,連續5個月回升并且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顯示出經濟呈現趨穩向好態勢。不過企業在生產恢復過程中,庫存等相關指標并未隨之上升,可以看出企業對宏觀經濟后市走勢不是很樂觀,并且對于廣大民營企業而言,微型企業PMI依然處于回落狀態,可見小微企業生存狀態依然比較嚴峻,不過購進價格指數的走低也減輕了后市通脹的壓力,為政策執行提供了較大的空間。預計二季度在政策局部調整中,經濟緩慢回升,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也將得到相應的改善。
利好連發提振信心
五一前后證券市場政策頻出,4月27日,期貨交易成本降低,四家期貨交易所手續費整體水平下降30%;28日,在前期征求意見稿基礎上,證監會正式公布新股發行改革指導意見,離最終細則調整不會太多,最新版本新股改革方案定型;29日,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主板(中小板)退市方案征求意見稿,主板增加了新的退市條件,周三市場ST股、*ST股大面積跌停,績差股表現弱勢;30日,滬深交易所和中登公司宣布降低A股交易經手費等收費標準25%左右,雖然絕對值遠小于2008年降低印花稅的幅度,但充分顯示了證監會在自身管理權限內對市場的倍加呵護。政策密集出臺超預期,總體思路是上市擠壓泡沫、交易降低負擔、退市打通通道,長期可促進二級市場更加健康發展。短期對于市場來說,會極大地鼓勵市場投資者的信心。系列改革反映到二級市場,是對于績優股價值的肯定,以及對績差股的否定,政策的最終形成將會使得資本市場持續關注優質股票,市場炒作氛圍有望得到較好改善。
長期以來市場被新股發行價格過高、退市制度名存實亡等制度性問題困擾,短期內管理層出臺了各項應對措施以求解決上述問題,可見其改革的決心。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相信在后續的改進中,各項制度會在動態中走向合理。
總體來說,經濟觸底回升基本符合市場預期,短期經濟因素不會對行情形成較大抑制,政策的超預期出臺支起市場的信心,激發指數在震蕩中上行,績差股、績優股的表現將會呈現有史以來最明顯的分化走勢。中下旬隨著指數逐步走高,資金面逐步偏緊,市場情緒將會逐步偏向謹慎,投資者將會對政策是否達到預期、經濟數據回暖力度更加關注,所以后續政策實施與經濟數據的公布需要特別注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