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重回基本面 缺乏較為明顯振興動力
一季度經濟與公司盈利顯著低于預期的憂慮、推動場外交易市場與推動符合創業板第二套較低標準企業上市帶來資金分流壓力的擔憂、中交股份與中信重工IPO上日程、工業企業利潤負增長、“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帶來政策放松預期減弱等,眾多負面因素的聚合,促使A股在3月下旬再次回落。
我們之前分析提示,經濟正處于顯性下行過程中,還處于“找底”階段,并且一季度很可能還不是新的經濟底。國家統計局3月27日公布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同比利潤增速為-5.2%,同期深圳規模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3%。3月份匯豐PMI為48.1,環比回落1.5個百分點,并創三年來次低水平。很明顯,我國經濟出現了“倒春寒”。去年四季度GDP增速為8.9%,去年全年為9.2%,今年兩會把經濟增速目標從8%調降到了7.5%。按目前態勢看,一季度經濟增速很可能會“一步到位”,甚至降低到不足7.5%。并且,基于諸多經濟先行指標的不樂觀,二季度經濟能否見底尚存疑問。因此,全年經濟呈“L型”走向已經比較清晰。經濟疲弱程度已超出市場之前的預期,相應的,一季度上市公司盈利業績也難以樂觀,整體來看,以中上游行業為主的,至少會有超過2/3的公司一季度盈利會出現負增長。剔除金融股外的其他行業利潤可能會出現同比負增長。相對應的,原先還比較樂觀的公司盈利預期將面臨明顯的下調壓力,這是A股行情在季末來臨之時出現“坍塌性”走勢的主要原因。
在以往的邏輯中,當經濟疲軟的時候,投資者總會期待政策的放松與刺激。但今年來看,這種放松預期可能會落空。一是,因為今年貨幣供應量的增速目標是14%,而2月份M2增速已經處于13%,放松的空間十分有限。二是,今年以來兩次上調成品油價格正對中下游起傳導作用,階梯型電價改革即將推行,3月份以來以蔬菜為主的食品價格再次出現明顯上漲,政策面因忌憚通脹重來也很難放松。三是,近日出臺的《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明確提出繼續堅持房地產調控與保持物價穩定,實際上已經明確政策層面不會有明顯的放松。因此,在經濟結構轉型的節點期,盡管目前以及后一階段經濟基本面比較低迷,但再次采取大力度放松和刺激政策來促使經濟重回過去發展模式、重走老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對于A股行情來說,當經濟見底的預期落空、政策放松預期也淡化,即向好預期破產之后的行情只能重回基本面。重回基本面的行情看靜態數據似乎估值合理,但以調降盈利預期的動態標準來看并不便宜。那些2011年業績優良、分配方案也非常炫目的公司,年報一公布行情即跳水的實質是一種“切換”,即行情就此從年報素材切入了一季報預期,蘊含的是一季報業績存在“變臉”風險。從實體經濟結合行業景氣度來看,去年下半年“苦的”是小企業,今年上半年“苦的”將是大企業,因為大企業更多集中在景氣度最低落的中上游行業中。
經濟數據弱且仍在“找底”對股市形成的是系統性壓力,一季報業績“變臉”帶來的是非系統風險,兩者在當前行情中形成了疊加效應,結合政策面難有作為,綜合說明至少未來一個月的周期內的A股還缺乏較為明顯的振興動力。因此,現階段當以保守策略為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