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了出國留學作為學習生涯的重要一環。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達60.84萬人,同比增長11.74%,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
與此同時,留學金融這片市場也受到了五大行、各個股份制銀行以及外資行爭搶的對象,在2017年競爭更是白熱化。對于留學生來說,出國留學在金融方面又要注意什么?有什么省錢指南呢?
各家銀行優惠有差異
據不完全統計,在留學金融的市場上,除了進場較早的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五大國有銀行以外,包括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北京銀行等在內的商業銀行也已進場攻城略地,尤其是近幾年,“一站式出國金融服務”逐漸成為多家銀行的拳頭產品。
所謂一站式,即覆蓋出國準備、資金使用、海外生活、資金回流全流程,提供一攬子個人購回、跨境匯出匯款、購買旅行支票、信用卡等多項服務的解決方案。
梳理各家銀行優惠信息可以發現,留學生需要的服務基本上都能在幾家大行解決,但優惠力度也存在差異,諸如有的銀行簽證服務好、價格也優惠,但結售匯手續費相對比較高、或者當地沒有網點。
可多方式匯款
匯款作為出國金融的關鍵一環,各家銀行提供的服務如何呢?在股份制銀行方面,中信銀行官網稱,中信銀行提供的國際匯款業務一般有電匯和國際速匯兩大途徑。
其材料稱,電匯方式的優勢在于安全、到賬快、費用便宜,可以通過銀行柜臺、個人網銀、手機銀行等渠道辦理,使用電子渠道辦理,更可享受費用優惠。
國際速匯業務的優勢則在于速度更快、無須預先開立境外銀行賬戶,可實現最快10分鐘到賬。
國有大行則因其境外網點多、產品多受到留學生們的歡迎。如中國銀行在包括主流留學目的國等55個國家和地區擁有600多家分支機構;工商銀行2017年年報透露,伴隨著近年來其布拉格分行、蒙古代表處正式開業,截至2017年末,其在4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419家機構。其官網稱,紐約、倫敦、悉尼等地用戶可在當地的工行海外分行直接向國內匯款,省去中間行的轉賬費用。
如何抵御匯率變化風險
近幾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了一定波動,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人民幣出現了一定貶值,有家長也對動輒上萬美元的學費如何“用得值”上了心。
因此,有業內人士建議,對于工薪家庭的留學生來說,可以采取分批購匯方式,定期或者在匯率合適的時候適當買入學費及生活費所需外匯,攤平購買外匯的成本,此外還可以選擇用借記卡、貸記卡等工具。
多家銀行也推出了針對留學生這一群體的卡產品。如針對出國留學人群,中國銀行的專屬卓雋系列留學卡,可為境外消費的留學生提供境外消費返現、取現免手續費等優惠服務。
不同國家對留學生的保險保障不同
對于準備出國的準留學生來說,如何購買保險往往是接觸理財的重要一站,包括出行的交通意外險、醫療險等。
一位大型保險公司的保險理財師向記者表示,關于留學生購買保險,有的國家學校有要求,比如沒有重疾險和壽險,一些學校就不接收。如果留學時間較短,將來會回國,在出國前買會比較劃算。
招商銀行官網提供的留學信息顯示,不同國家對留學生的保險保障有所不同。比如,澳大利亞專為國際學生設立海外學生醫療保險,確保國際學生在澳大利亞學習期間同樣能享受優質醫療。在英國,申請留學簽證超半年,便有資格享受英國政府提供的免費醫療服務。
在各大銀行推出的留學金融計劃中,保險也必不可少。中國銀行官網顯示,中銀環球守護留學保險卡有A、B兩種,持卡人在留學期間,回國度假期間以及往返國內和留學所在國家的途中,均可以享有高額意外傷害保障、學業中斷學費損失保障、親屬探病保障、以及意外醫療住院保障(B卡專享),并可獲得全球知名緊急救援公司提供的境外留學生住院醫療援助服務。而招行和史帶財險則推出了醫療補償、證件遺失、財物盜搶等方面的保險保障。
前述保險理財師提醒,留學生在國內購買短期意外險、醫療險需充分知悉,因為國外、國內對于疾病的界定不太一樣,可能出現在國外就醫,到國內報銷出問題的情況。
出國留學外匯理財產品出現
除了購買保險產品,留學生攢下的閑錢如何理財呢?這一需求也被銀行看中,相應的出國留學外匯理財產品也開始出現。
在農業銀行官網的留學金融“外匯理財”頁面,“本利豐”是主打保本的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主要投資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高信用等級企業債等金融資產。
平安銀行也推出了多款外幣理財產品,包括起購點8000美元的保本外幣產品、起購點20000美元的非保本外幣產品和“代客境外理財——海外公募基金系列”,后者的起購點為100美元,主要針對中長期外幣理財需求。
■ 留學者說
不必著急一次性換匯
有留學生告訴記者,現在還有家長擔心孩子在外面不夠花,或者換很多現鈔到外面,但其實通過匯款、信用卡等手段能夠完全避免現鈔帶來的安全問題。
在韓國留學將近一年的王楠(化名)對記者表示,他一般是在銀行的ATM機取款,一年有10萬人民幣的限額,在韓國普遍要收12元-15元不等的手續費,不過也有一些銀行對手續費有減免,或者有諸如“第一筆取現不需要手續費”這樣的規定。
在英國讀書的張純(化名)則告訴記者,來英國的時候他是帶的信用卡應急,然后辦的當地銀行卡,有匯豐、巴克萊這些銀行的,然后從國內銀行匯款過來換成英鎊,一般是有手續費的。
“學費可以到學校刷卡,也可以在學校官網付款,這邊付款就需要卡號、過期日和后面的cv號,”他說,“還可以用Paypal,和支付寶差不多。”
據銀聯官網,現在境外已有超過2000所學校可用銀聯卡繳學費,包括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悉尼大學等眾多名校。一些境外學校的線下POS終端也可用銀聯卡付學費、買課本和交住宿費等。(記者 陳鵬 宓迪 實習生 王健楠)
記者近日走訪多個銀行網點發現,今年年中銀行攬儲,除了增加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和提高收益率,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也成了多家銀行的發力點。
去年以來,不少銀行陷入貸款額度緊張的局面,一些購房者申辦貸款后,銀行卻遲遲沒有放款,直接導致他們在購房合同約定時間內,沒能付清全部房款。
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經連跌三周了。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上周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79%,較上上周微幅下降0.01個百分點。
繼4月份各國有大行和城商行上調大額存單利率后,5月以來又有多家股份制銀行和農商行陸續加入到利率上浮的隊伍中。其中,部分農商行的利率上浮高達55%。
經過近半年的征求意見,銀保監會日前正式發布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下稱《辦法》)。
多位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銀行負債端成本上升推動資產端定價“水漲船高”。為保持合理息差水平,銀行資金“定價”上調趨勢仍將持續。
資管新規要求銀行理財產品不得承諾保本,而披著“保本”外衣的結構性存款成了銀行發力的重點。但是,結構性存款井噴之下也暗藏違規操作,部分銀行將結構性存款通過設置“假結構”變相“高息攬儲”。近日市場就傳言,部分銀行發行“結構性存款”,已被地方監管部門叫停。
中國人民銀行5月11日發布的4月份金融數據顯示,4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73.77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
當前,銀行主動調整利率的原因在于供需兩個層面:一方面是受防風險去杠桿的金融政策環境影響,另一方面則是銀行資金存款需求上升。在資金成本抬升的形勢下,商業銀行需立足客戶立行和能力立行,更加注重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提高凈息差能力。
作為備案硬性指標之一的銀行存管,一直都是眾網貸平臺的攻堅重點。據融360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23日,全國共有832家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上線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占融360監測范圍內正常運營平臺的53.16%。
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工行、建行、農行和中行四家國有大行的北京分行獲悉,他們將于下周一或周二開始,將北京地區首套房貸款利率按照央行基準利率的1.1倍執行,二套房貸款利率政策不變,仍為基準利率上浮20%。
“您的信用卡證件資料已經過期,請及時登錄網站(網址)進行更新”、“您的信用卡額度現在可以在線申請提升,請點擊網址”……夸張的是,這些短信還是以“95”開頭的,其中包含一個網址,讓你進行實名補錄、升級等。
4月24日,記者獲悉,目前四大行一年期30萬大額存單均較基準利率上浮45%,有股份制銀行100萬起存的大額存單上浮50%,城商行上浮幅度達到55%。
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金融降杠桿的深入,同業存單發行規模將受到一定約束。對于銀行來說,應積極引導同業業務回歸本源,在負債端應夯實存款基礎,擺脫“同業依賴癥”,增強綜合負債能力。
記者近日從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獲悉,10年來,交易商協會共對328家機構的違規行為進行了不同等級的自律處分,其中一些機構同時被暫停了一定期限的相關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