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當前稅收改革逐漸步入深水區。隨著營改增逐步調整到位,個稅改革成為今年稅收改革的重中之重,預計年內將出臺提升個稅起征點與專項扣除的文件。專家建議,個稅改革要一手抓制度,推進個稅法修訂,建立完整的征管體系;一手堵漏洞,強化并建立以個人自行申報為主的申報制度,建設全國稅務網絡征管系統,統一個人納稅編碼,利用數字化手段加強征收能力。
個稅制度待完善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表示,今年加快完善稅收法律制度框架勢在必行,關鍵稅種改革如增值稅改革、資源稅改革、環保稅改革、消費稅改革、個稅改革、房產稅改革等都將進一步深入。隨著營改增和資源稅政策逐步調整到位,改革重點將在房地產稅和個人所得稅上下功夫。
平安證券首席分析師魏偉指出,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相對規模較小,制約了稅收收入分配調節功能的發揮。當下,我國總體稅收結構是以流轉稅(包括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為主,所得稅占比不高,而所得稅當中也是以企業所得稅為主體,起到居民收入分配調節作用的個人所得稅相對規模有限。無論是在GDP還是財政收入中的比例,我國的個稅占比都低于其他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甚至遠遠低于全球普遍水平。
魏偉表示,現行個稅制度還存在較多缺陷,如同屬勞動所得的工資薪金收入與勞務報酬、稿酬等征稅方式完全不同,偶然所得和投資所得統一適用20%的固定比例稅率,對資本所得征稅較輕、對勞動所得征稅較重,同樣收入的納稅義務人,所得來源渠道多的可以享受更多費用扣除等。
從上調起征點與專項扣除入手
隨著這幾年收入上漲,提高個稅起征點再次被提上日程,3月,財政部編制的預算報告和預算草案已經提請審議,其中包括提高基本費用扣除標準。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表示,提高個稅起征點需要考慮個人所得稅的定位。個人所得稅屬于“大眾稅”,不可能只面向少數人收取,可以先將免征額定在5000元左右。下一步,個稅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綜合與分類、工資薪金所得和勞務報酬所得合并一起征稅,預計今年內就會出臺工薪與勞務報酬合并后統一的稅率和稅級。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云表示,按照個人來征稅不如按家庭征稅合理。
對于專項扣除,賈康表示,應該考慮家庭贍養系數,比如一個家庭年度總收入是12萬元,家庭人數多少明顯會影響家庭生活水平,應適當考慮贍養家庭人口數量。對于家庭成員的界定,目前尚未有統一的方式,但離不開信息系統的支持。
“除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子女教育、大病醫療費用外,其他與個人或家庭生活密切相關的大筆支出如住房按揭利息支出、贍養老人費用等也應該列入扣除項目。”楊志勇補充,在綜合與分類所得稅改革之后,稅改重點在于各種標準扣除和專項扣除是否與實際成本費用基本相符。
加快制度性改革
“個人所得稅改革需要建立總體框架,而非僅停留于提高起征點等‘縫縫補補’。更公平的稅制有助于鼓勵公民形成以納稅為榮的社會風氣。尤其是對于資本所得、勞動所得都應當合理課稅,以真正發揮個人所得稅對家庭收入差距的調節作用。”喬寶云建議,改變單位代扣的納稅方式,轉變征稅理念;建立信用體系,啟用終身唯一的納稅號并與個人退休福利掛鉤;限制現金收入。
在賈康看來,下一步值得關注的是,修訂個人所得稅立法何時啟動。楊志勇補充,個稅改革的目標是要讓個稅更加公平,個稅在稅收總收入中的比例上升是必然趨勢,個稅的財政目標和公平目標的權衡取舍,更應該通過法律程序來解決。
展望未來,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認為,現在數字化技術越來越發達,將更多利用大數據進行征管改革。很多地方在建設稅務大數據庫,納入了很多個人交易信息。此外,由于第三方交易平臺的出現,現在很多交易都實現了電子化,使得現金交易大幅度減少。信息化技術會讓征管手段更容易做到“應收盡收”。
趙全厚介紹,征稅部門與科技公司合作建立大數據系統,一是可以進行收支動態的監測,如果收入少、支出多就可以被篩選出來;二是將工商注冊、納稅情況、交易等數據內部打通,也可以通過軟件篩選出疑問點。(記者 趙白執南)
個稅遞延養老險是指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養老保險的支出,允許在申報個人所得稅時,按一定標準稅前扣除,至領取商業養老金時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一種商業養老保險。
記者12日從財政部獲悉,財政部等五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繼監管層透露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具體實施辦法正在走流程后,上海市政府最新發布的一份文件也明確表示,按照國家部署,盡快啟動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制定上海試點方案和實施細則。
今天,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句“將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引來廣泛關注。從民間廣泛提議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新一輪提高個稅起征點的靴子,或將落地。
當前,我國稅改步入攻堅期,財稅部門開始系統梳理、加速部署稅收改革內容。業內分析,下一步,增值稅制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個人所得稅、房地產稅等直接稅改提速會成為重點。
鄭州的樓市限購政策接連加碼,限購區域進一步擴大,對于非鄭州戶籍的個體工商戶來說,他們要想在鄭州買房,必須得有近3年以內連續2年繳納個稅的完稅證明或者是社保證明。”對于吳女士的情況,河南商報記者咨詢了鄭州市地稅部門的多位人士,均回復稱這種情況沒法開具完稅證明。
記者從業內獲悉,個人所得稅改革的配套改革措施將加速推進。包括制定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推動建立適應個稅改革的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個稅風險分析系統,以及研究提出配套管理辦法等都將在今年推進。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買房面臨的“三大難”是:真實房源信息難獲得;房屋買賣前期交易難達成及后期交易手續辦理難。3.簽訂合同前,中介業務員或經紀人如出具有稅費計算單,記得要留存;
這絕對是良心價,現在15元真的不知道可以吃什么了,除非你天天面條加蛋炒飯...1139-140≈1000元
近日,投資咨詢機構美世近日發布信息稱,個稅遞延養老保險產品定位于契約性產品的可能性較大,且應暫不會開放投連險產品。
那些有關“20%個稅”的傳言 ,事實到底是怎樣的?特別提醒:有些合理費用可以扣除,比如裝修發票一定要留好,賣房子時能省稅。
"總房價的1%”和“差價的20%”兩種執行情況都存在,但是,稅務系統已經升級,后者是趨勢。
"總房價的1%”和“差價的20%”兩種執行情況都存在,但是,稅務系統已經升級,后者是趨勢。
關于鄭州市鄭東新區出售自有住房所得征收20%個稅的問題,大河報記者專程采訪鄭州新區地稅局稅政處處長李權周,李權周就購房者所關心的相關政策規定作了詳細解讀。李權周:計算房屋轉讓應繳納個人所得稅時,要以交易價格減去房屋原值、合理費用以及房屋交易過程中繳納的稅金。
關于鄭州市鄭東新區出售自有住房所得征收20%個稅的問題,大河報記者專程采訪鄭州新區地稅局稅政處處長李權周,李權周就購房者所關心的相關政策規定作了詳細解讀。李權周:計算房屋轉讓應繳納個人所得稅時,要以交易價格減去房屋原值、合理費用以及房屋交易過程中繳納的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