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電商紛紛盯上三四線城市,低價是各家打出的第一張牌
拼完價格拼口碑,社交電商誰會勝出
“拼多多這回廣告打到《跑男》上了。”隨著綜藝節目《跑男》的新一季開播,有細心的網友發現,拼多多的“神曲”又在這檔節目中出現了。而上一次出現,是在同樣火得不行的《極限挑戰》。兩年前,大概只有少數人聽過這家企業,而今,拼多多已擁有3億用戶。
包括拼多多在內,近期,云集、有贊等社交電商平臺,接連獲得融資打算大展拳腳,主攻三四線城市。連阿里巴巴這樣的電商巨頭,也瞄上了這塊蛋糕,推出淘寶特價版。
三四線城市為何成為各電商眼中的香餑餑?以低價策略跑馬圈地,最終能否勝出?
三四線城市
成電商眼中“大蛋糕”
今年3月,淘寶悄悄上線了一個特價版淘寶,其APP目前已經在各大應用商店上線,但還在測試階段。
對此版本,淘寶方面是這樣介紹的:盡管消費升級是主流趨勢,但是消費市場正在變得越來越細分,消費者的需求正變得越來越多元和個性化。淘寶特價版即將專注服務于價格敏感型人群需求,讓全國更廣大城鎮、鄉村的消費者都能一鍵獲得質優價廉的商品。阿里方面人士告訴記者,其實,淘寶特價版就是將淘寶上原有的天天特價和淘搶購等頻道的用戶,統一導流至一個入口。
盯上這塊蛋糕的,不只是阿里。
日前,京東APP和微信端均已將此前上線多年但并未受到重視的“京東拼購”,提升到了首頁的位置。與此同時,京東在今年1月與美麗聯合集團宣布,成立一家全新的合資公司——專注于運營微信社交生態中的電商平臺。
這塊蛋糕有多大呢?這么說吧,于2015年9月上線的拼多多,上線3個月之后的單日交易額就突破了1000萬元。截至目前,拼多多的用戶規模已經突破3億,差不多和京東一個量級(單從用戶規模上來說)。
有數據顯示,這些用戶70%為女性,65%來自三四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
社交電商,還是“低價電商”?
為什么是三四線城市?通常情況下,三四線城市的物價都要比一二線城市貴,原因很簡單,商品從采購地到觸達至三四線城市,需要經由漫長的鏈路。鏈路一長就會導致中間環節成本提高,從而使得零售價提高。
隨著消費升級,早期互聯網紅利在電商市場逐漸消失。電商們也已沒有這樣的精力,再去“消費降級”應對對價格更敏感的消費者。這樣的“低價玩法”,是電商的早期狀態。
不過,近年來,第二波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開始涌現,隨著OPPO、vivo為代表的一眾國產手機開始走進三四線城市,也為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帶去了新的消費需求,隨之,眾多直播類、視頻類APP應用在這里打開了巨大市場空間。低價商品的進入,也恰逢時機,拼多多趕上了。
有人說,現在的拼多多就是五年前的淘寶,處于新的紅利期。
在阿里、京東的雙寡頭競爭格局下,拼多多能夠迅速獲取用戶的關鍵是社交和低價——讓價格低得有些不合理的商品通過用戶分享、拼團在微信里自發傳播,那些愿意為找低價商品付出時間的用戶“上鉤”了。很簡單的驗證辦法是,搜一搜你的微信群里有多少拼多多的鏈接,尤其是長輩群。
于是,又有新的問題了,主打低價的拼多多、淘寶特價版,究竟是社交電商,還是“低價電商”?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社交電商形成的早期,用低價來圈住用戶,是必然的過程。低價抓住了這些人的核心需求,而團購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社交媒體的優勢。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商進入該領域,低價一定不會是一個常態。就如拼多多,據悉,他們已開始招商,建立一個品質商城。
最終誰會勝出
還得看口碑
“其實真正低價的商品就一到兩款,是用來引流的。”拼多多早期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超低價商品利潤空間只有一兩塊錢,甚至完全沒有利潤,但可以做引流款——用戶被超低價吸引過來,未必真買,但卻有極大可能性購買頁面中推薦店鋪的相關商品。
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的,十塊錢一件的羽絨服,8塊錢一條的褲子,20塊錢的靴子……“這中間有很多玩法,可能這雙20塊錢的靴子,是斷碼的,被它吸引過來的人很多,真正能拼成的人卻很少。”這位前拼多多員工表示。
因此,低價也隨之帶來了很多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品質如何保證。2018年2月1日,拼多多發布《2017拼多多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報》(下稱《年報》),并宣布設立1.5億消費者保障基金,幫消費者處理售后糾紛并維權索賠。《年報》數據顯示,拼多多2017年共下架1070萬件問題商品,通過黑名單機制終身封禁售假商家,回流率低于5%。
在傳統電商平臺購物中,消費者時常難以挑選出滿足自己需求的合適商品。而社交電商可以通過社交媒體讓商品信息更快更準確地傳達至消費者,同時來自友人、大咖的背書還能提高消費者對商品的信任度。
因此,最終誰能勝出,還是得看口碑。(記者 朱銀玲)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院長曹獻存、河南省網絡營銷協會副秘書長王毅等專家,分別從電商趨勢分析、普及電商基礎知識、農村電商發展及政策解讀,互聯網宣傳,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模式介紹及成功案例分析等角度,進行了講解。”
喜歡囤口紅、有個性、不愛隨大流、男生也開始敷面膜……作為正在接棒成為消費主力的人群,95后正在引來市場關注。
經常在電商網站購物的消費者會發現,同一種商品,在不同時間的銷售價格是不同的。如果加上各類優惠,那么該商品的價格變動就更大了。
沒有收銀員、也無需現金,消費者“刷臉”進店、選購、結算……中國知名自營式電商企業京東在吉林省開設的首家京東X無人超市10日在長春正式營業。
在網上電商平臺瀏覽阿膠產品,各種品牌、多個類型的阿膠產品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價格差距,消費者不禁疑惑,它們之間的品質會相差多少?
探索發展跨境電商“O2O”零售展銷模式,打通集疏、集聚、關務、運輸、倉儲、交易等多要素多環節多節點的障礙壁壘,推動網上交易平臺與線下園區“O2O”實體體驗中心無縫對接。
近來,淘寶上線了特價版,京東也開展了“拼購節”,普遍分析認為,其意在“狙擊”拼購平臺拼多多。電商巨頭如此看重,拼購到底是什么?商品真的便宜嗎?模式是否可持續呢?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電商下沉帶來的渠道擴張,促使線上酒業迎來高速發展。優價的同時,鼓勵企業探索研發多種供應鏈技術,打破制約生鮮電商發展的技術壁壘,不過生鮮電商仍需探索出有差異性的創新發展模式,尋求健康、安全、可持續發展。
雖然步伐不一,但中國電商跨境并購有望成為下一波熱點。阿里巴巴集團3月19日宣布,將向東南亞地區頂尖的電子商務平臺Lazada集團增加20億美元的投資。
記者近日走訪市場了解到,3月上旬以來,多家電商在生鮮品類上動作頻頻,多種新鮮水果、蔬菜以及禽、蛋、肉、奶等,促銷的力度都不小。
3月9日,北京市三中院召開關于消費者權益糾紛審理情況及涉電商價格欺詐類案件調研情況的通報會。據三中院民三庭庭長侯軍介紹,去年三中院審結網絡購物引發的糾紛近400起,電商價格標注不規范問題突出。
商品質量存在問題,退換貨等維權行為不易……如今,這些現象在電子商務領域仍時有發生,而在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消費不斷升級的今天,電子商務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這些問題顯然亟待破解。
日前,有“中國亞馬遜”之稱的當當即將易主的消息傳來:海航控股的天海投資披露重組進展,其標的資產為北京當當科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及北京當當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股權。
自“雙11”造節營銷后,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將節日包裝升級,變成電商狂歡節。隨著“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的到來,各大電商平臺也紛紛推出各類針對女性的營銷活動。
業內有聲音指出,嚴重依賴電商的物流業同質化競爭激烈,在電商增速放緩的重壓之下,“漲價等于找死”,企業會失去訂單;不漲價,高企的成本一時難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