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破題在即
商業養老保險迎發展機遇
繼監管層透露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具體實施辦法正在走流程后,上海市政府最新發布的一份文件也明確表示,按照國家部署,盡快啟動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制定上海試點方案和實施細則。
這意味著市場期待已久的個稅遞延養老險有望于今年落地。多家保險機構也紛紛表示,已做好相關配套準備,包括產品設計、信息平臺搭建等,只待“發令槍”鳴響。業內普遍認為,在個人稅延養老保險的推動下,我國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大有可為,長期來看,個人商業養老保險保費收入增長空間巨大。
多家險企已做好準備
目前我國養老金體系主要包括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企業養老保險和第三支柱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當前的現狀是第一支柱為主的基本養老保障體系覆蓋率較低、可持續壓力巨大,而第二支柱的企業和職業養老金發展較為緩慢,第三支柱規模較小亟待發展。因此,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具有重要的現實需求性和保障緊迫性。
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是指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在領取保險金時再根據當期稅率繳納稅款。由于邊際稅率不同,對于投保人有一定的稅收優惠,從而可以有效撬動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積極性。
太平洋保險健康養老事業中心總經理助理夏明艷表示,“在稅收的當期,在我們年輕的時期,相對我們的稅賦是比較高一些的。當我們進入老年后,我們的稅賦會相應低一些,通過這樣的稅收遞延,可以使百姓有更大的意愿去做個人養老金的儲備計劃。”
個稅遞延養老險究竟能夠優惠多少稅收?舉個例子,假設45周歲開始繳納,如果累進稅率為20%,月繳保費是1000元,那每月節稅200元,按年化5%的市場收益率水平,到60歲開始領取養老金,一共可節稅52964.92元。
據悉,對于個稅遞延養老險的政策研究在我國已經歷時十余年,2018年終于有望開閘。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市場一直將上海視為個稅遞延養老險的首批試點城市。
上海此次發布的文件也明確表示,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優化涉稅申報流程,實現保險行業與稅務部門的信息直接交互,為投保和個稅申報提供便利。督促各參與試點的商業保險機構加強隊伍建設,優化業務流程,為消費者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加強公眾宣傳,推動企業和個人積極投保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穩步提升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覆蓋面,探索可復制的先進經驗。
據了解,多家保險公司已為該業務開展做好準備。夏明艷告訴記者,“從2007年上海市政府啟動個稅遞延養老險課題以來,這10余年來,太保一直在關注這一話題,從我們內部的基礎工作來講,產品信息和銷售團隊等都已準備就緒。”
短期將帶來千億級別增量資金
根據《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7)》調查顯示,將近八成的調查對象表示愿意參加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中高收入群體參與意愿較高。九成以上調查對象愿意為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繳費額度在每月1000元以下。
民生證券分析師周曉萍指出,假設政策在全國范圍全面展開,個人工資收入稅前列支1000元用于繳納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個稅繳納人數為3000萬人。在樂觀、中性、悲觀情景下,參與人數為60%、50%、40%,每年帶來的新增保費規模有望達到2160億元、1800億元和1440億元。
華泰證券研究員沈娟也指出,結合海外經驗與國內的稅收優惠政策推進,個稅遞延養老險短期預計帶來1260億元增量資金,中長期有望打開萬億增量市場。
如此大的增量保費規模,對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發展,乃至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長江養老保險黨委書記、總經理蘇罡認為,個人稅延商業養老保險有助于擴大長期資金來源,服務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發展。可以將目前分散在老百姓手中的短期資金集聚形成長期資金,改變資本市場以散戶為主的投資者結構,為資本市場提供壓艙石,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長期穩定資金。
稅優激發商業養老保險新活力
從國際經驗來看,商業運作和稅延模式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能夠有效解決第三支柱發展難題,加快補充社會養老保險資金,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
蘇罡表示,個人稅延商業養老保險產品試點啟動后,一是真正構建起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的政策框架,實現對于目前碎片化的個人養老資金管理需求的統一管理,真正做到個人養老金資產的長期投資、安全投資,推動個人養老保障市場的健康良性發展;二是通過合理的稅延政策,引導個人主動購買個人養老保險產品,有利于強化個人的養老責任,推動構建更加均衡的國家、雇主、個人責任共擔的養老保障體系。
瑞士再保險公司2017年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個人商業化養老保險僅占總體養老保險的2%,而全球平均水平為5%。與發達國家橫向相比,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發展仍較為滯后。
“伴隨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商業養老保險有望迎來發展大機遇。”沈娟表示。
周曉萍也認為,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可降低個人的稅務負擔,并鼓勵個人參與商業養老保險。推動和發展我國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有望極大改善第三支柱的發展狀態。隨著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政策的推進,未來商業養老保險市場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將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記者 王淑娟 上海報道)
今天,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句“將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引來廣泛關注。從民間廣泛提議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新一輪提高個稅起征點的靴子,或將落地。
當前,我國稅改步入攻堅期,財稅部門開始系統梳理、加速部署稅收改革內容。業內分析,下一步,增值稅制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個人所得稅、房地產稅等直接稅改提速會成為重點。
鄭州的樓市限購政策接連加碼,限購區域進一步擴大,對于非鄭州戶籍的個體工商戶來說,他們要想在鄭州買房,必須得有近3年以內連續2年繳納個稅的完稅證明或者是社保證明。”對于吳女士的情況,河南商報記者咨詢了鄭州市地稅部門的多位人士,均回復稱這種情況沒法開具完稅證明。
記者從業內獲悉,個人所得稅改革的配套改革措施將加速推進。包括制定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推動建立適應個稅改革的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個稅風險分析系統,以及研究提出配套管理辦法等都將在今年推進。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買房面臨的“三大難”是:真實房源信息難獲得;房屋買賣前期交易難達成及后期交易手續辦理難。3.簽訂合同前,中介業務員或經紀人如出具有稅費計算單,記得要留存;
這絕對是良心價,現在15元真的不知道可以吃什么了,除非你天天面條加蛋炒飯...1139-140≈1000元
近日,投資咨詢機構美世近日發布信息稱,個稅遞延養老保險產品定位于契約性產品的可能性較大,且應暫不會開放投連險產品。
那些有關“20%個稅”的傳言 ,事實到底是怎樣的?特別提醒:有些合理費用可以扣除,比如裝修發票一定要留好,賣房子時能省稅。
"總房價的1%”和“差價的20%”兩種執行情況都存在,但是,稅務系統已經升級,后者是趨勢。
"總房價的1%”和“差價的20%”兩種執行情況都存在,但是,稅務系統已經升級,后者是趨勢。
鄭州市稅務系統已升級,所以現在對于能查到房屋原來交易價格的房子,在二手房交易時,嚴格按照“差價20%”征收個稅。
鄭州市稅務系統已升級,所以現在對于能查到房屋原來交易價格的房子,在二手房交易時,嚴格按照“差價20%”征收個稅。
去年11月份,鄭州稅務系統還是老版本,曹先生聲稱自己把契稅發票丟失,就無法提供房屋原值憑證,稅務部門只好按照房價1%征收個稅。河南省商業與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宋向清稱,因為這項稅,房價起初可能降低,但長遠看最終還是會轉嫁到買房者身上。
民眾之所以對“大病醫保須繳個稅”產生誤讀,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民眾對醫保政策更加完善的期待,政府主導的大病醫保政策已出,應盡快實施,讓百姓擺脫“因病返貧”的焦慮。大病統籌提供兜底性的基本醫療保障,以避免更多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因此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政策限制。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對出售自有住房按規定應征收的個人所得稅,通過稅收征管、房屋登記等歷史信息能核實房屋原值的,應依法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計征。個人轉讓住房按差價20%計征個稅,應該設置時間優惠和抵扣項目,并盡快納入個稅綜合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