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銀行通過各種渠道積極融資“補血”。專家指出,嚴監管之下,當前銀行業資本補充壓力客觀存在,但整體可控。與此同時,近期監管層發文支持商業銀行通過多種渠道發行資本工具,預計可緩解市場對再融資的擔憂。
上市銀行密集補充資本
去年以來,上市銀行資本補充動作頻頻。除農業銀行外,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分別計劃募集100億元和140億元的增發預案已獲股東大會通過。
另外,二級資本債也頗受銀行青睞。Wind數據顯示,2017年至今,已有10家上市銀行發行了二級資本債合計3370億元,其中農業銀行2017年發行了一期二級資本債募集資金400億元。
可轉債方面,2017年至今已有5家上市銀行發行了合計480億元規模的可轉債。截至目前,商業銀行中待發的可轉債規模高達1915億元。
在上市銀行積極補充資本的同時,中小銀行也正扎堆排隊上市。Wind數據顯示,目前共有15家銀行處于A股IPO正常排隊名單之中,其中長沙銀行、蘇州銀行等9家銀行處于“預先披露更新”狀態。廈門農商行、廈門銀行、江蘇大豐農商行、西安銀行和蘭州銀行狀態顯示為“已反饋”,重慶農商銀行則是“已受理”狀態。
部分銀行資本補充壓力凸顯
業內人士指出,銀行密集補充資本與《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大限將至有直接關系。該文件要求,到2018年底前,非系統重要性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與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于7.5%、8.5%與10.5%。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指出,從2013年開始,銀行業資本監管要求逐年提高,導致銀行業資本補充壓力客觀存在。
聯訊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表示,雖然2017年三季報顯示上市銀行全部提前達標(部分非上市銀行仍有壓力),但從動態趨勢來看,大部分上市銀行三項資本充足率指標較2016年同期有不同程度惡化。
而從目前IPO排隊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來看,部分銀行壓力凸顯。截至2017年6月末,廈門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86%,同樣逼近8.5%的監管紅線。
隨著金融嚴監管的推進,銀行表內資本充足率的考核壓力會越來越大。李奇霖認為,一是表外非標回表帶來的增量信貸會使銀行資本計提壓力顯著增大。二是在現有的監管環境下,過去一些利用同業科目或通道間接放貸以減少資本計提的做法會被禁止,銀行未來將面對最為純粹的考核壓力。三是302號文等監管文件讓過去“代持”、抽屜協議等灰色的出表方式失去了意義,考核時點更高的資產總額與不良將給銀行帶來更大的資本考核壓力。
創新資本工具“補血”
盡管銀行資本補充承壓,但業內人士指出,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銀行業整體再融資壓力可控。中銀國際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勵雅敏表示,大行方面,截至2017年三季度,除農行外的其他大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在11%以上;中小銀行方面,目前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在9%以下的銀行絕大部分已經完成了資本補充或推出融資方案。
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近日在談及當前城商行的資本壓力時稱“一如既往,沒有問題”,銀監會一方面會密切關注和防范城商行的流動性風險,加強其資產負債管理、資產負債優化等;另一方面鼓勵城商行積極補充資本,包括通過利潤留存補充資本、向社會募集資金等。
與此同時,一行三會和外匯局日前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明確支持銀行“補血”。
曾剛表示,從宏觀審慎的角度來講,適度允許銀行業進行資本工具方面的創新,更好地補充資本,對穩定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有很大好處。
華泰證券分析師沈娟認為,監管正在統籌推進銀行資本補充進程,實現金融去杠桿穩中求進。在政策護航下,銀行資本工具創新,資本補充渠道拓寬,投資主體范圍擴大,可緩解市場對再融資的擔憂。(記者 歐陽劍環)
其實,這是偽基站冒充銀行客服群發的詐騙短信,通過竊取銀行卡信息來盜取他人銀行賬戶資金。1、注銷銀行卡,只要持卡人將銀行卡和本人身份證拿到與開卡銀行相同的銀行,申請注銷即可。
昨天下午,銀監會舉辦“化解金融風險 引領銀行業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布會。銀監會對現行監管規則進行了系統梳理,研究借鑒國內外監管實踐,起草了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擬作為資管新規的配套細則適時發布實施。
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上升,但其產品規模擴張卻呈放緩態勢。一邊是監管加碼,一邊是理財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凈值化轉型已成為2018年銀行理財產品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據外媒報道,緬甸北部一家銀行當地時間21日發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22人受傷。當地時間21日,緬甸北部一家銀行發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22人受傷。” 緬甸武裝部隊總司令辦公室指出,事件造成22人受傷。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近日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7)》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29.54萬億元,較年初增加0.49萬億元,同比增長1.69%,增速同比下降21.94個百分點。
部分銀行已暫停受理房地產行業新增授信,或暫停房地產開發貸業務。同時,信托業人士透露,在嚴監管背景下,信托公司地產融資業務更趨審慎。
截至24日,已有12家A股上市銀行“曬出”2017年業績快報。數據顯示,去年以來,大部分上市銀行的盈利和資產質量均處于改善向好階段。
對于中國外匯市場和跨境資金流動形勢而言,2017年可謂“轉折之年”。國家外匯管理局1月18日最新公布的多個數據表明,在持續了三四年的資本凈流出后,2017年跨境資金流動開始轉向基本平衡。
自1月16日起,中國工商銀行鄭州市區內50家網點,中國銀行鄭州市區內13家網點可以正式受理社會保障卡相關業務,市民可根據自身需要就近選擇辦理。
今年,住房租賃領域的創新接連不斷。繼官辦租賃平臺、信用免押金租房等出現后,一些銀行也開始探索新型住房租賃金融產品,銀行做起“二房東”的背后,租賃交易將迎來哪些新體驗和問題?
事實上,除了國字頭的銀行和龍頭房企以外,騰訊、阿里、京東等從互聯網起家的資本巨頭近期也在紛紛殺入租房市場。
與銀行上市熱情持續高漲形成對比的是,銀行IPO審批節奏放緩。截至20日,滬深兩市共有14家銀行在排隊,但僅有成都銀行完成過會。銀行IPO已出現“堰塞湖”現象。
目前大部分銀行已經開始執行首套房貸款利率為基準上浮10%。除部分外資行及少數優質客戶執行上浮5%外,上浮10%已經成為房地產市場剛需的主流。從趨勢看,2018年也會延續這一變化。
在連續兩月順差之后,我國銀行結售匯再次轉為逆差。國家外匯管理局18日數據顯示,2017年11月,銀行結匯1474億美元,售匯1549億美元,結售匯逆差75億美元。
今年以來,銀行委外規模結束了2014-2016年的急速擴張態勢,進入下降通道。據券商估算,三季度末銀行委外規模較一季度末下降逾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