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北京密云區、門頭溝區兩宗土地入市交易。其中,密云地塊因為無人報價出現流標現象。門頭溝地塊也僅有一次報價,最終底價成交。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房地產市場持續從緊的調控政策,企業普遍面臨資金壓力,以往高價搶地的現象正在迅速減少。
根據土地出讓信息,北京市當日入市交易的分別是密云區密云新城0102街區MY00-0102-6014地塊R2二類居住用地,以及門頭溝區永定鎮MC00-0018-0060、0061地塊B4綜合性商業金融服務業用地。流標的密云地塊面積較小,合計建筑面積13658平方米。其中無償還建5684平方米,只有7974平方米的商品房限價房住宅,限價21215元每平方米。地塊起始價格為8450萬元。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地塊流標的原因是土地非常小,其中配套還建面積大。”他進一步指出,更主要原因在于,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作用下,政策效應已經傳遞到土地市場。
從近兩個月的土地市場看,北京、南京等城市已有多宗土地出現流標或者底價成交。其中,北京已經出現了三宗住宅土地流標。同時,熱點城市土地溢價率也明顯下降。中原地產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包括一線城市在內的熱點城市土地溢價率維持在10%左右,明顯低于2015至2017年平均30%的溢價率。
此外,在住宅市場嚴格限價的背景下,前兩年大量房地產企業不惜代價競得的高價地如今紛紛成為“燙手山芋”,面臨入市難題。同策咨詢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上海商品住宅市場因限價、限簽、房企“高價地”地王項目推盤節奏調整等因素,導致房企銷售業績表現不及預期。據統計,市場上出現了上千億的房產抵押(房企抵押可售房源貨值盤活資金面,甚至將可售貨值采取“過橋貸”方式沖抵業績)。“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房企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因無法正常銷售而導致的尷尬局面。”同策咨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宏偉說。
張大偉分析稱,整體看,房地產企業的平均資金情況持續緊張,從當下融資渠道來看,2018年最明顯的表現是信托資金進一步收緊。“監管層嚴控信托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后,房企資金壓力逐漸出現。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企業對非優質地塊的拿地積極性降低。”
今年,在“因城施策”、“滿足首套剛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機炒房”的差別化調控背景下,全國各地將隨之出現分化。在此背景下,近期積極拿地的房企在城市選擇上該如何布局?
多家房企近日公布2018年1月經營數據,簽約面積及金額持續增長,部分房企加大土地儲備力度,加快新入區域拓展。
多家房企近日公布2018年1月經營數據,簽約面積及金額持續增長,部分房企加大土地儲備力度,加快新入區域拓展。
房企融資渠道面臨全面收緊的局面。近日恒豐銀行一份被曝光內部文件顯示,其于1月29日下發關于暫停受理房地產行業新增授信業務的通知,而恒豐銀行隨后也表示這是基于銀行貸款結構調整作出的正常經營決策,屬于暫時性內部管理措施。
業內人士表示,房企融資通道進一步縮緊,資金鏈壓力將雪上加霜。隨著調控持續,樓市進入調整期,資金獲取或成為2018年房企業務的關鍵。
業內人士表示,房企融資通道進一步縮緊,資金鏈壓力將雪上加霜。隨著調控持續,樓市進入調整期,資金獲取或成為2018年房企業務的關鍵。
張大偉表示,對房企來說,2018年或將是最近4年資金壓力最大的一年。“一方面是融資渠道收窄,另一方面,疊加最近全國多個城市房地產市場調控,人民幣貶值對房地產市場的利空,房企海外融資難度也在加大。”
張大偉表示,對房企來說,2018年或將是最近4年資金壓力最大的一年。“一方面是融資渠道收窄,另一方面,疊加最近全國多個城市房地產市場調控,人民幣貶值對房地產市場的利空,房企海外融資難度也在加大。”
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3358.8億元,增長20.9%,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快了12.7百分點。同時,房屋施工面積、新開工面積雙雙呈現增長態勢。
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3358.8億元,增長20.9%,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快了12.7百分點。同時,房屋施工面積、新開工面積雙雙呈現增長態勢。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監測顯示,2017年,共有144家房地產企業躋身百億軍團,較2016年增加13家,銷售額共計82099億元,市場份額超60%,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記者了解到,萬科、碧桂園、招商、深業、星河等房企紛紛在深圳布局長租公寓市場。
對信托的強監管,意味著2017年房地產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將被大幅限制,房企資金獲取難度再度加大。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房企境外融資合計388.6億美元,同比2016年全年的140.6億美元上漲了176%。
截至1月21日,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按照申銀萬國行業分類,滬深兩市共計36家上市房企披露2017年年報業績預告,包括扭虧企業在內,28家房企業績預喜,占比高達77.8%。從預告凈利潤下限來看,在已公布具體數據的30家企業中,21家房企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過1億元,占比70%。
自去年以來,國內融資渠道持續收緊,加上宏觀調控對房企銷售回款的影響,房企資金壓力疊加。近日,龍湖、金科、泰禾等發行境外票據、債券等;機構人士稱,今年不少房企需要“借新債還舊債”。
自去年以來,國內融資渠道持續收緊,加上宏觀調控對房企銷售回款的影響,房企資金壓力疊加。近日,龍湖、金科、泰禾等發行境外票據、債券等;機構人士稱,今年不少房企需要“借新債還舊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