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春節樓市沒有了往常的喧囂。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自春節假期的前一周開始,熱點市場就進入了休假模式。2月上旬,一線城市成交環比下降33%,二線代表城市環比下降18%,其中,蘇州環比降幅達八成。三線城市方面相對穩定,成交量環比下降9%。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從春節期間的網簽數據看,一二線城市基本全面暫停,成交主要以三四線城市為主。很多距離一線城市近的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成交量超過了二線城市。
“賺一線城市的錢,買二三線城市的房,已成為越來越多在外打拼游子的選擇。”張大偉說,返鄉置業群體主要分兩類,一類是為了讓父母生活得更好,選擇在城里購買一套房,給父母住;另一類則是為了投資,雖然一線城市買不起,但也不能讓錢閑著,覺著買了房才安心,索性在老家買一套房保值增值。
值得注意的是,三四線城市已在春節前后啟動調控收緊步伐。2月13日,淄博市政府發布了《關于建立淄博市房地產市場調控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該《通知》顯示,淄博市房地產市場調控聯席會議的主要職責是統籌協調全市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研究分析房地產市場形勢,提出房地產市場調控重大政策;擬定工作推進措施,并進行監督檢查;加強部門聯動。
《通知》同時提出,淄博新區部分區域實施限房價、限轉讓措施,且淄博新區范圍內房地產用地出讓,要對購地資金實施審查。經國土資源部門和有關金融部門審查資金來源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土地競買資格,并在一定時間內禁止參加土地招拍掛。
其中,淄博新區世紀路以西、北京路以東、魯泰大道以南、和平路以北范圍內新建普通商品住宅預售均價控制在11000元/平方米以內,需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滿3年后方可上市交易。北京路以西、上海路以東、魯泰大道以南、和平路以北以及上海路以西、天津路以東、新村西路以南、和平路以北范圍內新建普通商品住宅需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滿5年后方可上市交易。
近期發布類似新政的,還有三亞和湖北省。11日,三亞市發改委、三亞市住建局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商品房銷售價格備案管理的通知》,要求房地產開發企業按規定向三亞市發改委申請價格備案。“申請辦理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總體均價和單套價格不能超過該區域2017年2月份同類型商品住房網簽均價和單套最高價;已經辦理預(現)售的商品住房項目不能超過2017年2月份該項目網簽均價和單套最高價。之前備案價格超過以上標準的,須重新申請價格備案。”
11日,湖北省物價局以《緊急電報》形式向各市、州、直管市、神農架林區物價局(發改委)發出《省物價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品房銷售價格行為監管的通知》,重點強調加強監測監管,密切關注并重點整治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機構在房地產交易中的下列價格違法違規行為,包括商品房銷售不按《湖北省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實施細則》的規定明碼標價,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房;中介公司收取超出商品房銷售價格以外的費用;未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公示房地產中介機構備案證、服務項目、服務內容、收費標準,強制提供代辦服務、捆綁收費等。
專家認為,導致政府集中調控的主要原因,仍是難抑的購房熱情。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日前,全國公布2018年1月銷售業績的房地產企業有28家,大部分均刷新了同期歷史紀錄,銷售額創新高。28家企業合計2018年1月銷售額高達4131 億元,同比上漲幅度高達65%。
張大偉表示,春節期間,三四線城市很多標桿房企開啟了搶收銷售,但從2018年整體來看,去庫存與抑過熱將成為三四線城市的調控主要內容。庫存多的去庫存,庫存少的抑過熱。2018年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政策熱點將寬緊結合,寬在人才引進和自住需求,緊在投資投機。
談及2018年的房地產市場,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產調控大概率難以放松。張大偉表示,持續加碼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疊加收緊的信貸,2017年或是銷售頂峰。預計今年全國房地產市場漲幅將繼續放緩,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可能在2017年基礎上有輕微回落。
近日,北京市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細化分解成198項重點工作任務。其中明確,嚴格執行各項房地產調控政策措施,加強市場監測和政策儲備,完成1200公頃住宅供地,發展長期租賃市場,鼓勵產業園區建設職工集體宿舍,推進已供地290萬平方米共有產權住房和600萬平方米商品住房建設形成市場供應等。
北京市政府辦公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完善制度保障,全面加強績效管理,對慢作為、不作為等嚴肅跟蹤問責,確保任務得到落實。
經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今年春節全國共接待游客3.86億人次,同比增長12.1%,實現旅游收入4750億元,同比增長12.6%。廣東、四川、湖南、江蘇、河南、安徽、山東、廣西、湖北、浙江等省份接待游客人數居前十位。
春節假期,我省年味十足,旅游市場火爆。各地舉辦的廟會、燈會、美食節、冰雪節、舞獅子等民俗節慶活動,大受游客歡迎。
雖然少了煙花爆竹的喧鬧,但舊年俗與新年俗交相輝映,塑造著當代中國春節的文化景觀。
雖然各大直播平臺紛紛表示“新年再見”、“下一季再來”,但在馬化騰“有關部門將出臺嚴格政策”的預言成真后,直播答題平臺的命運已經變得撲朔迷離。
據初步統計,鄭州機場共執飛航班4100余架次,其中2月20日客流創新高,有近9萬人在此抵離。
今年春節期間公路運輸流量持續攀升,其中初六高速出口總流量達到最高峰,總流量預計約275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22.44%。
“朋友圈”里那些祝福和祈禱,既有國人對父母“愛你在心口難開”的親情,也包含了兒女“難報三春暉”的思念、愧疚、反思……這些情緒的匯聚、發酵,激發起更多孝心孝行。
農歷新年——春節,俗稱“年”,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由于傳統中華文明的廣闊輻射范圍,亞洲各國在古代也大都以我國的歷法為標準,有著過年的習俗。能否協調好原有文化制度下的紀年歷法觀念與現代時間制度的沖突,考驗著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發展中國家。
春節作為國人的集體性儀式,成為我國傳統佳節中最重的節日。但辭舊迎新的時刻和闔家團圓的聚會卻成為一種“難得”,難得陪伴、難得團圓、難得辭舊迎新,新春佳節在移動互聯時代下,也應思索:闔家團圓的時刻,該用什么樣的方式更好地表達內心的這份團圓和祝愿。
很多中國人覺得過年太累,年味兒越來越淡了,春節只是換個姿勢的吃吃喝喝。除了包餃子、湯圓,還有這些春節的民俗活動,外國人學起來也是相當認真↓↓↓ 寫福字,這個握筆姿勢使了大力氣。
中華民族傳統歷法歲首正月初一,現今無論中國還是海外華人都統一稱為“春節”,但在中國歷史上卻稱之為“元旦”。辛亥革命后,1912年起采用公歷,但用“民國”紀年,1月1日為公歷歲首;1914年起把夏歷正月初一定作“春節”,為農歷歲首。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飛逝的光陰里,歷史已寫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前幾年,每逢中秋和春節前夕的中午和晚上,母親總是給我電話打個不停,電話接通后,我問母親有啥事,母親總是一個勁地說“沒事,沒事,就是想給你打個電話,看你在哪兒......”。
狗年春節即將到來,酒水市場一片火熱景象。新京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相比往年,今年白酒節前促銷力度明顯減小,一二線品牌價格有增無減。盡管如此,飛天茅臺、五糧液等名酒依然供不應求。
呼吁回家過年別成為道德綁架,春節回不回去都要有“家和遠方”。很多“不回家過年”的人也應該得到尊重,他們在遠方的堅守注解了“我們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