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省份調低今年GDP目標
多省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努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專家稱體現出落實新發展觀和擠水分
近日,省級地方“兩會”相繼閉幕。作為新一年工作的重要風向標,地方“兩會”每年都受到關注。
今年地方“兩會”,多位省級政府一把手轉正。從目前各省份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多地調低GDP目標,努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大力推進“租購并舉”,提高民生保障,解決群眾住房生活等需求,成為新亮點。
GDP目標
多地取消對市縣GDP考核
GDP目標如何定,無疑是每年人們最關注的話題之一。記者梳理發現,與2017年相比,至少有13個省份調低了2018年的GDP增長目標。
其中,天津將去年的8%下調為5%,重慶從10%左右下調至8.5%左右,湖北從8%左右下調至7.5%,甘肅從7.5%下調至6%左右,內蒙古從7.5%左右下調至6.5%左右,西藏從11%以上下調至10%左右。
另外,還有部分省份調整了具體表述。如廣東將去年的7%以上改為7%左右,河南將去年的7.5%以上改為7.5%左右。不過,也有一些省份與2017年一致,如北京、上海這兩年目標均為6.5%左右。
除了下調目標,有些地方政府開始取消對部分市縣的GDP考核。據媒體報道,福建省有34個縣(市)取消了GDP考核,實行農業優先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考評方式。海南省2018年起將實施新的《海南省市縣發展綜合考核評價暫行辦法》,對保亭、陵水、樂東等12個市縣的GDP、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取消考核。
在“唯GDP論英雄”的時代,地方經濟發展速度越快、GDP增速越高,才會受到“上級”肯定。然而,這一評價方式也讓一些地方政府只重經濟不管生態,甚至在數字上造假,給經濟數據“注水”。繼2017年年初遼寧承認經濟數據造假后,內蒙古、天津等地也坦承數據存在“注水”情況。
一些省份在今年“兩會”上明確表態淡化GDP。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布小林日前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必須破除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的發展觀、政績觀。山東省省長龔正提出,2018年山東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并強調高質量發展,不為增長速度高低困擾。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認為,一些地方下調GDP目標,有擠水分的因素,即改變過去一些形式主義,講究實事求是,這是一個好現象。不過,也要防止此舉帶來新形式主義,不能變為打造新的政績工程,防止一些官員上任之初把指標調得過低,而為以后的政績做準備。因此,劉元春指出,不僅要關注目標調整,更要注意行為模式、權力關系、利益關系等是否與新發展觀和實事求是作風相符合。
發展方式
“高質量發展”成報告高頻詞
“高質量發展”成為今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2017年12月,十九大之后的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比如,今年浙江省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未來五年浙江省將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經濟,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2018年浙江要新增500個“浙江制造”標準,“品字標”企業達到500家。
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稱,今后五年,是重慶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要把踐行新發展 理念的各項要求融入并落實到奮斗目標之中,努力使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
今年天津GDP增速目標創下近年來新低。天津市市長張國清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他表示,今年是天津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生死攸關的一年,將著力在“破”“立”“降”上下工夫。河北省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切實把推動發展的著力點轉到質量和效益上來,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活力和動力。2018年,山西嚴格規定了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等一系列約束性指標。其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以上目標是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立足山西全面小康和轉型發展階段性特點確定的。
劉元春表示,目前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將更注重質量效率,各地也在落實新發展觀當中。
住房制度
多地加快“租購并舉”新格局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2018年的房地產市場走向如何?作為地方兩會關注的又一大焦點,記者注意到,北京、上海等多地提出,加大租賃市場供地力度、多渠道籌措租賃房源、加快形成“租購并舉”新格局等措施。
北京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完善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嚴格執行各項房地產調控政策措施,加強市場監測和政策儲備,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完成1200公頃住宅供地,擴大住房供給,穩定市場預期。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推進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
同時,鼓勵產業園區建設職工集體宿舍,多渠道解決城市運行和服務保障行業務工人員住宿問題。
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不動搖、不放松。提高中小套型供應比例,促進商品房有效供給。加大租賃房建設力度,支持專業化、機構化的代理經租企業發展,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20萬套,新增代理經租房源9萬套,建立住房租賃服務平臺,落實相應的公共服務。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推進國有住房租賃平臺建設。
近日,國土資源部、住建部印發了《關于沈陽等11個城市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實施方案意見的函》。目前,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已在多地鋪開。
“租購并舉”新格局對今年房地產市場有何影響?中國社科院城市與房地產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鄒琳華認為,發展租賃市場是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的一部分,有利于發揮房子的居住屬性。目前,該政策開始在多地區落地,對今年的房地產市場將產生一定影響,市民不急著買房,有利于抑制房價。
民生保障
多地提高城鄉居民低保標準
2018年,各省份都亮出民生清單,不少地方提出加強社保體系建設,提高城鄉居民低保標準等。
河北省明確,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制度,新增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0萬人。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城鄉居民年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6600元、3600元。
江蘇省也提出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35元,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10元。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5%和8%以上,農村低保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
廣東省提出,提高困難群眾救助補助標準。城鎮、農村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差水平,分別從每月457元、206元提高到503元、228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且不低于當地現行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確定;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水平,分別從每人每月1450元和880元提高到1560元和950元;城鄉低保對象政策范圍內基本醫療救助比例達到80%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政策范圍內基本醫療救助比例提高10%、達到80%以上;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從每人每年1800元、2400元提高到1890元、2520元。
安徽省則要求,加強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50%。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
?。ㄉ宠矗?/font>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中國經濟年報:GDP首破80萬億元,增速6.9%,實現2010年來首次回升。十幾天里,全國31個省份也陸續公布了其一年來的經濟數據。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全國31個省市(區)去年的經濟數據陸續公布,去年GDP總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沒有發生變化,重慶排名趕超天津,遼寧增速由負轉正。從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和2016年同期相比,去年我國GDP總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沒有發生變化,重慶排名趕超天津。
不過寧吉喆也坦言,十年前就發現地方數據總量加起來超過全國數據的情況,“比如2016年地方加起來的地區生產總值比全國核算的地區生產總值高出3600萬元。除了上述原因,范子英還總結稱,財政下行趨勢明顯,增收難度加大同樣倒逼各省“擠水分”。
1月18日下午,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2017年全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地區生產總值核算工作,將按照統一的核算方法,遵循真實準確、規范統一和公開透明的原則,進行統一核算,并統一公布核算結果,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的基本銜接。
2017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8750億元,同比增長21.9%,比上年同期加快12.5個百分點。世界經濟溫和復蘇,國內經濟穩中向好,推動全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持續增長。
先是內蒙,核減了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0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40;之后是天津,將2017年預期的1萬億GDP直接擠掉1/3,調整為6654億元?!薄 ∪绻麢M向比較則可以發現,這兩個地區出現的統計數據造假問題,在中央巡視組的反饋意見中已經有所體現。
1月4日,鄭州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指出,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持續實施“十三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新征程的關鍵一年。
11月26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7-2018)”在京舉行。
繼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之后,截至目前,已有27個省份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GDP成績單,其中22個省份GDP增速超出“國家線”,貴州反超重慶,與西藏同居榜首。
繼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之后,截至目前,已有27個省份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GDP成績單,其中22個省份GDP增速超出“國家線”,貴州反超重慶,與西藏同居榜首。
在這20個省份中,有14個省份增速較上半年略有放緩,4個省份與上半年持平,而上海和新疆的增速則較上半年有所上升。增速領跑全國的西藏、重慶和貴州三個省份中,重慶和貴州在前三季度依然保持10%以上的增長,穩定位列全國三甲。
鄭州加快農業快速路鐵路代建及107輔道快速通道工程建設,確保四環快速化工程年內開工建設,到2018年底前全面建成“井字+雙環”快速路網。據悉,2020年前建成商登高速鄭州市境段、國道107鄭州境東移、國道310鄭州西南段等一批國省干線公路,建成鄭州客運西南站、西站、東站、航空港區客運站等客運場站。
鄭州加快農業快速路鐵路代建及107輔道快速通道工程建設,確保四環快速化工程年內開工建設,到2018年底前全面建成“井字+雙環”快速路網。據悉,2020年前建成商登高速鄭州市境段、國道107鄭州境東移、國道310鄭州西南段等一批國省干線公路,建成鄭州客運西南站、西站、東站、航空港區客運站等客運場站。
繼國家統計局公布2017年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后,各省份上半年經濟“成績單”陸續出爐。與第一季度GDP增速相比,有8個省份上半年GDP增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分別是云南、福建、海南、新疆、天津、北京、甘肅、遼寧。
昨日,記者從鄭州市統計局獲悉,鄭州市上半年經濟數據已出爐。宋向清認為,工業的快速增長與行業整體態勢有關,也是因為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過程中釋放出了巨大的吸引力。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構成,鄭州市房地產投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上半年,全市房地產投資完成1380.7億元,同比增長29.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