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試種了20畝黑花生,剛剛收獲完畢,畝產七八百斤,因為是有機種植,一斤能賣12塊錢?!?月18日,商水縣種地大戶劉天華對記者說。截至9月15日,我省已經收獲700萬畝秋作物,除蔬菜外,秋收任務還有8500萬畝左右,中原大地進入了收獲的季節。
今年秋糧生產形勢較好?!拔沂∏镒魑镩L勢明顯好于上年,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與氣象部門溝通會商,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持續抓好以防雨澇、防倒伏為重點的秋作物后期管理?!笔∞r業廳廳長宋虎振說,省農業廳要求各地組織好農機作業,充分發揮農機服務組織作用,開展玉米籽粒收獲和花生機械收獲,擴大機收面積,確保玉米機收率達到82%,花生機收率突破50%。
省委、省政府去年提出以“四優四化”為主線,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年我省花生種植面積突破2000萬畝,比上年增加18%,種植結構調整初見成效。春花生播種早,收獲也早,8月下旬,豫南、豫西南已經陸續開始收獲。由于強力推進種植結構調整,今年我省秋作物種類豐富,鄧州市孟樓鎮種植了紅高粱2.8萬畝,專供釀酒企業使用。劉天華除了試種20畝黑花生外,今年還種了1800畝大豆。“由于深耕土地,施用有機肥,今年大豆有望豐收,畝產預計350斤到400斤。”劉天華說。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省新發展經濟林69.07萬畝,其中干果面積22.79萬畝,木本油料9.51萬畝,水果面積22.12萬畝。
今年秋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唱主角。截至6月底,全省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3.6萬家,其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分別達6835個、14.9萬個、3.7萬個、4.3萬戶。提高機械化水平、推廣農業新技術、推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綠色農業等工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是領頭雁。目前,全省土地流轉面積3913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39.8%;托管土地1496萬畝、代耕代種土地1750萬畝、訂單種植1000萬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
9月18日,記者從省知識產權局了解到,《河南省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實施方案》已經印發,我省將設立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首期基金規模3億元。
9月18日,中國光大銀行鄭州分行舉辦跨境金融服務新聞發布會,為河南企業提供包括擴大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有效管理匯率風險等在內的全面跨境金融服務。
河南省中國書畫家美術館位于鄭州市東風路與政七街西南角鄭州茶庫文創產業園內,該園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經營面積近1萬平方米,停車位150余個,經營商戶100余家,是河南首家生態型茶文化產業基地。
自今年2月晶科成立戶用事業部并全面啟動分布式光伏全國招商以來,晶科戶用已在全國20個省市設立了招商辦事處,并已簽約500余家不同等級的代理商。其中,在河南地區,晶科戶用則已成功部署了30余家經銷商,覆蓋河南省15個地市。
9月13日,河南-盧森堡“一帶一路”經濟合作論壇在鄭州舉辦。由21家企業組成的盧森堡經貿團集體赴鄭,共享鄭盧“雙樞紐”合作經驗與成果,探索未來互利共贏新機遇。
此次河南省社會科學普及周活動期間,還將將刊發《河南省社會科學普及條例》解讀系列文章;開展有獎知識競賽;舉辦中原大講堂專題講座;舉辦社科知識大篷車進基層活動。
在河南,旅游產業有一種重要的使命是扶貧。“十三五”期間,全省將新增4~6家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力爭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80萬人脫貧。
9月7日,記者從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大檢查第十二綜合督查組督查河南匯報會上了解到,我省打出了安全生產大檢查的“組合拳”。
9月7日,記者從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大檢查第十二綜合督查組督查河南匯報會上了解到,我省打出了安全生產大檢查的“組合拳”。
9月7日上午,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大檢查第十二綜合督查組抵豫督查,10月中旬前全省僅剩的4家持證煙花爆竹生產企業要全部退出,并將年產30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全部關閉。
9月5日,記者從省商務廳獲悉,《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
9月5日,記者從省商務廳獲悉,《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
9月5日,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與國網河南電力公司簽署信息資源共享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電力部門將向工商部門提供企業電費滯納、違約用電、竊電等數據信息,企業參加招投標、簽署合作協議都將受到影響。
受省委書記謝伏瞻委托,王炯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說,五年來,省工商聯在省委的領導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充分發揮橋梁紐帶和助手作用,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
8月31日上午,全省旅游業轉型發展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省長陳潤兒出席并講話,強調要把握大勢、搶抓機遇、突出重點、強化保障,把旅游業轉型升級作為培育區域經濟發展新優勢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動河南由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產業強省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