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近期在對328家私募機構開展專項檢查中,發現12家機構涉嫌嚴重違法違規,具體包括涉嫌非法集資、挪用基金財產、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利用未公開信息獲利等。昨天,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在例行發布會上公布了這一消息。他在通報2017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執法情況時表示,此次檢查的328家私募機構中,包括20家私募債券基金、88家跨區域私募股權基金,以及其他私募證券和股權等各類基金220家,共涉及基金2651只,管理規模1.27萬億元,占行業規模14.8%。
從檢查結果來看,有12家私募機構涉嫌非法集資、挪用基金財產、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利用未公開信息獲利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83家私募機構存在公開宣傳推介、未對投資者進行風險評估、承諾保本保收益、證券類機構化基金不符合杠桿率要求等違規問題;190家機構存在登記備案信息不準確、更新不及時,公司管理制度和合規風控制度不健全或未有效執行等問題。
對此,證監會采取處理措施:一是相關證監局對83家存在公開宣傳推介、承諾保本保收益、未按合同約定進行信披等問題的私募采取行政監管措施;二是對6家存在挪用基金財產等嚴重違規問題的私募立案稽查,并對其中4家私募先行采取行政監管措施;三是將涉嫌違法犯罪的8家私募的違法違規線索通報地方政府或移交公安部門,并對其中6家機構采取行政監管措施或立案稽查。同時,上述問題及采取的監管措施計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并由基金業協會采取自律管理措施。
常德鵬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持續加強私募基金監管力度,堅決整治行業亂象和嚴重干擾市場秩序的行為,強化私募機構防范風險主體責任。同時,對于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及違反誠信原則的私募機構及人員,證監會也將加大責任追究力度。
此外,常德鵬還透露證監會正在就證券公司投行類業務內控指引征求意見。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現行規定制定時間較早,對投行要求制定規則較為分散,特別是近年來投行類業務快速發展,執業良莠不齊,出現了內部控制與業務脫節的現象。此次征求意見的內控指引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列居首位的就是聚焦投行類業務的主要矛盾,包括規范薪酬激勵機制、過度激勵問題和業務活動管控不足問題,提高投行類業務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加強對投行類業務立項的要求,改正之前的走過場、名不副實的問題。此外,內控指引中還涉及了突出投行類業務內部標準的統一,建立底稿管理等全行業統一的管理要求;完善項目組和業務部門合規風控的防線,明確各內控部門職責范圍;強調投行內控的有效性等內容。(記者 張欽)
北京大學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披露,2016年證監會對內幕交易案件處罰的罰沒總額首次破億,達3.8億元。這一數字是2015年罰沒金額的26倍,是2011年的111倍。
9月1日,證監會正式公布了《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以下簡稱“新規”),針對貨幣市場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管控作出了專門規定,并將于10月1日正式實施。
在9月1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通報2017年上半年IPO企業現場檢查及問題處理情況,并通報了通報2017年上半年專項執法行動第三批案件進展情況。
日前證監會啟動調查的第三批共18起內幕交易案件,15起已經完成現場調查,陸續進入行政處罰審理程序;涉嫌犯罪的,將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8月30日,證監會召開《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規管理辦法》培訓視頻會,證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李超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部署了機構監管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進一步明確了對行業的監管要求。
即便收益率高得離譜,投資者依舊趨之若鶩。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ICO累計融資規模已達26.16億元人民幣。
中國證監會日前正在向部分區塊鏈企業就ICO監管征詢意見,且尤其關注那些打著虛擬貨幣名義進行傳銷、詐騙的ICO項目。目前正處于收集意見和討論的階段,年內或出臺相關監管政策。
證監會8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證監會批準了兩家公司的RQFII資格,分別是注冊地為新加坡的申萬宏源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和注冊地為美國的Acadian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維護市場穩定運行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前提。去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證監會牢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會同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消除風險隱患,實現了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昨天大盤震蕩調整,雄安板塊、創業板、白馬股、周期股的主戰場格局沒變。創業板在經歷普漲行情后昨天進入調整,早盤指數沖高回落,尾盤在次新股強勢拉升下才翻紅。談風格切換,或許為時尚早。
8月15日午間和晚間,證監會官網連發三篇文章,總結今年以來的股市表現,近年來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服務實體經濟的成效,以及新三板市場為經濟發展的助力。
證監會網站昨日發布消息稱,今年2月17日股指期貨交易限制適度放松以來,股市異常波動期間為穩定市場所采取的臨時性政策措施已全部退出。
記者15日從證監會獲悉,按全市場口徑統計,2013年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金額為8892億元,到2016年已增至2.39萬億元,年均增長率41.14%,居全球第二,并購重組已成為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
64.22億元!這是今年以來證監會開具的罰沒款項的總和,116份行政處罰書,30人被市場禁入,這一串串數字背后,是資本市場稽查執法效能的提升,不難發現的是,這半年多來,持續從緊的行政處罰力度在提升監管震懾力的同時,也規范了市場秩序,凈化了市場環境。
證監會辦公廳副主任李鋼昨日在公開場合表示,直接融資包括了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其中股權融資包括了新股發行、再融資等,簡單地把直接融資等同于IPO是誤解,從去年的數據來看,IPO是千億量級,再融資和減持都是萬億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