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證監會正式公布了《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以下簡稱“新規”),針對貨幣市場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管控作出了專門規定,并將于10月1日正式實施。
新規正式發布后,余額寶“一基獨大”格局或徹底發生改變。記者了解到,目前包括騰訊在內的重量級流量平臺已經嗅到了其中的商機,正加緊推出類“余額寶”產品,以期在余額理財市場上實現彎道超車。
隨著競爭者的加入,未來各家基金公司又將有新的分流平臺分享余額理財市場,貨基市場的“蛋糕”或將重新劃分。
資金分流作用明顯
事實上,早在此次新規頒發之前,基金公司就已經布局余額寶分流帶來的存量市場增長,且效果顯著。以最早上線螞蟻金服的博時基金為例,該基金公司旗下博時合惠貨幣基金自6月1日登陸支付寶界面后,規模在一個月間激增超過百倍。
半年報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博時合惠貨幣基金規模為239億,相較一季度末的2億元,足足激增了百倍有余。
記者了解到,7月中旬上線螞蟻財富的中銀、建信、農銀匯理、招商等4家基金公司旗下貨幣基金規模,也在近期平均增長了5倍以上。上述基金進入支付寶的流量平臺后,體量增幅十分驚人。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上述基金的進駐,對余額寶起到了一定的分流效果,但是仍然無法撼動其在貨基市場“江湖老大”的地位。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余額寶的規模已達到了1.43萬億元,而在一季度末及去年四季度,其期末基金資產規模分別為1.14萬億元及8082.94億元。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余額寶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仍然阻止不了巨人前進的步伐。
不過,這一局面可能在新規頒布后徹底改觀。
新規要求,同一管理人所管理的采用攤余成本法進行核算的貨幣基金,月末資產凈值合計不超過風險準備金月末余額的200倍,對于管理人風險準備金不符合要求的,不僅要求不得新設貨幣基金和理財基金,還增加了將管理人風險準備金計提比例提升至20%以上的規定。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按照現在市場容量來看,單家機構貨幣基金管理規模一旦達3000億以上,無論在投資上還是風險準備金準備上都會有較大壓力。雖然目前針對余額寶可能還會有單獨的監管政策,但監管層擔憂貨幣基金體量過大從而帶來流動性等一系列管理風險的態度已較為明確。
騰訊欲彎道超車?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上述新規公布不久,微信支付對外宣布,對全新功能“零錢通”展開了測試。
據介紹,全新的微信支付零錢通具有類似余額寶的余額理財功能,用戶存放零錢的同時除了可以隨意使用之外也能夠賺取收益,近七日年化收益率4.135%。
公開資料顯示,此前騰訊合作的基金公司包括華夏、易方達、南方和匯添富等,目前上述基金公司對接騰訊的貨基規模僅1000余億元。業內人士預測,未來上述公司仍有可能在余額理財方面與騰訊展開深度合作。
騰訊與阿里兩大互聯網巨頭在支付方面的競爭由來已久,而這一次“零錢通”的出現,也基本上為雙方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博弈定下了基調。隨著監管層對于貨幣基金的收緊,環境上也不支持巨無霸公司一家通吃的局面,更多將回歸較為均衡的市場狀態,對于流量平臺布局較早的基金公司,或將更多獲得切分余額寶存量市場蛋糕的機會。
南方某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新規對超大規模貨幣基金如余額寶不利,競爭環境上有利于規模中等偏上且資金實力雄厚的公司。這些公司在未來新的市場格局下較為占優。
“一般大型基金公司的貨基持倉比例、內部信用評級等風控都較嚴,貨幣基金在存單總倉位、個券入池及分散性等都有嚴格規定。另外,出臺的這些比例限制是在國內外大數據調研基礎上得出的,發文到實施會有一個過渡期,相信市場會逐步適應貨幣基金投資更加規范和收益落差縮窄的新常態。”上述人士表示。(記者 王誠誠)
在9月1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通報2017年上半年IPO企業現場檢查及問題處理情況,并通報了通報2017年上半年專項執法行動第三批案件進展情況。
日前證監會啟動調查的第三批共18起內幕交易案件,15起已經完成現場調查,陸續進入行政處罰審理程序;涉嫌犯罪的,將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8月30日,證監會召開《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規管理辦法》培訓視頻會,證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李超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部署了機構監管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進一步明確了對行業的監管要求。
即便收益率高得離譜,投資者依舊趨之若鶩。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ICO累計融資規模已達26.16億元人民幣。
中國證監會日前正在向部分區塊鏈企業就ICO監管征詢意見,且尤其關注那些打著虛擬貨幣名義進行傳銷、詐騙的ICO項目。目前正處于收集意見和討論的階段,年內或出臺相關監管政策。
證監會8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證監會批準了兩家公司的RQFII資格,分別是注冊地為新加坡的申萬宏源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和注冊地為美國的Acadian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維護市場穩定運行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前提。去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證監會牢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會同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消除風險隱患,實現了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昨天大盤震蕩調整,雄安板塊、創業板、白馬股、周期股的主戰場格局沒變。創業板在經歷普漲行情后昨天進入調整,早盤指數沖高回落,尾盤在次新股強勢拉升下才翻紅。談風格切換,或許為時尚早。
8月15日午間和晚間,證監會官網連發三篇文章,總結今年以來的股市表現,近年來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服務實體經濟的成效,以及新三板市場為經濟發展的助力。
證監會網站昨日發布消息稱,今年2月17日股指期貨交易限制適度放松以來,股市異常波動期間為穩定市場所采取的臨時性政策措施已全部退出。
記者15日從證監會獲悉,按全市場口徑統計,2013年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金額為8892億元,到2016年已增至2.39萬億元,年均增長率41.14%,居全球第二,并購重組已成為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
64.22億元!這是今年以來證監會開具的罰沒款項的總和,116份行政處罰書,30人被市場禁入,這一串串數字背后,是資本市場稽查執法效能的提升,不難發現的是,這半年多來,持續從緊的行政處罰力度在提升監管震懾力的同時,也規范了市場秩序,凈化了市場環境。
證監會辦公廳副主任李鋼昨日在公開場合表示,直接融資包括了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其中股權融資包括了新股發行、再融資等,簡單地把直接融資等同于IPO是誤解,從去年的數據來看,IPO是千億量級,再融資和減持都是萬億量級。
會議集中傳達學習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貫徹落實會議確定的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圍繞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關于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部署下一步證券期貨監管重點工作。
近日,證監會修訂并發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