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別濤22日在環保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環境違法企業實行零容忍的嚴格執法,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但反對簡單、粗暴的“一刀切”做法。
根據環保部公布的數據,近期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中發現,超過17萬家企業屬于散亂污企業。其中不少企業由于達標排放無望,面臨被關停的命運。這引起了輿論對于環保部門環境執法“一刀切”的質疑。
別濤說,從法律角度看,這些企業很多存在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環保設施未驗收或沒有正常運行,超標或超總量排污甚至沒有排污許可證等違法情況。對違法企業,法律法規均有相應的處罰規定。
他同時表示,散亂污的企業環保成本基本為零。這就導致同樣的產品,違法企業的實際成本很低,與守法企業的市場競爭不公平。
“對違法企業要嚴格執法,零容忍,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他說,“通過嚴格環境執法,使企業去掉僥幸心理,還給守法企業一個公道,讓守法企業不吃虧,讓違法企業不占不應占的便宜。這也是法律規定的基本理念。”
他表示,環保部門從來不要求“一刀切”,而是既要反對部分地方平時疏于監管,讓違法企業長期存在的不作為,也堅決反對部分地方環保大檢查時采取簡單、粗暴“一刀切”的做法。
他提出,環境監管執法應該遵守三個原則:第一,對違法企業應該堅持零容忍,嚴格執法,公平執法;第二,對環保守法企業,應該公正對待,依法保護合法經營權;第三,從依法行政的角度看,環保部門對違法企業處理也要遵守法律規定的條件、程序,分類管理、合理引導、依法合理行政。
環保部派出23個督查組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督查發現問題較突出。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境保護部通報了最新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部分小企業聚集于城鄉結合部、偏遠山區、農村地區等環境復雜區域,形成區域污染嚴重、環境風險隱患突出的“散亂污”企業集群,成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最突出的問題。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境保護部通報了最新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
2天內公布兩起阻撓督查組正常執法事件,8天內揪出1600余家問題單位……環保部連日通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的最新情況,從中不難看出此番行動所披露的問題之多、情節之重。
為進一步加大對大氣污染違法行為打擊力度,環保部近期啟動了為期一年的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根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擴容后,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被確定為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
環保部19日消息,3月15日至18日,由環境保護部會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環境保護部門組成的18個督查組繼續對18個重點城市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開展專項督查。
3月9日,環保部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鄭州市情況反饋會舉行。部分排污量大的企業未納入應急管控清單,督查發現滎陽市至少有23家碳素企業,但是列入應急減排停限產企業清單的只有11家。
昨日下午,環保部第十七督查組對焦作市空氣質量專項督查情況反饋會在市迎賓館舉行。會上,武磊匯報了焦作市關于環保部空氣質量專項督查整改工作的情況;環保部督查組反饋了焦作市第一季度空氣質量督查情況。
環保部今天表示,空氣質量專項督查將開展燃煤鍋爐與“小散亂污”企業排放清單排查,同時還要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項目清單。環保部通過督查發現,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許多城市都分布著“小散亂污”企業。
“整改”“取締”“再加碼”……自2月15日以來,環保部組織開展的2017年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已持續兩周時間。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在環保部展開督查至今,陸續有地方政府采取相應措施。
據環保部官方網站27日消息,25日,環保部2017年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的18個督查組,繼續暗查夜查,對縣一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大氣污染防治責任落實情況開展督查。
鶴壁市2個建筑工地在紅色預警期間未落實停工要求,2家企業或大氣污染治理設施管護水平差,或廠區和物料防塵措施不到位。
從2月15日到3月15日,環保部將對包括我省在內的有關省(市)開展2017年度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察。比如,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整體推進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且大氣污染問題十分突出的城市,將采取公開約談,并視情況同步采取區域限批等措施。
從2月15日到3月15日,環保部將對包括我省在內的有關省(市)開展2017年度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察。
從2月15日到3月15日,環保部將對包括我省在內的有關省(市)開展2017年度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察。比如,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整體推進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且大氣污染問題十分突出的城市,將采取公開約談,并視情況同步采取區域限批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