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王麗萍 通訊員 李冬生)進入7月,河南氣象臺陸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河南已然進入“燒烤模式”。即使是在這樣的高溫炙烤下,河南移動的一線網絡維護人員仍然“戰斗”在大街小巷、田間地頭,24小時隨時待命,保障通信暢通。
為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態,7月18日,記者來到河南移動鄭州分公司,和網絡維護工作人員一起奔波在工作一線,跟隨記者的鏡頭,看看他們如何用實際行動詮釋他們心中的責任。
鏡頭一:高空作業
時間:上午10:07 地點:鄭東新區鄭大一附院西 氣溫:34℃
移動工作人員爬上高聳的鐵塔,調整天線
隨著移動通信網絡不斷拓展,移動通信基站站點的分布越來越廣,在給客戶帶來更好使用感知的同時,也給基站維護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7月18日上午9:50,鄭州移動負責鄭東新區主設備和傳輸專業故障工作的魏石磊接到通知,要求將鄭東新區鄭大一附院西的基站天線進行調整。
上午10:11,室外溫度達到34℃,記者跟隨魏石磊的團隊趕到上述基站的位置后,后背上的汗水已經浸透了衣服。“每一個基站都有自己的輻射范圍,在這個范圍內的客戶,都可以享受到移動4G+的網絡和語音服務。”魏石磊向上方指了一下,接著說,因為鄭東新區龍湖屬于正建區域,居住的客戶相對較少,鄭大一附院是這個基站的主要服務對象,“但最近發射源的方向出現了偏差,時常造成醫院內客戶上網感知差,所以需要進行矯正。”
“要矯正天線方向,必須攀登到基站的最上方。”裝備過一系列防護措施后,魏石磊團隊的塔工開始攀登,魏石磊說,“看著很簡單的動作,其實要費很大的勁,一不留心就會產生危險。”
10多分鐘后,工作人員從基站最上方下來,雖然衣服已經被汗水完全浸濕,但臉上卻掛著笑容。
鏡頭二 光纜搶修
時間:上午11:34 地點:石化路與機場高速橋下 氣溫:37℃
移動工作人員爭分奪秒,搶修光纜
基站信號矯正的工作剛完成,鄭州移動機房檢測出石化路與機場高速附近的光纜出現異常,需要緊急搶修,在鄭州移動員工張文星的帶領下,記者與其驅車來到事發地點。
上午11:34,記者一行到達時,鄭州移動負責該區域光纜搶修工作的王嘉嘉和他的團隊已經開始了搶修,并且已經維修了1/2。
這是一個正在施工的工地,到處是土堆和土坑,王嘉嘉團隊的兩名員工在南邊的土坑搶修著光纜,雖然有一個遮陽傘,但依然擋不住室外接近40℃的高溫,這兩名員工的汗水順著臉頰不斷往下滴。
據王嘉嘉介紹,光纜是市政施工不小心挖斷的,這段光纜屬于匯聚網,為大半個經開區提供著寬帶和大客戶專線,是非常重要的一段。
“搶修光纜是一件認真、細心的工作,要把一條條細如針的纜線穿過設備相應的地方,不僅難度大,速度還必須得快。”此時的地面溫度已經高達60多度,搶修人員依舊在一絲不茍的工作著。王嘉嘉說,“每耽擱一秒,就會給客戶帶來更多的損失,所以每一次搶修我們必須在3個小時內完成,這不僅是公司對我們的要求,更是我們自己的信念。”
王嘉嘉的團隊負責著中州大道以東、經開第二十五大街以西、新鄭界以北、黃河東以南的超大區域,他們平均每天要搶修6-7次,無論搶修環境多么惡劣,即使是高溫天、暴雨天、下雪天,抑或是半夜十一二點,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趕到搶修地點。
鏡頭三 室分巡檢
時間:中午1:26 地點:煙草局家屬院辦公樓 氣溫:39℃
移動工作人員保障網絡,巡檢室分分布系統
離開了光纜搶修的現場,記者又來到了煙草局家屬院辦公樓,在鄭州移動負責經開區室分系統維護的劉軍可正在這里巡檢室內分布系統。
據介紹,室分分布系統是針對室內客戶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內移動通信環境的一種成功的方案,是利用室內天線分布系統將移動基站的信號均勻分布在室內每個角落,從而保證室內區域擁有理想的信號覆蓋。
中午1點多,室外溫度一度逼近40℃,走在太陽下,身上的汗就不由得往下流,即使是這樣的高溫環境,劉軍可依然在認真地工作著。
巡檢室內分布系統并不是一件輕松的工作,因為室分系統經常會安裝在樓頂或地下室的某一個角落,需要對每一個設備進行檢測,光是上上下下就要來回幾趟。劉軍可告訴記者,“在地下室內還好點,雖然光線很暗,但可以使用照明,如果是在樓頂,汗就沒有止過。”
“現在的樓宇都比較高,墻壁多、拐角也多,會造成很多網絡盲區,正是因為此,室分系統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劉軍可介紹說,樓宇里有了室分系統后,基本上樓宇的所有地方,包括電梯、地下室、較小的衛生間等,都可以實現移動4G網絡的覆蓋。
為了確保室分系統運行正常,無論高溫酷暑,還是狂風暴雨,劉軍可每天都會進行巡檢,及時排除隱患。
鏡頭四 緊急發電
時間:下午3:14 地點:美廬銀座西 氣溫:超過40℃
移動工作人員檢查設備,緊急發電
如果基站沒有電源供應,就不能為客戶提供網絡信號。
下午3:14,機房通知美廬銀座西的基站由于市政電路搶修造成臨時斷電,需要緊急搶修發電。于是,記者一行又從經開區回到鄭東新區。
接到機房通知后,魏石磊和他的團隊立即從工作地點運來一臺發電機,經過線路連接,設備檢查等流程后,兩名負責發電的工作人員啟動了發電機,為美廬銀座西基站提供了臨時電源。兩個小時后,市政電路搶修完成,基站供電恢復正常。
在工作過程中,室外溫度已然超過了40℃,從未間斷的汗水從他們的臉上、背上流下,印著鄭州移動logo的制服浸透了一遍又一遍,但卻沒有聽到一人叫苦叫累。
據了解,現在是工作量比較大的季節,因為高溫天氣,運行環境變化,設備經常會出現故障,比如說:駐波、設備光功率異常、傳輸收發光異常等,“24小時待命,只要有故障出現,我們就會立刻出發。”魏石磊說,這不只是他們的工作狀態,很多“戰斗”在一線的河南移動通信人,都和他們一樣“時刻準備著”。
記者手記:
記者在河南移動了解到這樣一組數據,自6月中旬至7月中旬,河南移動累計發電次數2460次,累計發電時長15700小時;光纜搶修平均時長1.8小時,遠低于集團公司考核的光纜故障平均搶修時長考核目標;無線網絡接通率達到99.7%以上……
這些原本讀起來硬生生的數字,在一天體驗工作結束時,已變得鮮活溫熱。為了讓更多人可以暢享極速4G網絡,移動工作人員在近40℃的高溫下奔波、流汗。而這,只是河南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及維護中的一個小縮影。正是因為有這么一批24小時待命、風雨無阻的一線人員,河南移動取得的成績才會如此耀眼,河南大地的移動網絡才會如此暢通!
火爐城市的外賣、宅配以及網約車等衣食住行方面的服務需求在7月出現猛增,尤其上海在外賣和宅配方面都拔得頭籌。
火爐城市的外賣、宅配以及網約車等衣食住行方面的服務需求在7月出現猛增,尤其上海在外賣和宅配方面都拔得頭籌。
7月25日,重慶洋人街一水公園舉行系列消夏納涼活動,其中,冰桶挑戰環節吸引了不少民眾體驗冰火兩重天的感覺。當日,重慶巴南區、合川區、江津區、忠縣等多個區縣發布了2017年首個“高溫紅色預警”信號。
據省氣象臺預報,未來一周,我省大部以高溫悶熱天氣為主,局部地區氣溫可達到40℃。7月17日~20日,全省再次出現高溫天氣,但范圍和強度不及7月3日~4日和7月13日,其中7月18日和20日,全省有42%的站點出現高溫天氣,7月20日鞏義最高氣溫達38.9℃。
其中豫西山區氣溫在27℃以下,豫北大部、中東部大部和豫南部分地區在28℃以上,其中焦作、新鄉東部和鄭州一帶超過29℃,其余地區在27℃~28℃之間。與常年同期相比,中南部大部和豫東的部分地區高溫日數偏少1天~5天;北中部地區和豫西南、豫南局部偏多,其中豫北大部、沿黃和豫西部分地區偏多5天~14天。
盡量避免午后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核心提示|最近幾日,氣象部門多次發布雷電預警,但分散式的陣雨、雷陣雨,打起了游擊戰,東一槍西一炮,高溫卻盤踞不去。而雷電預警則是針對鄭州整個市域而言,而對各區域的具體降水量,目前還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精確。
淮河以北的最高氣溫將達到35℃以上,北中部局部將達到38℃以上。
綜合消息,本周,我國大部分地區將遭遇“烤”驗,熱浪同時持續襲擊南北方。為此,氣象專家提醒,華北、黃淮高溫持續,上海、浙江等地悶熱感明顯,上述地區的公眾需注意防暑、防曬。
鄭州23-37℃、洛陽21-37℃、漯河20-36℃……5月28日是端午節假期第一天,河南多地最高氣溫都高于35℃,天氣十分火熱,小長假準備近郊出游的人們,要提前做好防曬準備。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17日-19日,北方多地將遭遇今年以來首次大范圍高溫天氣,涉及京津冀、內蒙古等7省市區,其中18日高溫范圍最廣、強度最大,內蒙古東部偏南地區局地更有可能出現38-40℃的最高氣溫。
金水河,本是鄭州市區內的一條美麗的景觀河。近日,有不少到金水河畔游玩的市民發現,今年的金水河與往年不一般,河道烏黑,水草瘋長,見不到底,且空氣中散發刺鼻的腥臭味。
8月12日,在鄭州市惠濟區天河路現場,養護所的養護工們正頂著烈日對接破損道路進行整修。高溫、高強度、是道路養護工作的特點。在酷暑高溫下,養護工人們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入伏以來,信陽出現持續數日的高溫天氣,為了讓用戶盡早通水,信陽供水公司經過精心籌劃,平西圓盤琵琶路DN300供水管網工程于7月29日正式開工。該工程全長1公里,時間緊,任務重,現場地下電纜密布,施工條件惡劣,工程部施工人員在炎熱的環境中不畏困難、加班加點,奮戰在施工前線。
為確保夏季群眾出行安全,郟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事故科科長王新超到達郟縣城東西城區結合部,樓外樓北邊的十字路口站高峰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