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日召開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明確表達了對金融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定位。
7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再次提出,要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
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就是發展直接融資。金融工作會議上也提出,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要求已經明確,下半年如何落實?作為資本市場監管機構,證監會在金融工作會議之后進行了專門的會議學習,并將未來工作總結為三大任務——服務實體、防控風險、深化改革。
“預計下半年會延續劉士余主席上任以來的思路,加快基礎制度建設,并基于此來防控風險。”申銀萬國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金融工作會議將“融資功能完備”放在四個要求的第一位,說明滿足融資需求刻不容緩,這意味著首發融資會穩步推進,下半年發行體制改革會有所加快。
加力直接融資
上半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主要指標好于預期,但是經濟運行中矛盾和問題也不少。交通銀行7月13日發布研報認為,進入二季度以來,一系列宏觀數據走弱,下半年經濟增速略有放緩的可能性較大。
穩增長依然十分迫切。從資本市場角度,證監會在金融工作會議落實會上也表示,要推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以更加專業化的監管服務“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這個大局。
為了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證監會表示將“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和基礎性制度,加快修復和凈化資本市場生態,更加注重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強化和完善退市制度,進一步疏通和規范各類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渠道”。
與銀行體系的間接融資相比,直接融資規模依然非常小。據第一財經記者粗略計算,今年上半年直接融資規模在1.3萬億左右。其中,上半年IPO融資1166.46億,新三板融資627億,全國40家區域性股權市場累計為企業實現各類融資8158億元,前5個月股債結合產品、資產支持證券分別發行了529億元和2541億元。
如何發展直接融資市場?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明確要求,即發展“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直接融資,即不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直接連接融資方和融資方。我們發展直接融資,就是為了方便更多的企業獲得資金用于經營發展、研發創新,同時降低融資成本。”李慧勇認為,上述四項要求,最首要的一項是融資,后面三項都更加傾向于監管。
在他看來,目前我們已經在進行的擴大首發融資、限制再融資,都是在著力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力度。
根據證監會副主席姜洋此前披露的數據,重組方面,證監會鼓勵基于產業整合的并購重組,今年前5個月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金額1.1萬億元,同比增長41%;再融資方面,對融資用途提出更高要求,前5個月上市公司再融資3701億元,明顯低于去年同期。
監管將更嚴
金融市場不斷深化,交叉性、跨市場金融工具廣為運用的市場環境中,各類金融風險極易關聯共振,凸顯了監管協調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金融工作會議在防控風險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跨市場監管方面,機制安排和監管范圍都做了明確。證監會在后續落實會上表示,將認真落實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部署要求,自覺服從并緊緊依靠委員會辦公室(中央銀行)的牽頭協調,切實做好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并支持和配合地方政府履行好金融管理職責。
具體到資本市場監管,在金融工作會議前夕,姜洋接受新華社專訪時曾闡述了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比如,將持續推進專項執法行動,依法嚴厲打擊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監管執法覆蓋全市場、全類型。在防控風險方面,建立健全股市、債市、期市等市場的逆周期調節機制,健全市場發生極端情況下的政策儲備和應急處置機制,嚴厲打擊非法證券期貨活動,緊緊依托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政策協調。
在業內人士看來,姜洋在會議前夕的發聲,是對金融工作會議的“預熱”,思路上也是一脈相承。
“從金融發展歷史來看,創新與規范是交替進行的。比如1998年因為亞洲金融危機,管理層是以防風險為主,2002年隨著加入WTO、經濟上行,進入發展創新的時期。2007年、2012年也都是以發展為主,其中2012年也提出要防風險,但主要是防范地方債務風險,銀、證、信、保等領域是鼓勵發展的,且都加大了創新力度。”李慧勇分析,創新發展了十年,也到了需要進行系統規范的時候。
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在李慧勇看來,這是針對分業監管前提下存在的混業業務提出的。近年來證監會也在對保險資管、銀行理財資金當中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進行監管,但是在更高的層面依然缺少協同。預計金融監管工作會議之后,跨市場、跨領域的監管,權力和責任將更加明晰。
發行改革加快
直接融資中,最受關注的是交易所股票市場。股票市場的兩大制度難題,是上市和退市。
隨著股指低位徘徊,《證券法》修法遲遲沒有完成,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似乎處于擱置狀態。但是,從今年上半年以來的監管動作來看,注冊制改革實施的條件正在不斷完備。
證監會7月7日曾發布實施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主板發審委和創業板發審委合并,證監會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新創業企業自主選擇在創業板、主板或中小板上市。
根據證監會2015年公布的注冊制改革方案,新制度下,將由證券交易所負責審核,證監會以交易所審核意見為基礎,決定是否予以注冊。在交易所履行審核職責、承擔審核責任的前提下,證監會發審委將取消,交易所內部可設置上市委員會,對交易所審核部門提出的審核報告進行審議,通過集體討論形成合議意見,不再實行票決制。
這意味著向注冊制改革過渡的步伐在加快。一是證監會逐步下放實質審核權,專注形式審核,關注發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完備性、一致性,證監會不對企業好壞做實質判斷;二是增加交易所的實權,證監會不再干預發行人的上市板塊選擇,交給發行人與交易所自行協商決定。
注冊制落地的另一個條件是法律環境完備,對各市場主體形成有效的約束,對投資者權益形成保護。“A股一直存在違法成本過低的問題,上市公司及大股東、董監高不尊重法律,不注重投資者利益,投機取巧,瘋狂炒作獲利的情況較多,”李慧勇表示,這不僅對踏實經營主業的企業造成不良影響,同時也對形成正確的價值投資理念形成危害。
為了解決此類問題,可以看到,證監會一方面在加強稽查執法,提高打擊力度;一方面在推動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承擔更多保護投資者的責任;另一方面也在推進《證券法》的相關修訂。
姜洋在專訪中也提到,證監會在規范持股行權、落實適當性管理辦法的同時,會繼續加大違法主體先行賠付、行政和解試點、支持訴訟等制度的實施力度。同時,研究設立投資者賠償基金,推動形成包括司法、行政和市場等多元化投資者賠償救濟體系,加快建設中國投資者網站等服務投資者的基礎平臺。
李慧勇對第一財經表示,要真正提高資本市場的配置效率,必須有進有出,要更方便地上市,也要更嚴格地執行退市規定。微觀來看,炒作盛行、炒殼不停,這與缺乏完善可行的退市制度有直接關系。預計未來監管層將提高對違法上市公司在退市認定中的比重,激活市場的劣汰功能。
記者近日獲悉,本次抽查范圍涉及全國20個區域,抽查公司約30家,現場檢查內容涉及期貨公司經營情況及各項業務。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直接融資放到重要位置后,有觀點認為IPO或進一步放寬。對此,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在21日例行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將嚴把上市公司入口關,加大整頓資本市場秩序力度,繼續嚴厲打擊欺詐發行。
證監會黨委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金融業改革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隨著監管力度的增加,違法成本低的狀況得到改變,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行為蔓延的勢頭有望被遏制,投資者權益將得到更好保護。
最近幾年,隨著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監控系統全面升級、執法力度不斷加大,金融資管機構一批長期隱蔽的“老鼠倉”交易陸續曝光,相關從業人員受到法律嚴懲,案件多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
近日,證監會修訂并發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辦法以落實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適當性管理義務為核心,以投資者分類和產品分級為基礎,確保向投資者充分揭示市場風險,目的在于更好地規范機構依法經營,把投資者保護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辦法以落實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適當性管理義務為核心,以投資者分類和產品分級為基礎,確保向投資者充分揭示市場風險,目的在于更好地規范機構依法經營,把投資者保護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越來越多的“帶病”企業順利通過發審會的案例,一次次刷新市場對IPO審核“尺度”的“理解”。由此,市場困惑,眼見還能不能為實了?證監會剛剛給出了新答案。
市公司的并購重組開啟了全鏈條監管模式。
證監會官員在周一的保薦機構專題培訓會議上指出,企業再融資募集所得資金不鼓勵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并需詳細披露募集資金的實際投向。不允許房地產企業通過再融資對流動資金進行補充,募集資金只能用于房地產建設而不能用于拿地和償還銀行貸款。
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10日消息,2016年11月10日,江蘇省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原局長李量受賄一案。庭審中,檢察機關出示了相關證據,李量及其辯護人進行了質證,控辯雙方充分發表了意見,李量進行了最后陳述,當庭表示認罪悔罪。
證監會批復滬深證券交易所發布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指引明確了分級基金二級市場投資者適當性安排,投資者須簽署風險揭示書。定位為30萬元門檻,進一步明確了分級基金折算業務流程。指引從發布到正式實施會預留5個月過渡期。
今天下午舉行的證監會例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嚴查涉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的大股東減持行為,并購重組存投機炒殼頑疾,將加強監管。
3月6日,證監會發審委審核了11家公司的首發申請,全部獲得通過,而相比2月27日,發審委審核了9家公司的首發申請,其中8家獲得通過,1家暫緩表決的結果,證監會審核并通過的數量明顯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