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樂視風波的影響下,此前不少投資于樂視體系項目的私募機構以及信托計劃處在風口浪尖,這些資金能否“安全抽身”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相關私募和信托數據發現,30家私募與23億元信托資金涉足其中。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得的一份私募股權機構致投資人書顯示,該基金以可轉債的方式投資了樂視移動,截至目前第一期7500萬美元的可轉債已經到期,但樂視方面并沒有按照協議約定贖回可轉債。
涉及30家私募和44只產品
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目前在主要投資領域明確表明將會投資樂視體系類項目的私募基金產品共有44只,涉及私募機構30家。這些產品絕大部分成立于2015年和2016年,各有15只和27只,另外2只則是成立于2017年3月。
在上述產品中,最早的是2015年4月北京瀾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新民市瀾峰和同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該基金明確投資標的是未上市公司股權和委托貸款,已投標的公司則為樂視移動智能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同時通過華夏銀行委托貸款3億元。
不少產品在投資領域中均指出,將會投資樂視影業、樂視體育、樂視汽車、樂視移動、樂視虛擬現實等諸多樂視體系內的公司,而且這些公司大部分為非上市公司系。
前述私募股權機構致投資人書顯示,該機構投資總計8000萬美元,期限為“2年+1年”,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和賈躍亭個人對該筆投資提供擔保。投資分兩期完成,其中第一期7500萬美元于2017年7月7日到期,第二期500萬美元將于2017年8月17日到期。
該機構稱,在基金運行過程中,樂視整體經營情況發生變化,已于2017年3月13日、3月29日、5月31日三次向樂視方面發出《可轉債到期贖回通知函》。自2017年1月起,即委派投后管理部門專人負責基金退出事宜,積極與樂視方面進行溝通,尋求多渠道解決方案。
目前,諸多涉及投資樂視體系內項目的投資公司都開始針對性進行辟謠。如媒體報道稱諾亞財富認購了一只由樂視網全資子公司樂視流媒體與鑫根資本聯合成立的并購基金,金額高達23億元。對此,諾亞控股在7月5日發出聲明稱,歌斐創世鑫根基金投資該基金作為其優先級有限合伙人,樂視網(上市公司)、樂視控股和賈躍亭,對該基金優先級投資人有補足本金及收益的連帶擔保責任。
同時,諾亞控股表示,該基金目前投資的項目,基本非樂視體系內項目,基金也尚未全部完成投資。“鑒于目前樂視的情況,為了進一步保證基金資產安全性,我們已經要求該基金管理人暫停新的投資,并推動將基金已投項目加快退出。”7月10日,諾亞控股再次發布了題為《懷有敬畏之心,真實面對發生》的聲明稱,目前已經啟動暫停投資,提前退出基金和項目等具體工作。
信托計劃風險仍可控
信托網提供給中國證券報的數據顯示,目前仍在運行、與樂視有關的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共有5款,均為民生信托在2016年發行,總規模超過18.6億元。
信托網資訊研究部研究總監郭彥菊介紹,信托網只統計了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并未將涉及樂視體系項目的結構化信托產品計算在內。郭彥菊認為,樂視體系項目對這些信托計劃會有影響,但影響不會很大。而且市場存續的樂視相關集合信托計劃金額不大,不能實現到期兌付產品是少數,不會對任何一家信托公司的經營構成威脅。
不過,有信托業者透露,多數兌付風險事件一般靠股東注資和銀行過橋貸款等方式來埋單,通過延期兌付、“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實現。也有一些信托公司會跟投資者周旋:要么等待公司業績好轉再支付投資者;要么讓投資者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后者是少數。”該人士稱。
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目前“鵬華資產-浦發銀行-華潤深國投信托-華潤信托·潤澤143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稱“潤澤143號”)仍在運行中。該信托計劃以46.61元/股的價格買入1095.35萬股樂視網,成交金額5.1億元,鎖定期一年,為樂視員工持股計劃第一期,將于今年9月到期。
根據員工持股計劃草案,“潤澤143號”是一個優先級劣后級份額比例為1:1的結構化產品,樂視高管及核心骨干人員28人實際出資2.55億元認購劣后級份額,另外2.55億元優先級資金來自浦發銀行。
以成本價46.61元/股、樂視網4月14日停牌價格30.68元/股來計算,樂視網股價已下跌34.18%,已跌破止損線,目前浮虧1.74億元。再加上應付的資金成本0.15億元,以及0.10%的管理費、0.05%的托管費,“潤澤143號”實際浮虧1.89億元,整個員工持股計劃劣后級現在僅剩6600萬元現金價值。對于上述情況,中國證券報記者向浦發銀行方面詢問相應處置預案,浦發銀行方面回復稱,樂視網員工持股計劃尚在預警線以上,整體風險可測可控。
多家公司與樂視接觸
在前述的私募股權機構致投資人書中,該投資機構也描述了從今年1月份以來數次與樂視方面溝通的過程。“根據樂視的經營情況,我司認為對于保障投資者利益最好的選擇是尋求到期贖回可轉債,半年來我們一直努力并持續跟進落實。”
該投資機構在2017年初即委派投后管理部門專人負責本基金相關事宜,積極與樂視方面進行溝通。5月5日,該機構前往樂視總部,與樂視高管會談。會上該機構明確表示,可轉債到期必須贖回,不轉股,雙方還就樂視集團相關板塊的經營情況和還款來源做了深入溝通;6月1日,該機構的合作方正式給賈躍亭、樂視移動、樂視控股發送律師函,要求其到期贖回可轉債,并支付相應的利息;6月23日,該機構會同合作方前往樂視總部,與樂視高管進行第二次面對面溝通,并表達要求其贖回的強烈意愿;6月27日,該機構董事長與賈躍亭會面,并深入探討可行的解決方案,賈躍亭當場表示會對所有債務負責到底。
對于目前資金面緊張的樂視而言,該投資機構期望贖回可轉債并不容易。樂視給上述機構提出了替代性的解決方案,包括延期一年贖回或者在一年內分期贖回;轉股進入樂視汽車、樂視云、樂視互娛等非上市公司板塊。對于樂視的方案,急于尋求贖回的該機構顯然仍無法接受。
另一家有幾款產品涉及樂視體系項目的股權投資機構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公司正在和樂視方面積極接觸,希望能最大限度保護投資者利益。“但情況確實不樂觀,公司也不敢給樂視方面太大壓力,也怕重壓之下樂視履行合同的意愿反而會降低。”
賈躍亭在7月6日發布聲明稱,樂視至今日之巨大挑戰,其會承擔全部的責任,會對樂視的員工、用戶、客戶和投資者盡責到底。“再大的擠兌,也擠不垮我們變革汽車產業的夢想。懇請大家給樂視一些時間,給樂視汽車一些時間,我們會把金融機構、供應商以及任何的欠款全部還上。”
繼6月陷社保、公積金延遲繳納風波后,樂視控股和非上市體系又發生拖欠員工工資。
招商銀行還是申請凍結抵押資產,表明其對樂視系未來信心不足,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近日,樂視自去年以來的資金鏈危機因為債務人“擠兌”而引發各方關注。7月6日晚,樂視網發布公告稱,賈躍亭已辭去公司董事長的職務,公司董事會將重組。
近日,樂視自去年以來的資金鏈危機因為債務人“擠兌”而引發各方關注。7月6日晚,樂視網發布公告稱,賈躍亭已辭去公司董事長的職務,公司董事會將重組。
7月6日晚間,樂視網發布公告,實際控制人賈躍亭辭去公司董事長等職務,退出董事會,辭職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而當日稍早時候,賈躍亭發聲稱:“會承擔全部的責任,對樂視的員工、用戶、客戶和投資者盡責到底。”
樂視總部躺滿討債人。北京朝陽區樂視大廈門口躺滿了討債供應商。他們主要是店建和廣告供應商,共19家,最近兩天才開始以這種方式討債。樂視一共欠了這些供應商6000多萬。
樂視總部躺滿討債人。北京朝陽區樂視大廈門口躺滿了討債供應商。他們主要是店建和廣告供應商,共19家,最近兩天才開始以這種方式討債。樂視一共欠了這些供應商6000多萬。
7月7日,王寶強投資事務的知情人向騰訊娛樂透露,此馬蓉確實是王寶強的前妻,但王寶強本人從來都不是樂視的股東。
7月7日,王寶強投資事務的知情人向騰訊娛樂透露,此馬蓉確實是王寶強的前妻,但王寶強本人從來都不是樂視的股東。
樂視體育2016年時曾向每經記者確認,王寶強作為明星股東,曾參與2016年4月的B輪融資,而記者在公司股東名單中并未發現王寶強。
樂視資金風波引發的不安情緒,同樣蔓延到了樂視生態旗下樂視金融身上,一些客戶擔憂到期產品能否正常贖回,昨日(7月5日),記者注意到,在樂視金融貼吧里,不少網友正在相互打聽到期產品是否到賬,“這幾天每次看到新聞心都是顫的”。
樂視資金風波引發的不安情緒,同樣蔓延到了樂視生態旗下樂視金融身上,一些客戶擔憂到期產品能否正常贖回,昨日(7月5日),記者注意到,在樂視金融貼吧里,不少網友正在相互打聽到期產品是否到賬,“這幾天每次看到新聞心都是顫的”。
樂視危機爆發以來,樂視大廈樓前便討債聲不斷。在剛剛過去的一周,樂視手機陸續遭到兩撥供應商上門討債,100億債務窟窿難填,去年引爆樂視輿論危機的手機問題,如今又重新擺在了樂視面前。
樂視危機爆發以來,樂視大廈樓前便討債聲不斷。在剛剛過去的一周,樂視手機陸續遭到兩撥供應商上門討債,100億債務窟窿難填,去年引爆樂視輿論危機的手機問題,如今又重新擺在了樂視面前。
賈躍亭辭去了上市平臺樂視網CEO,仍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長,在6月7日,曝出他即將擔任樂視全球汽車生態董事長,也可能補缺FF的董事長一職。這與近期過于頻繁的高層人事更迭一起,為賈躍亭一手締造的樂視帝國架構大調整作著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