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迎20年來最大改變——個人賬戶2016年記賬利率從往年平均2%-3%的水平統一大幅提升到了8.31%,高于當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這將影響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在內的3.7億參保人。
由于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直接影響未來養老金到手的多與少,利率飆升則意味著,參保人未來有望在個人賬戶中領到更多的養老金。
不過,記賬利率提升帶來的不全是好消息。當前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個人賬戶是“空賬”運行,因此,利率再高,賬戶上并沒有錢,反而會導致制度負債率隨之提高。換句話說,在如此高的利率之下,要讓參保人在數十年后能夠真正如約領到更多養老金,政府還需對相關資金做出更為積極的制度安排。
從養老金投資市場層面來看,在全國社保基金運作以來的年均收益率為8.37%,企業年金加權平均收益率只有7.57%的情況下,8.31%的記賬利率確實讓市場頗為“震驚”。有市場人士擔憂,基本養老保險的高利率會鼓勵投資機構放開風險敞口,對養老金投資產生不利影響。
8.31%從何而來
第一財經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經過兩年多來的激烈爭議之后,個人賬戶的改革路徑逐步明朗:個人賬戶不再做實,而是走向個人權益記錄的名義賬戶。這在決策層面贏得了更多共識。
人社部、財政部今年4月出臺的《統一和規范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辦法》提出,統一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每年由國家統一公布。記賬利率應主要考慮職工工資增長和基金平衡狀況等因素研究確定,并通過合理的系數進行調整。記賬利率不得低于銀行定期存款利率。
政府部門出臺統一和規范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的方案,邁開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完善個人賬戶”的重要一步。
今年6月初,人社部官網發布通知稱,2016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為8.31%。而在此之前,記賬利率平均水平為2%~3%。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統賬結合中的個人賬戶的初衷建立部分積累制,積累制的收益率應該盯住工資增長率而不是通貨膨脹率。
李珍認為,個人賬戶按一年期銀行利率記息,將職工繳費這筆長期資金的收益短期化,過去十幾年一年期銀行利息率不到3%,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則超過10%,參保人利益遭受非常大的損失,這是我國養老金替代率逐年下降的重要原因。
“空賬”是養老金個人賬戶被計以低息的原因,因為沒有基金,也就沒有投資收益,因為沒有投資收益只能記入較低的利息。各地個人賬戶的計息情況也不相同,多數省市按照銀行一年期存款利息記賬。
公開資料顯示,各地2015年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中,山東省為4.25%;遼寧省為2.76%;上海、貴州省為2.75%;廣東省為2.12%;安徽為1.62%;湖北省則是1.5%。
根據人社部、財政部的通知,新的記賬利率確定辦法是以工資增長率為參考,以達到設定的目標替代率為依據,保障參保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16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7569元,比上年增長8.9%,增速比上年回落1.2個百分點,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6.7%。
從8.31%和8.9%兩個數據對比來看,新的記賬利率盯住了平均工資的名義增長率。2016年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調整幅度相當于工資名義增長率的93%。
一位市場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8.31%這個相對較高的記賬利率,還考慮到了去年公務員的工資調整,當年收入增幅比較大,“為了內部平衡就更多參考了去年的工資增長率,預計未來會有下調。”
一位參與政策咨詢的專家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過去20年間,個人賬戶低計息的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現在公務員并軌進來之后,這個問題不僅很快就得到了解決而且還記了高息,這也可以看作是養老保險并軌的積極意義之一。
未來如何償付
十八屆三中全會為養老保險頂層設計所定的基調是“公平可持續”。隨著并軌的完成,最近幾年,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的問題漸漸顯現。
李珍表示,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性主要表現為可負擔性、充足性和長期收支平衡。將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盯住工資增長率可以滿足充足性的指標,但對資金的長期平衡造成了很大的風險。
養老保險對財政補貼的依賴性正逐年增加,收支不平衡的省份也在不斷擴大。人社部相關負責人最近也公開表示,雖然養老保險基金結余規模可觀,但是由于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存在著基金分布不均衡的結構性矛盾,一些地區基金出現了當期收不抵支。
人社部的數據顯示,從1998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對企業養老保險基金投入2.57萬億元,其中2016年超過4000億元,同比增長12.9%,同時地方財政也在加大投入,2016年各省市縣級財政投入合計668億元,同比增長79.6%。
記賬利率是計算參保者未來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主要的參數,在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的前提下,記賬利率面臨著高和低的兩難選擇——計低則參保人受損,就像過去20年一樣;計高則增加制度未來的負債,到時能否償還是個未知數。
李珍認為,個人賬戶空賬表面看上去與銀行相似,儲戶和參保人面對的都是賬戶,但卻有本質區別。銀行的錢被貸款出去是去賺錢的,而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錢被現收現付給老年人發了養老金之后,就是空賬了。
“空賬是制度的負債,高計息則意味著負債規模會加速增大,空賬規模也會加速增大,這對于制度的可持續性來說是不利的,更重要的是,未來如何保障有充足的資金來進行支付。”李珍說。
高記賬利率超出市場預期
“這個記賬利率太高了。”上述從事年金運營的市場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基本養老基金相比全國社保基金、企業年金,應該更注重安全性,風險偏好更低,因此預期收益會低一些。但國家規定的8.31%的個人賬戶記賬利率超過了市場大部分投資產品。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發布的年報顯示,2016年,在國內股市大幅下跌的情況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額319.4億元,投資收益率1.73%。根據2015年年報,當年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為15.19%。年報數據還顯示,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自2000年8月成立以來,累計實現投資收益8227.31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為8.37%。
人社部近日公布的2016年企業年金運用情況則顯示,經過十余年的發展之后,積累基金規模首次沖破了萬億元大關,達11074.62億元,增幅約為16.3%。但參與企業數的增長僅為個位數,同比增加了8家,參與的職工人數為2325萬人,同比增長了9萬人,參與企業數和職工數的增幅都極小,企業年金擴面幾乎處于停滯狀態。
從投資收益來看,2016年,全國企業年金收益率為3.03%,創近5年來的新低。歷史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6年,企業年金當年加權平均收益率分別為5.68%、3.67%、9.30%、9.88%,以及3.03%。從2007年到2016年這10年的年平均收益率為7.57%,2016年的收益率水平遠低于這一數字。
上述人士表示,8.31%的記賬利息可能會對正在進行的養老基金的市場化運營產生壓力,提高委托人、代理人的投資收益預期,進一步傳導給投資機構放開風險敞口。
近期,上海、內蒙古宣布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至少已有8個省份提高了這一標準。其中,多個省份明確提出,有條件地區可在全省統一調整的基礎上自行提高基礎養老金。
隨著全球老齡化趨勢發展,三支柱模式成為各國養老金體系改革的共同趨勢:第一支柱政府兜底的公共養老金;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個人稅延養老金,自愿參加。
記者日前獲悉,地方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的工作逐步推進,中部某省有望調500億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在目前7個省區市的基礎上,此舉將使養老金委托投資合同總金額增至4000億元以上。
養老金已悄然進入股市。在4月25日舉行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盧愛紅介紹,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工作正有序推進。
昨日,人社部舉辦一季度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盧愛紅表示,今年的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平均水平為5.5%,但具體到每一位退休人員身上,實際調整水平會有差異。
幫主(id:banglicai)梳理公開材料發現,對于城鎮職工養老金而言,部分省市當期收不抵支的情況是存在的。除了強化社保基金的保值儲值功能外,逐步強化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商業保險的“三支柱”養老體系,也被認為是改革的方向之一。
幫主(id:banglicai)梳理公開材料發現,對于城鎮職工養老金而言,部分省市當期收不抵支的情況是存在的。
清華大學最新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養老保險基金已出現當期的資金缺口,并動用累計結余來“保發放”,這意味著養老保險已經進入三級風險區(最高風險評級是四級)。
3月28日,國務院發布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明確提出,穩步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3億人,占總人口的16.7%,65歲以上人口達1.5億人,占10.8%,據預測,我國老年撫養比將由目前的2.8:1達到2050年的1.3:1。”
養老金入市是近幾年資本市場的熱炒話題,但總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距離2016年10月底人社部發言人李忠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養老金入市在即已經過去4個多月。
今年兩會上,養老問題也成為熱點話題之一。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7年將繼續提高基本養老金標準。另一方面,養老金入市也在穩健進行。
3月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副部長游鈞介紹,2016年底,正式啟動了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實施工作。
備受社會關注的養老金缺口問題,首次出現在本屆政府最高級別的記者會上。
經國務院批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于2016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為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6.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