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預示著“長效機制”或將成為2017年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重要目標和落腳點。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快形成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雖然僅有21個字,卻引發輿論強烈關注。
這次提出房地產長效機制,距離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僅過去4個月。
那么,這次提出的房地產長效機制與上次及之前提出的有沒有不同?長效機制包括哪些內容?
長效機制已進入加速推進階段
此次政治局會議在談到房地產市場時提出,“要加快形成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措辭發生了微妙變化。
這次中央對于長效機制的提法用的是“加快形成”4個字。而在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措辭還是“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從“加快研究建立”到“加快建立和完善”,再到“加快形成”,措辭的變化反映出政府目前對于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建立已是箭在弦上。
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新的措辭反映出國家對于建立長效機制正在加速推進過程中。
事實上,較早前的4月18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說,目前國家正在抓緊時間,緊鑼密鼓研究制定保證房地產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成熟的時候可以付諸實施。
至于何時推出,官方還沒有明確時間表,但是在操作層面,還有更現實的問題。顧云昌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房地產長效機制真正建立起來,不是一兩年的事情。完全建立起來,有可能需要5年,甚至10年。“因為‘形成’需要一些政策慢慢落地和完善,還有一些政策需要立法,而立法需要一個過程,比如對持有環節征收房地產稅,雖然呼吁了多年,但到現在還沒推出。再加上土地制度改革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長效機制的建立乃至推出來還需要時間。”
顯然,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涉及土地財政、體制改革、房產稅等諸多方面,還要突破許多困難,協調各方的利益,并非只是在房地產市場打轉,而是要進行全方位的改革,說長效機制真正建立仍需時間并不為過。
“長效機制”久拖未決
記者注意到,官方最近3次提到長效機制的時間節點分別是2010年、2013年和2016年,都是在樓市大漲的年份。于是,給人的感覺是,在臨時性調控政策無法起效時,自然就會想到長效機制。
事實上,“長效機制”這一概念早已有之,但是真正上升到國家層面是近六七年的事。
2010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
去年9月30日,我市在全國率先出臺房地產調控新政,及時有效地抑制了投機投資需求,穩定了市場預期,商品住房成交量持續下降,成交均價趨穩、略降,二手住房價格漲幅明顯回落但近期有所反彈。(二)加強調度,督促“1300萬平方米已拿地未開工、950萬平方米已開工未入市”的在途商品住房項目加快開發進度,盡快形成商品住房供應。
住建部部長陳政高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今年1-2月份乃至剛剛開始的3月,整個房地產市場還是比較平穩的,相信今年也會比較平穩。
2014年至2016年,信陽市房地產成交面積從239萬方到313萬方再到434萬方,2014年--2016年全年成交量逐步增長,2016年較2015年成交增長41.8%。
國家統計局13日發布的1至8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數據透露出一個訊息,房地產市場風險正在加劇。
中國指數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6年8月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報告》顯示,8月份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2270元/平方米,環比上漲2.17%,漲幅較7月份擴大0.54個百分點;同比上漲13.75%,漲幅較7月份擴大1.36個百分點。
經驗表明,抑制需求效果明顯,政府調控往往采用提高首付、限貸、提高貸款利率、限外地人、限二套房等方式,其中,金融手段是利器,限外地人只是讓本地戶口升值,限二套房則讓離婚率增加。不管怎樣,抑制需求只是讓堆積到以后罷了。
今年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日趨分化,去庫存初顯成效,但也存有“水分”。
外媒稱,在截至3月31日的一年中,中國人已成為美國住宅最大的外國買家群體。一位經常與中國房地產買家打交道的魯滕貝格房地產經紀人魏敏潭(音)對《房地產周刊》記者說,外國買家調低了他們的價位指標。
外媒稱,在截至3月31日的一年中,中國人已成為美國住宅最大的外國買家群體。
了解宏觀大勢,只是買房的第一步,想要買到合適的房子,最重要的是去看房。大面積看房,是了解房地產市場的最有效途徑。通過看房,你可以知道什么樣的房子最緊俏、什么樣的戶型最好賣、哪個地段的房子最受關注……
金融研究中心統計,5月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地王”頻出,共誕生69宗“地王”。地價不斷創區域內新高,不少地塊樓板價接近周邊在售新盤價格,5月儼然成為“地王制造月”。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昨日在回答IMF總裁拉加德關于中國經濟整體負債程度過高,需要削減過剩產能,對于企業負債提正在采取什么應對行動的提問時表示,中國面臨一些問題需要應用供給側政策來解決,其中包括房地產市場庫存量過大。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表示,年初以來,我國房地產出現一波猛烈的“恢復”,從交易量和價格來看,都'恢復"的非常猛烈,遠超市場預期。
近期熱點區域土地市場成交火暴,多次出現總價高、樓板價高、溢價率高的“三高”地塊。專家表示,局部區域雖然頻現“地王”,但對 房地產 整體投資難以形成支撐,下半年住宅投資可能有下行壓力。
調控的目的應該是去庫存,如今的市場反應與政策的期待不完全吻合。受到滬深兩地調控政策的影響,一線城市樓市價格的上漲勢頭暫時被遏制,市場逐漸趨于平穩。今年以來,在去庫存 的大背景下,一些針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措施體現了分類調控、分城施策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