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在即。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近日撰文指出,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需要充分調動政府和市場、沿線國家以及國際資本等各方資源,通過用好開發性金融、推進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的網絡化布局、更多地使用本幣等多種方式,確保投融資的可持續性,將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落到實處。
《中國金融》昨日刊發周小川的署名文章《共商共建“一帶一路”投融資合作體系》。文中,周小川詳細闡述了對“一帶一路”投融資體系的認識和思考。
周小川表示,“一帶一路”投融資應以市場化為主,堅持可持續和互利共贏原則。
他指出,長期以來,國際社會在發展中國家開展的投融資合作強調減讓式資金支持,包括利率、期限、寬限期等方面條件的減讓,優惠貸款即是其中的一種。減讓式資金支持的條件優于商業資金,不可避免地需要財政補貼和政府支持。但一國財力資源畢竟有限,而且財政資金的使用通常受國內法律等方面的約束,因此,多數國家沒有足夠的財政資源提供長期的、大規模的對外減讓式資金支持。
“依靠減讓式資金支持還可能引發一些風險和問題。”周小川指出,首先是道德風險,即可能導致被支持國家缺乏通過充分挖掘自身資源稟賦等優勢發展經濟的動力,國與國之間在爭取減讓式資金支持方面也會出現競爭和攀比。其次是可能導致一些國家的依賴心理,缺乏平衡、互利共贏的合作意識。此外,還可能造成市場扭曲,限制資源的有效配置,最終可能約束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而且,長期來看,投融資合作不是單向的資金支持,需要各方共商共建,構建共同付出、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利益共同體,同時還需要借助市場力量,最大程度地調動各種資源,確保可持續性。
基于這些考量,周小川強調,“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合作應以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互利共贏”為原則。一方面,“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合作,資金需求量巨大,單靠政府難以提供足夠的資金,必須動員市場的力量。同時,所需資金單個國家也難以負擔,必須動員沿線國家的力量。另一方面,多數“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周期較長,如果投融資不可持續、出現中斷,不僅會影響項目進展和經濟效益,甚至可能帶來政治上的不利影響。再者,“一帶一路”建設不是某個國家的“獨角戲”,倡議之初就強調要共商、共建、共享。
根據現有的實踐,周小川指出,以市場化、可持續性、互利共贏為特征的投融資體系至少應包括三方面內容:其一是運用開發性金融,其二是推進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的網絡化布局,其三是積極發揮本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
對于推進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的網絡化布局,周小川解釋,主要指通過機構互設、金融服務對接、資本市場聯通、金融基礎設施聯通、金融監管當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等,形成互聯互通、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網絡化合作格局。
他提到,促進資本市場聯通,可以撬動更多國際資金,逐漸減少“一帶一路”建設對傳統銀行貸款的過度依賴,幫助沿線國家形成層次合理、功能互補的金融市場和豐富的產品體系。在這方面,中國正在積極探索,并取得了一些進展。近年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推進和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波蘭、俄羅斯等沿線國家已在中國債券市場成功發行熊貓債。
周小川同時強調,積極發揮本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使用本幣開展投融資有利于動員當地儲蓄和全球資金、有利于降低換匯成本、有利于維護金融穩定。
實則,通過使用本幣開展投融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已有不少可以借鑒的經驗,中國也進行了一些有益嘗試。2008年以來,中國先后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其中包括2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還在2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當地的人民幣清算安排,指定了當地的人民幣清算行,其中7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4月21-2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35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系列會議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會上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正積極采取措施化解風險。
3月26日,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貨幣政策寬松已到周期尾部,全球需要逐漸變成比較審慎的貨幣政策。在分析人士看來,寬松貨幣政策在提振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滋生了資產泡沫,伴隨經濟回暖,寬松貨幣政策需要撤退。
周小川表示,個人購房貸款的增長,一方面有助于居民買房子,同時,三四線城市住房庫存比較多,有助于降庫存,個人房貸的增長也反過來刺激了一二線城市房價的上漲。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0日10時45分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范一飛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恰逢國慶期間多地出臺樓市調控措施之際,央行行長周小川再度對樓市“發聲”引發市場關注。在10月6日華盛頓舉行的2016年第四次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周小川指出,“近期中國部分城市房價上漲較快,中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恰逢國慶期間多地出臺樓市調控措施之際,央行行長周小川再度對樓市“發聲”引發市場關注。在10月6日華盛頓舉行的2016年第四次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周小川指出,“近期中國部分城市房價上漲較快,中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中國央行采取維持價格穩定的單一目標尚不現實。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12日的全國人大記者會上表示,如果國際國內沒有大的經濟金融風波事件,還是采取比較穩健的貨幣政策,沒有必要采取過度的貨幣政策刺激的方法來實現經濟目標。
12日,央行“掌門人”周小川帶領三位副行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明確指出,買房人的首付不能是借的。
劉學良說,自己的心里“很沉重”,他建議能夠在去產能過程中充分維護工人的“知情權與話語權”。
對于房貸新政降低貸款條件是否會提高杠桿率,央行行長周小川在26日的記者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的住房貸款在銀行貸款中的占比偏低,同時住房貸款是相對較安全的產品,相對會有很多機會。
2月19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6年年會”上,第一財經就市場傳聞央行擬提高部分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一事向央行行長周小川獨家求證。
全球市場空前關注中國經濟和人民幣匯率政策之時,財新再次專訪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
金融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金融體制基本建立,金融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體制不斷完善。金融資源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資源,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在采納SDDS前,從2002年開始中國一直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公布通用系統(GDDS)不斷改進統計數據編制和發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