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安全被提到治國理政的新高度,一行三會如何施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4月25日下午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進行第四十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維護金融安全,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
在集體學習之后,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分別在4月25日晚到5月2日期間分別召開了黨委專題會議并學習傳達習近平講話精神,三會均表示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從一行三會的專題會中,可以一窺一行三會在中共十九大之前防范金融風險的布局。而在此之前,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已經刮起了一場監管風暴。
央行:加強金融監管協調
央行在4月26日上午召開的專題會議中表示,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著力增強金融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三去一降一補”,深化金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有序化解處置突出風險點,切實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隨著監管套利、交叉性金融風險等問題凸顯,監管協調今年以來格外受到關注。年初以來,由央行牽頭,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正在制定統一的資產管理產品標準規制。在銀監會、證監會的專題會上,也都強調了監管協調問題。銀監會表示,“積極主動地參與監管協調”;證監會表示,“自覺維護和依靠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銀監會:“十天七文件”
自從原山東省省長郭樹清掌舵銀監會以來的2個多月中,多項政策梳理落地,“十天七文件”,銀行業金融機構進入“強監管”時代。在銀監會學習習近平講話精神專題會上要求的多項舉措中,不少任務已經派發下去。
銀監會在4月28日晚間公布的學習上述講話的官網文章中提到,接下來將落實6項工作,其中有4項尤為引人注目:
第一項工作是加強金融風險防控。按照“不忽視一個風險,不放過一個隱患”的要求,深入排查銀行業各類風險,密切盯防重點領域風險,認真做好各類專項治理工作,切實把風險防控的責任落到實處。
在防控金融風險方面,銀監會在4月7日下發了《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6號文),提出要重點防控房地產領域風險、互聯網金融風險、信用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違約風險和交叉金融風險等“十大風險”,直接點名“首付貸”、房地產信托和互聯網金融中的現金貸、校園貸。
在上述綱領性文件之外,銀監會暴雨式下發《關于開展銀行業“違法、違規、違章”行為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45號文)、《關于開展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的通知》(46號文)、《關于進一步排查企業互聯互保貸款風險隱患的通知》(52號文)、《關于開展銀行業“不當創新、不當交易、不當激勵、不當收費”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53號文),劍指“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
在整治過程中,承壓最多的是銀行同業業務和理財業務。平安證券研究所文章稱強監管下,對包括理財、信托、券商、基金等各類資管子行業的擴張均會帶來約束,其中預計在過去幾年作為主要加杠桿工具的同業理財以及各類非銀機構通道類業務規模將有明顯收縮,去化速度仍需觀察未來監管細則的落地要求。
第二項工作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健全現代銀行公司治理結構,強化股東行為監管,培養銀行業審慎合規經營理念,推動其切實承擔起風險管理責任。
在這方面,《關于集中開展銀行業市場亂象整治工作的通知》(5號文)要求,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股東進行全面排查。具體包括,是否初始入股或增資擴股時不符合規定資質條件;是否未經批準持有股權,或行使股東權利;入股資金來源不符合自有資金要求,或入股資金未真實足額到位;未經批準超過規定比例持股,或抽逃資本金等。
第三項工作是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引導銀行業積極主動參與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支持兼并收購、破產重整和債務重組,有效支持去產能去杠桿。持續開展“減費讓利”,切實推進降成本。
在這方面,銀監會在4月7日發布《關于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指導意見》(4號文),提出四個要求,一是深入實施差異化信貸政策和債權人委員會制度,二是多種渠道盤活信貸資源,加快處置不良,三是因城施策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四是積極穩妥開展市場化債轉股等。
第四項工作是及時彌補監管短板。全面梳理銀行業各類業務監管規制,盡快填補監管法規空白,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從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積極主動地參與監管協調。
在這方面,銀監會已經于4月12日發布《關于切實彌補監管短板提升監管效能的通知》,要求借鑒國際監管標準,結合我國銀行業實際風險狀況,深入排查監管制度漏洞,盡快彌補監管制度短板,并附上了需要彌補的短板工作項目26項的條目。
此外,銀監會還強調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決以管黨治黨的“嚴緊硬”帶動改變金融監管的“寬松軟”。
證監會:“嚴懲害群之馬”
5月2日上午,證監會也就習近平講話召開了專題會議,并在官網相關文章中表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梳理資本市場各項風險點,自覺維護和依靠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牢牢把握資本市場來之不易的發展機遇。
銀監會、保監會下起了“文件雨”,證監會則開出了數張巨額罰單,嚴懲數家公司。4月21日,證監會對九好集團“忽悠式重組”頂格處罰,罰款439萬元;同日,前發審委員馮小樹違法買賣股票被罰沒4.99億元;5月2日,針對朱康軍操縱“鐵嶺新城(000809,股吧)”“中興商業(000715,股吧)”股票的行為,證監會沒收朱康軍違法所得約2.678億元,并處以約2.678億元的罰款。
此外,資本市場發審也愈加趨嚴,截至4月26日,證監會發審委今年前4個月共審核169家企業首發申請,其中首發獲通過139家,未通過18家,取消審核2家,暫緩表決5家,過會率約為82.24%,而去年一季度的IPO審核通過率高達96.88%。
“始終保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證監會在專題會上指出。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也在4月21日例行發布會上表示,“嚴懲擾亂市場秩序的害群之馬,對重組造假,將有毒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行為絕不姑息,切實優化監管制度,發揮重大資產重組服務供給側改革的積極作用,服務實體經濟。”
此外,根據中國證券網消息,目前除了推進證券法修改,證監會還在推進公司法、刑法中涉及證券市場相關內容的修改。
保監會:人事風暴后
剛剛經歷過人事暴風雨的保監會也針對習近平講話,在4月25日晚召開黨委專題會議,并于5月2日召開黨委擴大會議,表態要“堅決肅清項俊波涉嫌嚴重違紀對保險監管造成的嚴重破壞和惡劣影響,堅持底線思維和問題導向,不斷提高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能力,站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高度抓好保險監管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在專題會上,保監會還特別強調了要狠抓黨的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重構保險監管系統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4月9日下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消息,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席項俊波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審查。自此,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成為一行三會歷史上首個接受審查的一把手。
去年保險業“門口的野蠻人”頗受資本市場矚目,此后保監會一直保持高壓監管態勢。4月20日下午,保監會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監管維護保險業穩定健康發展的通知》,把業務擴張激進、風險指標偏離度大的異常機構作為監管重點,并將全面清查違規資金運用、股東虛假注資等問題。
而據中國保監會網站4月23日消息,近日,中國保監會對各保險公司印發了《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業風險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了當前保險業風險較為突出的九個重點領域,并對保險公司提出了39條風險防控措施要求,涉及10個方面,并要求全行業進一步加強風險防控工作,強化各保險公司在風險防控工作中的主體責任和一線責任。
在39條風險防控措施要求中,在資金運用方面,保監會命令禁止保險機構通過投資多層嵌套金融產品等手段隱匿或轉移資金去向,禁止機構通過“抽屜協議”“陰陽合同”等形式繞開監管要求,禁止機構通過各類資金運用形式變相向股東或關聯方輸送利益。
在上述專題會議的官網文章中,保監會并稱,要堅持引導行業回歸風險保障本源,充分發揮保險服務實體經濟、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作用。據人民日報報道,保監會將在近期出臺一攬子鼓勵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
日前,央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密集發聲,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政策,直指三大“要害”。
因為擔心資管統一監管新規,北京一家中型信托公司的項目組負責人王經理跟了半年的項目暫停了。
據報道,金融監管改革方案中的“一行三會合并”模式已確定將被放棄,而監管協調機制的進一步提升則成為最有可能的方案。
近年來,我國資產管理業務快速發展。銀行理財產品,信托計劃,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等設立的各類資管產品,公募基金,私募投資基金等,僅從名字上就讓人覺得眼花繚亂,而且不同的產品之間多層嵌套,層層加杠桿,金融交叉領域的風險不斷積累。
5月16日,接近監管機構的多位人士證實,相關部門已經批準銀監會設立金融消費者保護局。中國“一行三會”各自分設金融消費者保護部門,四家機構如何相互協調、職能分工也有待進一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