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后不久,美國總統特朗普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稱,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業內分析稱,這一表態傳遞了關鍵信號——當美國將目前的焦點轉移到地緣政治沖突之上后,開始尋求和中國進行合作。
下一步需要關注的是,美國財政部將于4月末發布半年度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評估報告,去年中國并未被列為“匯率操縱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將對中國進行2017年第四條磋商訪問,IMF自2015年起就認為人民幣已不再被“大幅低估”。
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
特朗普日前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指出,近幾個月來中國并未“操縱匯率”。
眾所周知,去年9月第一場美國總統大選辯論開場幾分鐘后,特朗普便指責中國引導人民幣貶值,意在質疑中國是否通過操縱人民幣獲得了不公平的貿易優勢。
上任后,特朗普尚未將矛頭指向中國的人民幣,新政府的第一個“批判對象”竟是歐元。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的主席彼得·納瓦羅今年2月對媒體表示:“歐元就像是一種‘隱性的德國馬克’,其偏低的幣值使德國相對于主要貿易伙伴具有優勢。”話音剛落,歐元對美元應聲大漲。
事實上,時任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今年1月表示,過去18個月中國為捍衛人民幣匯率而采取的措施顯示,中國并未尋求通過人民幣貶值來獲取不公平貿易優勢;高盛前投行家、美國財長姆努欽今年以來也未就中國發表任何激烈言論。IMF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也都顯示,中國過去兩年并未“操縱匯率”,對中國“操縱匯率”的相關指控并不成立。
一切都讓市場對中美出現貿易戰的擔心有所緩解。
其實,將一國指為“匯率操縱國”并不容易。美國自1988年開始對其主要貿易伙伴進行每半年一次的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評估,判斷有關貿易對象是否利用對匯率的操縱(即不合理定價)獲取對美優勢。
根據法律,一旦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地區)”,美國財政部就會與該國家(地區)進行談判,敦促其解決貨幣低估的問題,而且美國總統在此過程中有權采取行動,如果持續一年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地區)”,美國就會采取懲罰措施或直接提請IMF進行裁決。
當一國滿足以下三個標準時會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存在巨額對美貨物貿易順差;存在大量的經常賬戶盈余;在外匯市場持續進行單向干預。
按照美國財政部的現行技術標準來看,雖然我國符合前兩條,即對美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且經常賬戶盈余占GDP的比例有時略高于3%,但明顯不符合第三條,即12個月內購買外匯總量占GDP的2%,因為我國的單向干預是購買人民幣以維護匯率基本穩定。
根據美國財政部去年10月份的表態,雖然未指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但依舊提及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這就強調了推進再平衡改革的重要性。同時,市場仍然對于中國對于匯率釋放的信號高度敏感,這也突出了加強匯率機制透明度、加強溝通的重要性。貿易再平衡也是當下特朗普關注的焦點。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丁爽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發起“貿易戰”的籌碼并不多,由于2016年美國對中國的服務貿易順差高達330億美元,渣打預計中國會以美國農產品(11.330, -0.05, -0.44%)、汽車和飛機等為目標進行必要的“回擊”,但因為“貿易戰”的結果將是兩敗俱傷,雙方還是會回到談判桌上,“中國可能會同意加大向美國開放其商品和服務市場,來縮小對美貿易順差。”
人民幣貶值壓力減輕
相比去年,人民幣今年以來的走勢更穩了。特別是在此前美元指數強勁反彈的情況下,并未對美元大幅跳貶。
貨幣金融專家、上財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巫厚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民幣遠期的貶值預期在過去一個月當中相對穩定,一年期離岸遠期交割隱含約3%的貶值幅度,兩年期隱含約5.5%的貶值幅度。對比去年,一年期的預期基本與去年持平。”
業內人士認為,預期的穩定主要是因為境內結售匯格局的變化。外匯專家韓會師表示:“扣除對市場情緒反應不敏感的銀行自身結售匯數據,今年2月銀行代客結售匯(即期+遠期)的逆差總額只有19億美元,僅為1月的十分之一。3月結售匯數據雖然尚未公布,但從3月外匯儲備小幅增長40億美元以及3月至今即期市場的日間波動情況看,代客結售匯逆差很可能繼續維持在極低的水平,甚至已經恢復平衡。”
其實,市場供求是影響人民幣匯率最直接的因素。韓會師認為,雖然美元升值會通過“參考一籃子貨幣”對人民幣施加貶值壓力,但在境內結售匯力量較為均衡的情況下,“參考收盤價”這一定價原則難以同時對人民幣施壓,這就使得人民幣的貶值難度大為增加。
特朗普近期還頻頻發聲打壓美元。他周三表示:“美元變得太強了,這可能是因為我的錯,因為人們對我(的政策)有信心,但這的確會最終傷害美國經濟。”
此前,由于市場寄望于美國政府的萬億基建政策、減稅、金融去監管,美元指數一度沖到了103.8,今年開始不斷回調。不過,人民幣仍然面臨美聯儲持續加息及收縮資產負債表的風險。
“美聯儲所謂的縮表,就是賣出國債和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從市場里收回美元。這樣就少了基礎貨幣,廣義貨幣M2會大幅減少,可能會加大人民幣資金流出的壓力。”諾亞香港研究總監夏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但縮表不會快速降臨,主流觀點認為是2018年,甚至有專家認為美聯儲并沒有動力“縮表”。德國商業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師周浩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金融危機后,居民部門去杠桿,但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不斷擴大,新增的這么多債總要有人買,美聯儲購債也能增加市場的信心,沒必要縮表。”
為匯改贏得空間
長期來看,人民幣邁向“自由浮動”或“清潔浮動”仍是一大目標,匯率趨穩的態勢有助于中國逐步推進匯改等各項金融改革。
“盡管經常賬戶順差在2016年降到GDP的1.8%,但是資本賬戶逆差從2015年的高位有所滑落,資本外流規模今年預計會降至3000億~4000億元人民幣,這得益于匯率趨于穩定、資本外流管控趨嚴,如果美國政策不出意外,中國外匯儲備今年年底前預計將維持在2.9萬億美元之上。”丁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后不久,美國總統特朗普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稱,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業內分析稱,這一表態傳遞了關鍵信號——當美國將目前的焦點轉移到地緣政治沖突之上后,開始尋求和中國進行合作。
下一步需要關注的是,美國財政部將于4月末發布半年度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評估報告,去年中國并未被列為“匯率操縱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將對中國進行2017年第四條磋商訪問,IMF自2015年起就認為人民幣已不再被“大幅低估”。
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
特朗普日前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指出,近幾個月來中國并未“操縱匯率”。
眾所周知,去年9月第一場美國總統大選辯論開場幾分鐘后,特朗普便指責中國引導人民幣貶值,意在質疑中國是否通過操縱人民幣獲得了不公平的貿易優勢。
上任后,特朗普尚未將矛頭指向中國的人民幣,新政府的第一個“批判對象”竟是歐元。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的主席彼得·納瓦羅今年2月對媒體表示:“歐元就像是一種‘隱性的德國馬克’,其偏低的幣值使德國相對于主要貿易伙伴具有優勢。”話音剛落,歐元對美元應聲大漲。
事實上,時任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今年1月表示,過去18個月中國為捍衛人民幣匯率而采取的措施顯示,中國并未尋求通過人民幣貶值來獲取不公平貿易優勢;高盛前投行家、美國財長姆努欽今年以來也未就中國發表任何激烈言論。IMF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也都顯示,中國過去兩年并未“操縱匯率”,對中國“操縱匯率”的相關指控并不成立。
一切都讓市場對中美出現貿易戰的擔心有所緩解。
其實,將一國指為“匯率操縱國”并不容易。美國自1988年開始對其主要貿易伙伴進行每半年一次的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評估,判斷有關貿易對象是否利用對匯率的操縱(即不合理定價)獲取對美優勢。
根據法律,一旦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地區)”,美國財政部就會與該國家(地區)進行談判,敦促其解決貨幣低估的問題,而且美國總統在此過程中有權采取行動,如果持續一年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地區)”,美國就會采取懲罰措施或直接提請IMF進行裁決。
當一國滿足以下三個標準時會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存在巨額對美貨物貿易順差;存在大量的經常賬戶盈余;在外匯市場持續進行單向干預。
按照美國財政部的現行技術標準來看,雖然我國符合前兩條,即對美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且經常賬戶盈余占GDP的比例有時略高于3%,但明顯不符合第三條,即12個月內購買外匯總量占GDP的2%,因為我國的單向干預是購買人民幣以維護匯率基本穩定。
根據美國財政部去年10月份的表態,雖然未指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但依舊提及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這就強調了推進再平衡改革的重要性。同時,市場仍然對于中國對于匯率釋放的信號高度敏感,這也突出了加強匯率機制透明度、加強溝通的重要性。貿易再平衡也是當下特朗普關注的焦點。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丁爽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發起“貿易戰”的籌碼并不多,由于2016年美國對中國的服務貿易順差高達330億美元,渣打預計中國會以美國農產品(11.330, -0.05, -0.44%)、汽車和飛機等為目標進行必要的“回擊”,但因為“貿易戰”的結果將是兩敗俱傷,雙方還是會回到談判桌上,“中國可能會同意加大向美國開放其商品和服務市場,來縮小對美貿易順差。”
人民幣貶值壓力減輕
相比去年,人民幣今年以來的走勢更穩了。特別是在此前美元指數強勁反彈的情況下,并未對美元大幅跳貶。
貨幣金融專家、上財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巫厚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民幣遠期的貶值預期在過去一個月當中相對穩定,一年期離岸遠期交割隱含約3%的貶值幅度,兩年期隱含約5.5%的貶值幅度。對比去年,一年期的預期基本與去年持平。”
業內人士認為,預期的穩定主要是因為境內結售匯格局的變化。外匯專家韓會師表示:“扣除對市場情緒反應不敏感的銀行自身結售匯數據,今年2月銀行代客結售匯(即期+遠期)的逆差總額只有19億美元,僅為1月的十分之一。3月結售匯數據雖然尚未公布,但從3月外匯儲備小幅增長40億美元以及3月至今即期市場的日間波動情況看,代客結售匯逆差很可能繼續維持在極低的水平,甚至已經恢復平衡。”
其實,市場供求是影響人民幣匯率最直接的因素。韓會師認為,雖然美元升值會通過“參考一籃子貨幣”對人民幣施加貶值壓力,但在境內結售匯力量較為均衡的情況下,“參考收盤價”這一定價原則難以同時對人民幣施壓,這就使得人民幣的貶值難度大為增加。
特朗普近期還頻頻發聲打壓美元。他周三表示:“美元變得太強了,這可能是因為我的錯,因為人們對我(的政策)有信心,但這的確會最終傷害美國經濟。”
此前,由于市場寄望于美國政府的萬億基建政策、減稅、金融去監管,美元指數一度沖到了103.8,今年開始不斷回調。不過,人民幣仍然面臨美聯儲持續加息及收縮資產負債表的風險。
“美聯儲所謂的縮表,就是賣出國債和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從市場里收回美元。這樣就少了基礎貨幣,廣義貨幣M2會大幅減少,可能會加大人民幣資金流出的壓力。”諾亞香港研究總監夏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但縮表不會快速降臨,主流觀點認為是2018年,甚至有專家認為美聯儲并沒有動力“縮表”。德國商業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師周浩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金融危機后,居民部門去杠桿,但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不斷擴大,新增的這么多債總要有人買,美聯儲購債也能增加市場的信心,沒必要縮表。”
為匯改贏得空間
長期來看,人民幣邁向“自由浮動”或“清潔浮動”仍是一大目標,匯率趨穩的態勢有助于中國逐步推進匯改等各項金融改革。
“盡管經常賬戶順差在2016年降到GDP的1.8%,但是資本賬戶逆差從2015年的高位有所滑落,資本外流規模今年預計會降至3000億~4000億元人民幣,這得益于匯率趨于穩定、資本外流管控趨嚴,如果美國政策不出意外,中國外匯儲備今年年底前預計將維持在2.9萬億美元之上。”丁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中期而言,中國一定要逐步習慣本國貨幣(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這會釋放經濟的價格信號,如果經濟轉弱、貨幣貶值,那么貿易部門可能更有動力。當然,自由浮動就意味著可能會導致短期匯率超調,但如果市場穩定、流動性好,超調就能減弱。”法國興業銀行(15.840, -0.08, -0.50%)董事長洛倫佐·比尼·斯馬吉近期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表示。
無獨有偶,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呼吁:“沒有只漲不跌的貨幣,匯率有漲有跌,有利于吸收來自內外部的沖擊。”在他看來,作為大型開放經濟體,我國應該對內平衡優先,將匯率政策作為次要政策,將其還原為政策工具,當成經濟運行的結果而不是手段。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3日表示,中國本來就不是一個“匯率操縱國”,中方無意通過貨幣競爭性貶值刺激出口,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中國將在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除了匯改,各界認為其他改革議程也應持續推進,包括減稅放權、國企改革、金融改革、財稅改革、城鎮化、醫療、教育、科技投資等。
周三(3月22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即期匯價雙雙走高,境內外價差持續倒掛。
周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繼續出現走軟,而即期匯價則大幅揚升并創近半個月以來的新高。
國家外匯管理局3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銀行結售匯逆差101億美元,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47%和70%。其中,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101億美元,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36%和71%。
今年兩會上,人民幣匯率再度成為最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在3月10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金融改革與發展”專題記者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回答記者的第一個和最后一個問題都是關于人民幣匯率。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貶93個基點,報6.9125,創近兩月來新低,且為連續三日調貶。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貶93個基點,報6.9125,創近兩月來新低,且為連續三日調貶。
影響1月份信貸的季節性因素在2月份將會減弱,預計2月份新增人民幣信貸將較1月份大幅回落,或在1萬億左右。
近日,中信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孫煒在某論壇上表示,目前,人民幣匯率市場情緒趨于平穩,人民幣單向貶值預期得到修正。從銀行間市場和結售匯市場兩方面來看,市場供求力量在日趨平衡。
今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下調114點,報6.9086,再度跌破6.9關口。在岸人民幣上日收盤報6.9005,夜盤收盤報6.9056。 12月9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4.68,按周跌0.23。
有人拿放大的百元人民幣圖案做成枕頭,令人眼界大開,但不知道這樣做違不違法。
人民幣匯率經歷驚魂一夜,美國東部時間周一下午,谷歌(google)顯示美元對人民幣報價7.43,一時間,人民幣暴跌疑云席卷市場。不過,相關網站在幾小時后恢復了6.88左右報價,分析認為數據出錯的可能性較大。
12月5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同時敲響開市鐘和開市鑼,宣告了“深港通”正式開通。這標志著滬深港共同市場正式形成,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又邁出重要一步。與此同時,意大利修憲公投未獲通過,新西蘭總理意外辭職等事件的接連發生,則為全球經濟蒙上了新的不確定性陰影。分析人士指出,一邊是國際市場“黑天鵝”事件頻發,另一邊則是中國經濟日益自信和開放,這些都將增加海內外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人民幣資產自身所具備的避險特征也將顯著提升。
12月5日消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人民幣(6.8844, 0.0014, 0.02%)即期匯率收報6.8861,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下跌43點,較上一交易日夜盤收盤上漲39點。
周五(11月25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連續第三天下調。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9168,上日為6.9085,下調83點;上日16:30收盤報6.9189,夜盤收報6.9180。
2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下跌181點,報6.9085。今日早間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失守6.96元關口,再度刷新紀錄低位至6.960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