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銀行系的金融租賃公司將誕生。上市公司陜鼓動力(601369,股吧)日前公告稱,擬與長安銀行等共同投資設立金融租賃公司,注冊資本20億元。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在監管層政策鼓勵下,金融租賃行業迎來發展機遇,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擴容速度加快,目前已有43家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獲批籌建或開業。
長安銀行為主發起人
近日,陜鼓動力公告披露,擬與長安銀行等其他發起人共同投資設立長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擬注冊資本20億元。陜鼓動力擬以自有資金4.98億元入股,持股比例24.9%。
記者注意到,長銀金融租賃的主發起人依然是銀行系的長安銀行。
“主要發起人是長安銀行,應該是第一大股東,具體出資多少和比例還沒有最終確定。”陜鼓動力相關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銀行和企業共同參股設立金融租賃平臺,可以進一步促進企業產業發展和金融創新的融合,包括向客戶提供配套金融租賃服務等,而銀行則有利于其多元化綜合經營,豐富金融產品與服務。
銀行系金融租賃擴容
我國金融租賃行業起步較晚,但2007年一經開閘,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租賃企業數量迅速擴張。
記者調查發現,2016年共有13家由銀行發起設立的金融租賃公司獲批籌建或者開業。
銀監會數據顯示,2015年末全國共開設了44家金融租賃公司,行業資產總額1.63萬億元。
銀監會非銀部主任毛宛苑透露,截至2016年9月末,共有52家金融租賃公司(其中,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35家,占比67.3%),行業資產規模為1.94萬億元,增長率27%,行業實收資本約1600億元,增長率23%,前三季度凈利潤182億元,增長率接近40%。
目前,工行、建行、交行三家銀行系保險公司都在謀劃設立資產管理公司,有的已經向監管部門遞交了牌照申請,有的正在圈內招兵買馬。值得注意的是,交行系保險公司交銀康聯人壽總裁張宏良近日向媒體高調放言,未來有計劃開設獨立的資產管理公司。
這是一個逆襲的年代,無論是草根青年還是互聯網企業,都有一個成功逆襲的夢想。在保監會近期公布的2013年保費收入統計數據中,農銀人壽、工銀安盛等銀行系保險公司都有亮眼的表現。
盡管壽險業務有回暖跡象,銀保業務出現大幅拉升,但這也無法掩蓋銀行系險企發力對銀保渠道的沖擊。銀保同業市場數據顯示,前5月中國人壽(行情,資金,股吧,問診)、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行情,資金,股吧,問診)、泰康人壽、人保壽險的銀保保費收入平均下滑幅度達到20%。
如太平洋保險2012年上半年通過銀行渠道實現壽險保費217.09億元,同期通過營銷員實現282.10億元,銀保占比43.49%;中國人壽同期銀保渠道實現保費724億元,營銷渠道實現1036.23億元,銀保占比41.13%。
保監會昨日批準了四項“銀行系”險企新開分支機構的申請,批準中郵人壽在廣東、湖南籌建分公司,批準建信人壽在四川、湖北籌建分公司。“銀行系”險企繼續高速擴張。
不僅如此,P2P平臺還與公募基金合力開發專項產品,使貨幣基金成為P2P用戶投資“閑時”的理財工具。在吳靜淼看來,銀行系P2P其實更像銀行將小微甚至中小業務資產出表(不計入資產負債表)的一個渠道。
雖然互聯網貨幣基金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在逐步下降,但銀行系“寶寶”仍在踴躍誕生。當前正臨近年中考核,銀行間市場的中短期收益率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也有利于貨幣基金提高收益率。
昨天,余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5%,回落至4.985%,與最高時的接近7%相比已經下滑超過兩個百分點。根據統計,4月以來,52只互聯網寶寶產品中,只有24只收益率超過5%,占比不到一半;而與此同時,銀行系寶寶產品的收益率則奮起直追,收益率普遍保持在5.5%上下。
根據統計,4月以來,52只互聯網寶寶產品中,只有24只收益率超過5%,占比不到一半;而與此同時,銀行系寶寶產品的收益率則奮起直追,收益率普遍保持在5.5%上下。理財人士提醒,隨著6月份銀行年中考核點的臨近,銀行理財市場的行情普遍被看好,消費者可選擇收益較高的中長期理財產品提前布局鎖定收益。
農銀人壽稱,已于新政推出后,第一時間于8月5日向保監會報備了一款期限為20年的定期壽險,“愛永遠定期壽險”。該公司稱,以農銀20年交費的產品而言,較原產品平均降幅在15%―20%左右。
其中,財險保費收入為4805億元,同比增長15.2%;壽險保費收入為8284億元,同比增長1.77%;健康險保費收入為794.6億元,同比增長25%;人身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為360.6億元,同比增長15.26%。
各家保險公司無一例外地將理財保險產品置于產品推介首頁,且高收益率頗為奪人眼球。這是各大險企在為“開門紅”備戰,沖刺新年。
“寶寶軍團”圈錢功力令銀行眼紅,為挽回存款流失壓力,銀行紛紛推出類余額寶產品回擊互聯網理財。事實上,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銀行深陷存款搬家壓力,不得不自我革命,推出類余額寶產品。
“寶寶軍團”圈錢功力令銀行眼紅,為挽回存款流失壓力,銀行紛紛推出類余額寶產品回擊互聯網理財。事實上,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銀行深陷存款搬家壓力,不得不自我革命,推出類余額寶產品。
“您別看這宣傳頁上寫著截止到75周歲,實際上我們65歲以上的壽險都不代理了。近日,記者走訪農行、建行、工行等多家網點了解到,多家銀行內部都已接到通知,不再在銀行渠道代理銷售針對65歲以上老人的壽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