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長期低迷的A股市場一掃陰霾,春節后至今走出了一波近兩個月的上漲行情,上證綜指穩居在3200點以上。
回顧2016年,上證綜指站上3200點的交易日僅有14天。如今上證綜指重新踏穩3200點,并有繼續上漲之勢,讓人隱隱感覺久違的“牛市”又要來了(參見圖1)。下面,可以從股票發行市場的一些積極變化來作個剖析。
IPO提速,新股數量顯著增加
2015年11月,IPO在暫停5個月后重啟,直至2016年上半年,IPO發行速度都較為常規,但步入下半年后,IPO發行明顯加速,IPO上市公司大幅增加——2016年8月-12月,月均上市公司達30家。
Wind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共有227家企業登陸A股市場,累計募集資金1496億元(參見圖2)。步入2017年,IPO發行速度維持較快增長勢頭,前兩個月共發行87家,月均43家。
IPO數量增加,不禁讓人擔心A股市場會否再一次不堪重負,進而拖累股價走低?
從過往情況看,9次IPO暫停過程中,5次期間股價上漲,4次期間股價下跌(參見表1),因此,IPO暫停或者暫緩與股價并不具有強相關性,IPO數量增加并不是A股低迷的主要原因。
拯救A股市場還是需抓住“牛鼻子”——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而非數量的限制。
審核更為嚴格,上市公司質量更優
其實,監管層已經充分認識到質量提升甚于數量限制。
2月26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拋出了若干經典言論。
一是珍珠項鏈論,“穿好一個珍珠項鏈有幾個要素,首先,要有珍珠,珍珠要有質量,珍珠是什么?就是高質量的上市公司。”
二是IPO質量論,“(IPO)不在乎每周上市、過會的企業多幾家、少幾家,而是在乎過會企業的質量,加大了IPO的質量關、并購重組的質量關。”
由此可見,監管層已經認識到影響A股市場穩健發展的原因在于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只有質量提升了,資本市場才可實現優勝劣汰機制,才可實現讓資本投資于更好的企業、讓資本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
因此,加大審核力度,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成為IPO的重點關注。數量可以增多,但審核嚴格度不能降,上市門檻不能降。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末,證監會基本以每周核發一批次IPO批文(每批次10-14家)的速度核發了6批次批文,合計核發了68家企業的IPO批文,其中54家獲得通過,9家被否,3家暫緩表決,1家取消審核, IPO審核通過率創下80.59%的低位。而同期,2014年-2016年 IPO審核通過率則分別達到了90.83%、93.30%和92.16%。
IPO企業結構更優化,新型經濟一枝獨秀
股市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上市公司類型分布大致也反映一國經濟產業結構。自1984年11月起,我國第一支股票“小飛樂”在上海誕生。此后至今(2017年2月末),我國A股市場共產生股票3118支。
從股票類型看,材料、工業、可選消費、信息技術名列前四,是上市公司中數量最多的板塊,工業與材料類型公司合計占比達42%,接近半壁江山(參見圖3)。由此可見,我國經濟結構仍偏工業,信息技術型產業占比仍偏低,產業轉型路漫漫。
從2016年IPO企業類型來看,可喜之處已然出現——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大幅增加。
Wind數據顯示,2016年新發行的IPO項目中,前三名分別為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分別為28家、23家、21家,占比分別為11.3%、9.3%、8.5%。
相信這一趨勢在2017年仍將持續,科技型、技術型上市公司數量仍將一枝獨秀,大幅增加。
嚴查妖精、野蠻人,保護投資者利益
A股市場從來就不是簡單的市場,內幕交易、操縱股價屢見不鮮,有些已經被暴露在監管的陽光下,剩下的仍在暗處呼風喚雨,收割散戶的韭菜。
因此,劉士余上任證監會主席以來,在多個場合不停呼喊:
“希望資產管理人,不當奢淫無度的土豪、不做興風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你用來路不當的錢從事杠桿收購,行為上從門口的陌生人變成野蠻人,最后變成行業的強盜,這是不可以的。這是在挑戰國家金融法律法規的底線。”
“到證監會工作后,花了較長時間了解了資本市場的亂象,開了眼界,很受震驚,看到亂象就找到了簡單貼切的詞,來把每個亂象貼上一個標簽,如野蠻人、妖精、害人精、大鱷等,這些行為往往是披著合法的外衣,打著制度的擦邊球,在市場巧取豪奪,侵蝕著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過段時間大家還會看到‘忽悠式’重組的大案。”……
這一系列公開表態,表明監管層對于資本市場的黑幕已經“零容忍”。
2016年,博元投資、欣泰電氣(300372,股吧)這兩只A股“不死鳥”被強制退市;私募大佬徐翔被判刑5年6個月及罰款110億;姚振華被撤銷前海人壽任職資格且10年內禁入保險業;恒大人壽被“限制股票投資1年”;ST慧球實際控制人鮮言被罰款34.7億元及終身市場禁入。
以上種種案件,外加上一大批正在被查處的“忽悠式”重組大案,正說明監管層已痛下決心,揮舞監管利劍,整肅資本市場環境,保護散戶利益,引導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A股未來走勢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整體來看,股票發行市場正發生一系列積極的變化,這些變化或將成為股市未來“走牛”的重要基礎之一,正所謂“沒有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就成為無源之水”,一級市場的規范和整肅,對二級市場來說是根本性利好。
就目前而言,A股市場上證綜指趨勢性上升,似乎是對一級市場積極變化的有效回應。
當然,A股未來走勢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入市仍需謹慎,只不過,在目前投資品匱乏的情況下,買股票或者基金產品仍然是博取較高收益的主要手段。
在此背景下,股民不妨密切關注監管政策和機構資金入市情況,有空多看看大盤指數和感興趣的個股走勢,說不定,2017年能在股市這個傷心地收復一點失地,賺點小錢。
美聯儲加息,這個話題引起了市場的擔憂。根據流程,當地時間3月14至15日,將召開美聯儲議息會議。
盤面上看,行業板塊集體飄紅,其中,保險、船舶、家用電器、券商、銀行等板塊漲幅靠前,與此同時,題材股也普遍回暖,智能穿戴、建筑節能、軍工航天、國企改革、次新股等主題表現持續活躍。另有機構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內外風險因素已經趨于緩和,A 股市場經過去年12 月的蟄伏后有望逐漸迎來偏暖的環境。
近期以來,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炒作概念的行為態度可謂非常明確。在年初的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上,時任證監會主席就曾明確表示“上市公司要立足于公司價值持續增長進行市值管理,堅決不搞偽市值管理、真欺詐操縱;立足于做強主業進行融資,不能總想‘以錢炒錢’、賺快錢”。同時點名批評“有的公司隨意更名編造題材,迎合市場炒作”的現象。
2016年,利率下行周期疊加市場波動加劇,對于大型機構投資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似乎是為了印證“不是熔斷惹的禍”這一說法,昨天,指數熔斷制度暫停的第二個交易日,A股再次暴跌至“熔斷閾值”,兩市再現千股跌停。
A股再次暴跌至“熔斷閾值”,兩市再現千股跌停。
滬深300指數盤中大跌逾7%,再次觸及熔斷閾值,兩市累計交易時間僅15分鐘,A股今年來開市4天2天提前收盤。截至發稿,滬指跌7.24%報3115點;深成指跌8.35%報10745點。
12月10日從科技部獲悉,據報道,日本大阪大學大學院理學研究科附屬強磁場科學研究中心的萩原政幸教授和日本首都大學東京大學院理工學研究科的真庭豊教授共同研究,在單層碳納米管內充填氧分子,成功開發了可成為納米結構新型磁性體的納米線。共同研究組在單層碳納米管內充填氧分子,使氧分子的集合體一體化形成新的磁性體。
昨日金融地產股帶動滬指強勢上攻,收盤大漲2.33%,收復3500點整數關口,報3536.91點。
我還沒有親眼見過文件,畢竟監管層文件是下發到總裁辦。公司領導直接向我們傳達文件精神,取消自營每天凈買入這件事是真的。
此番重新亮相,10家公司在擬發行股數等方面并無變動,部分公司公布了三季度財務數據。
當天交易數據顯示,包括上海機場(30.39, 0.00, 0.00%)、東北證券(17.38, 0.00, 0.00%)(000686.SZ)、農產品(15.24, 0.00, 0.00%)(000061.SZ)等近百家上市公司均在尾盤出現大量頂級賣單。
徐翔這位名噪中國資本市場多年的落馬私募大佬的“投資神話”從何而來?
以上證指數為例,對應當天3332.62點的最低位,到3434.34點的收盤點位,該指數一天之內再度上演了逾百點的奔襲。
三季度巨幅跌宕的股市行情,也讓投資者市值分布發生著巨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