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機構和專家的觀點顯示,穩中求進、大金融監管改革、供給側改革、 國企改革 、“ 一帶一路 ”、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將成為今年兩會的財經熱詞。展望未來,穩增長政策工具充足,宏觀調控政策將進一步完善;大金融監管改革今年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繼續深化; 國企改革 將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進展;“ 一帶一路 ”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將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向好。
調控政策工具充足
多位專家認為,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仍存,以穩為主的基調不變。后續可動用的政策工具充足,兩會后有望出臺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的政策措施。
中金公司預計,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6.5%至7%的區間,與去年持平。從目前各省區公布的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目標來看,加權平均增速比去年下降0.2個百分點。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2015年和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分別提出“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今年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穩增長仍是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專家預計,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認為,要根據年度特點和中長期追求,在突出重點的同時,兼顧一般。如何突出重點很有講究,在進一步優化社會保障、調動消費需求潛力的同時,還應注意強化有效投資。
光證資管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考慮到 房地產 投資有所降溫,今年基建投資要在經濟增長中發揮更重要作用。
對于貨幣政策,中國人民 銀行 副行長易綱此前表示,要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它是一個中性態勢,這種態勢就是不緊不松。
業內人士表示,央行PSL的規模和范圍可能進一步擴大,以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基建投資。7天逆回購 利率今年仍有上調空間,但貨幣政策不會過度收緊。預計今年社會融資規模和信貸增量不會過緊,整體信貸環境仍相對寬松。
大金融監管改革受關注
資管業務統一的監管規則正在制定,大金融監管改革今年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此前表示,由央行牽頭,“一行三會”一直在緊鑼密鼓地從事資管業務整體監管框架的統一設計。
金融業在進入混業時代后,監管仍保持以往分業監管的模式,可能形成監管盲區。
金融監管改革是防控金融風險的客觀要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供給側改革攻堅克難
對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賈康表示,今年從著力點來看,總體要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針,繼續體現實質性的攻堅克難,具體要落在配套設計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此前表示,去年“三去一降一補”取得了一些進展,特別是去產能、去庫存和補短板的成效比較明顯。但“三去一降一補”的另外兩個方面成效并不顯著,甚至在“去杠桿”方面,杠桿率還有所提高。
發改委 宏觀經濟研究院首席專家陳東琪指出,下一步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解決四個難點:改革的環境問題、有效市場問題、新舊動能的轉化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本分攤的問題。
對于 房地產 去庫存,住建部部長陳政高表示,今年按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求,要繼續抓好三四線城市去庫存,解決三四線城市庫存過多的問題。將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結合城鎮化推進去庫存;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繼續推進三四線城市的棚改貨幣化安置;各地去年已出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勵政策,今年不僅要堅持,還要不斷完善。
農業供給側改革也將成為看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作為今年重點任務之一。李慧勇指出,今年農業供給側改革將聚焦6個方向,包括調結構、綠色生產、發展 新產業 新業態、強化科技創新、補短板和農村改革。
國企改革 進一步深化
今年國企改革將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盡快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同時,加大力度全面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積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探索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改革。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范恒山強調,要準確把握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點。一是要完善治理。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為混而混,而是要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健全企業治理機制。二是要強化激勵,完善市場化的激勵機制,用機制激發活力,凝聚合力。三是要突出主業。國有企業要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強做優主業,由此要做好“三個加快剝離”。四是要提高效率。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和企業經營效率,加快實現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方正證券 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今年國企改革的重點是狠抓文件的落實、落地,混改、混改企業員工持股、組建改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將加速推進。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表示,將繼續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放開競爭性行業領域。
“ 一帶一路 ”步入黃金發展期
“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任澤平表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日前召開,新疆等地大規模推動基礎設施建設,5月將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帶一路”建設正步入快車道。未來有望看到“一帶一路”上升為聯合國層次的合作,通過經濟區域整合,對抗逆全球化趨勢。
此前,交通部聯合外交部、國家發改委、公安部等部門發布《關于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推進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的意見》。目前我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16個國際雙邊、多邊汽車運輸協定,建立了12個運輸部長級、事務級會談的機制。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正步入發展黃金期,在投資合作上有三個切入口:一是境外合作區的建立,二是基礎設施的聯通聯動,三是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快工業化進程。
京津冀協同發展迎來關鍵年
今年是京津冀戰略推進的關鍵年。專家表示,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2017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實現近期目標的時間節點,預計京津冀協同發展將進入快速推進期,新一輪政策將陸續出臺。
原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日前表示,今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工作重點將聚焦五方面:穩妥有序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動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和重要事項落地,深化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促進 公共服務 共建共享,進一步完善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機制。
發改委確定,“十三五”期間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的建設項目一共包括9條線路、共1104公里,初步估算投資約2470億元。任澤平表示,交通先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大戰略原則。今年道路交通一體化進程將顯著加速,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將落地實施、加速建設。
此外,財稅改革、房地產調控、環保治理、PPP等也將成為今年全國兩會聚焦的熱點。
在經過一季度創紀錄的信貸投放后,隨著權威人士5月9日第三度在《人民日報》發聲談中國經濟并進一步明確“高杠桿帶來高風險”后,嚴打各類的金融投機、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監管之風已經悄然在中國金融監管部門之間形成。
在經過一季度創紀錄的信貸投放后,隨著權威人士5月9日第三度在《人民日報》發聲談中國經濟并進一步明確“高杠桿帶來高風險”后,嚴打各類的金融投機、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監管之風已經悄然在中國金融監管部門之間形成。
P2P監管協同問題亟須引起關注,除金融監管部門外,相關部門等也與其業務管理相關。筆者認為,目前對金融監管部門職責的規定較為詳盡,但其他部門的相關職責仍需進一步明確與細化。
《建議》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加強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
其實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全球央行便加強了宏觀審慎管理。但對中國而言,金融創新、混業的推進讓金融風險的傳遞更為迅速,
央行監管互聯網金融思路正式浮出水面。
盡管互聯網金融急劇升溫,而在日前于上海舉行的2014中國投資年會上,多位投資界大佬給互聯網金融潑冷水,坦言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出現泡沫。關于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爭議還體現在兩個方面——利益層面(如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機構形成沖擊)和技術層面(如央行暫時叫停二維碼支付)。
在傳統金融大佬們“喊話”倡議監管的同時,監管層與互聯網金融也開始頻繁回應,比如P2P行業就表達過“求監管”的意愿。對于互聯網金融目前重要形態之一的P2P網貸平臺的監管,央行此前也提示過行業的風險紅線:非法集資和非法吸收存款。
據報道,中國大陸和臺灣金融監管機構今日將舉行會議,討論進一步解除海峽兩岸在證券交易和上市方面的限制。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在上周日的新聞稿中稱,該委員會周二將在臺北與中國證券會主席郭樹清率領的代表團舉行會議。
美國總統奧巴馬24日宣布提名前聯邦檢察官瑪麗·喬·懷特擔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如果獲得參議院批準,這將是美國證交會79年歷史上首次由前聯邦檢察官領導,意味著加強金融監管仍然是奧巴馬第二任期的工作重點。如果懷特順利接任美國證交會主席,她將首先面臨兩大問題——如何監管貨幣市場基金和落實“沃爾克規則”。
“今年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從2011年的平均29%降至17%左右,不僅如此,資產質量和內控管理中所暗藏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在估值方面,銀行板塊整體市盈率為6.05倍,處于市場最低端,這一系列現象讓外界調侃銀行業已邁進‘夕陽行業’。”一位國有大行研究部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北京的王先生多年前在花旗銀行開立賬戶理財。(3月9日 人民網) 此前,國內一些商業銀行一邊賺取暴利、一邊亂收費的情況廣受詬病,外資經營的花旗銀行看來也未能免俗。是時候嚴格整頓銀行亂收費了,否則,“天價賬單”還會一次又一次地蠶食客戶權益。
審議通過《關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
6月廣義貨幣(M2)增速達11.8%,接近全年12%的調控目標,新增信貸接近1.28萬億元,達到近期高點,延續5月的回暖態勢。李奇霖也表示,總體來看,房地產銷售量價復蘇,穩增長措施集中推出,企業短期補庫存行為可能推動了金融數據的回暖。
中國人民銀行29日發布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對2013年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報告中以專題形式,特別談及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監管,并提出,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遵循五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