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從業內多位專家處獲悉,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領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加速推進,這也將成為近期將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明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線。而作為推動農業供給結構轉型的最重要的工具,明年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方向已經露出端倪。
12月8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提出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官方首次提出在農業領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分析稱,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主線估計是去庫存(完善收儲政策、調整種植結構)、降成本(規模化經營)、補短板(農村基礎設施)。
2016年國家在內蒙古和東北三省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將以往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
據《經濟參考報》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觀點稱,現在看來,明年玉米價格也要繼續放開,執行價補分離的改革政策,這也意味著實施了長達8年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完全退出歷史舞臺,這將成為中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突破口。
2014年開始取消東北大豆臨儲政策,試點大豆目標價格改革。大豆價格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當市場價低于目標價時,根據價差和種植面積給予種豆農民補貼。有關政府部門今年多次針對這項改革工作進行了調研,但明年是否要繼續執行這項改革措施卻引發了市場爭議。在一些專家看來,這項試點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東籬下農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宋玉峰做客《綠色生鄉》節目
向大氣排放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以及廢棄物焚燒設施的運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采取有利于減少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排放的技術方法和工藝,配備有效的凈化裝置,實現達標排放。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聯合舉行了《農村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15-2016)》(以下簡稱“農村綠皮書”)研討會。
農業部、財政部近日聯合發布通知,中央財政已將2016年有關農業專項轉移支付部分資金提前下達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以支持春季農業生產、加快政策落實和項目實施、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在農業部等部門的推動下,從今年開始,國家進一步加大對從事農業有毒有害和畜牧獸醫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勞動保護力度,大幅提高農業有毒有害保健津貼和畜牧獸醫醫療衛生津貼(“兩項津貼”)標準,由原來每天3元、2.5元、2元三檔按出勤天數計發,調整為每月450元、350元、260元三檔按月發放,政策傾斜效應顯著提升,保障了農業事業單位艱苦崗位人員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積極性。
29日,200噸優質糧食在鄭州被裝上火車,它們即將搭乘鄭歐班列到達塔吉克斯坦,然后被加工成食品。 “塔吉克斯坦地多人少,農業種植可提升的空間很大。”河南經研銀海公司總經理李偉說。這家公司在塔吉克斯坦投資建設的萬畝農業科技示范園已覆蓋了從種子、耕種、深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不僅在該國創造多種糧食畝產最高紀錄,還帶動了中國農業機械裝備的出口。
2015年,澠池縣著眼發展農業農村事業和提升農民科技能力,通過創新培訓模式、注重培訓方法、提高培訓效果等途徑,大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加大農技推廣力度,積極搭建農村電商平臺,開辟特色農產品營銷新模式,為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更好地實現優質高效發展夯實了基礎。
2015年以來,盧氏縣農牧局緊緊圍繞建設“特色農業強縣”總體定位,樹立務實為民發展理念,積極轉變工作作風,出實招加強農業綜合執法工作,為縣域農業生產保駕護航,受到了廣大農民朋友的一致好評。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黨中央著眼應對農業發展新挑戰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十三五”期間要牢牢堅持這一主線,加快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生產方式、資源利用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等,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轉到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由依靠拼資源拼消耗轉到可持續發展上來。
血吸蟲病是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人畜共患病,在我國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重慶和云南13個省、市、區的453個縣(市、區)流行。2015年全國血吸蟲病將達到傳播控制標準,實現《全國預防控制血吸蟲病中長期規劃綱要(2004—2015年)》目標。
今年全省小麥配方肥推廣施用面積達6800萬畝,畝均少施化肥1.16公斤,畝均增產24.4公斤。
保監會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農業保險產品實現全面升級。旱災、地震等重大災害首次納入保險范疇。
11月11日,溫縣一家網店的員工忙著銷售鐵棍山藥。近年來,隨著電商經濟的快速發展,該縣越來越多的農民及合作社通過互聯網銷售山藥,增加收益。
糧價低了,種糧人哭了,豬價高了,養豬人高興上天了嗎?飼料企業該哭還是該笑?
徐澤君,河南畜牧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河南省畜牧總站書記、博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