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萬能險龐大的資金體量,不少險企在資本市場上瘋狂舉牌,以寶能旗下前海人壽為代表,一度引發了曠日持久的舉牌大戰“寶萬之爭”。12月5日,保監會勒令前海人壽停止開展萬能險新業務。分析人士表示,此舉不單單是掐斷寶能頻頻舉牌的財源,而且是殺雞儆猴,透露出保監會開始對“野蠻”險資動刀。
12月5日,保監會下發監管函,針對萬能險業務經營存在問題、并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壽采取停止開展萬能險新業務的監管措施;同時,針對前海人壽產品開發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責令公司進行整改,并在3個月內禁止申報新的產品。
據了解,從2014年起,寶能旗下的前海人壽對二級市場股權分散、價值被低估的公司展開猛烈的進攻。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前海人壽共耗資近200億元舉牌9家上市公司,包括華僑城A、中炬高新(600872,股吧)、韶能股份(000601,股吧)、明星電力(600101,股吧)、南寧百貨(600712,股吧)、南玻A、合肥百貨(000417,股吧)和萬科A以及格力電器(000651,股吧)。
前海人壽頻繁舉牌的背后正是萬能險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彈藥。如在寶能大戰萬科中,寶能系采用的多重資金工具中,前海人壽貢獻的105億元便是以萬能險資金為主力。
某險企資管人士表示,一旦前海人壽被限制萬能險銷售,保費規模增速勢必下滑,隨著前幾年中短存續期萬能險的到期和存量保單退保率增加,會給公司帶來資金流動性方面的壓力,再加上公司短錢長配股票等權益資產的約束,公司的流動性風險將加大。另一方面,流動性方面的壓力會抑制投資端的配置空間和自由度,可能會影響資產配置絕對收益目標的實現,從長遠看,存在經營惡性循環的風險。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也指出,此次寶能收購萬科大量使用的是萬能險資金,這種險資被扭曲成為短期理財產品,將其用于企業股權收購的合理性有待商榷且蘊藏極大風險;而前海人壽被實際控制人寶能所利用,成為了大股東的融資平臺,其合理性也值得進一步商榷。
事實上,通過萬能險資金增持股票并非個例,萬能險已然成為光顧二級市場的“常客”。如在對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大商股份(600694,股吧)、金地集團(600383,股吧)等舉牌中,安邦系舉牌主力也是萬能險賬戶;富德生命人壽舉牌金地集團、浦發銀行(600000,股吧)也用到了萬能險賬戶。
保監會也表示,對其他在萬能險經營中存在類似問題的公司,保監會正密切關注其整改進展,視情況采取進一步的監管舉措。
從2016年以來,為規范萬能險業務發展,落實“保險姓保”的政策理念,保監會密集出臺了《關于規范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和《關于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等多項規定,對萬能險的規模、經營管理等進行了限制和規范,對中短存續期業務超標的兩家公司下發監管函,采取了停止銀保渠道躉交業務的監管措施;累計對27家中短存續期業務規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發了風險提示函,要求公司嚴格控制中短存續期業務規模;針對互聯網保險領域萬能險產品存在銷售誤導、結算利率惡性競爭等問題,保監會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壽、恒大人壽等6家公司的互聯網渠道保險業務。
保險專家指出,保監會明顯是在抓典型,給險資瘋狂舉牌提醒。未來,萬能險監管將再次迎來嚴監管。吳曉靈也建議,相關監管部門急需從推動上市公司加強公司治理、對企業杠桿收購的風險控制與金融監管、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杠桿收購資金來源等方面給出相應的辦法。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12月13日召開的專題會議上再向行業喊話,要全面落實“保險業姓保”,首次提出“保監會姓監”的要求,首次明確保險資金不做敵意收購,并措辭嚴厲警示,“某些保險公司約談十次不如停業一次,不行直接吊銷牌照”。13日晚些時候,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也表示,保監會將干預保險公司頻繁“舉牌”行為;同時,保監會完善監管的制度近期也很快能夠出臺。
在保監會近日分別對“舉牌專業戶”前海人壽及恒大人壽做出不同處罰后,12月12日記者從接近監管人士處獨家獲悉,保監會將緊急召集各保險公司負責人于13日下午在京開會,預計屆時將會對近期保險資金“舉牌”等事項給出意見。
12月6日,繼暫停前海人壽萬能險新業務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保監會將于近日派出兩個檢查組分別進駐前海人壽和恒大人壽。其中,進駐前海人壽的檢查組將由發改部牽頭,進駐恒大人壽的工作組將由資金部牽頭。
11月29日上午,保監會舉辦保險扶貧新聞發布會,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副總裁徐海峰在發布會上介紹了公司近年來開展大病保險業務、參與扶貧工作的主要情況。
9月3日,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和訊網主辦的首屆中國壽險發展論壇上表示,在推進人身保險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必須順大勢而為,按規律辦事,從需求出發,主動作為。
上周五,保監會發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交強險保費收入1418億元,承保虧損47億元,投資收益63億元,經營盈利16億元。
險資凈買入行動中,有行動早點的,也有行動稍晚的。整體上看,重視估值投資風格謹慎的險資,在市場大跌驚恐中,已經開始了抄底行動。
據悉,征求意見稿中指出,“對所有投保人公平對待,不得因投保人‘既往病史’拒保,并保證續保。對首次帶病投保的,可以通過降低賠付額度等方式控制經營風險,當年支付的最高賠付額度不得超過當年保險金額的五分之一。”有保險業內人士對此表示,如果征求意見稿一旦落實實施,將為“帶病投保”大開綠燈,一些因患病而不能投保健康險的客戶,未來也有望可以選購相關產品了。
保監會昨日印發了新的《保險公司資本保證金管理辦法》,對于充分調動保險公司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辦理資本保證金存款事項的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保監會昨天晚間發布《關于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有關政策的通知》,此次調整給予了保險機構更多的自主配置空間。在保險機構境外股票投資項目中,增加了香港創業板市場掛牌交易的股票。
打假、維權近期成為搜索熱點。被視為侵害消費者權益重災區的保險行業也榜上有名,銷售誤導、虛假宣傳、挪用保費、惜賠拖賠等導火線不時助推保險糾紛事件在各地上演。為了凈化保險市場,維護保險消費者權益,保監會欲打出“組合拳”,通過立體式行動擠壓保險消費亂象的生存空間。
昨日,記者從保監會網站獲悉,保監會日前正式發布了《中國保監會關于實施再保險登記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上述通知借鑒成熟市場的再保險監管經驗,通過建立再保險登記制度,增強市場透明度,降低信用風險,提高我國再保險資產安全水平,防范國際金融風險通過再保險傳遞。
保單信息失真,嚴重影響了保險客戶的權益。因此,保監會曾要求險企全面核實人身險保單信息。近日,保監會將保單信息不真實的抽查結果公之于眾,其中信泰人壽的保單信息“失真”占比高居榜首,超過了兩成。
保監會網站10日發布《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互聯網保險業務應由保險機構總公司集中運營、集中管理,不得授權分支機構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保險機構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不得進行不實陳述、片面或夸大宣傳過往業績、違規承諾收益或者承擔損失等誤導性描述。
為規范人身保險公司贈送保險的行為,本周一,中國保監會起草了《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贈送保險有關行為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稿中要求,保險公司只能贈意外險與健康險,且對每人每次所贈送保險的純風險保費不能超過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