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樓市去庫存再迎利好:明年棚改貨幣化比例將再提升
按照慣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在近日發布2016年1~10月全國棚戶區改造進度情況,如不出意外,將會是提前完成“全年600萬套改造任務”。
這是建立在前9個月工作進度基礎上的結果。2016年1~9月,全國新開工棚戶區改造577萬套,占年度目標任務的96%,完成投資1.2萬億元。
一些地方政府也開始籌劃2017年的棚改計劃,并在2016年的基礎上再度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這對于一些樓市庫存壓力較大的地區,將是一大利好消息。
記者獲悉,包括住建部在內的六大部委近日給地方政府下發通知,要求2017年繼續大規模推進棚戶區改造,統籌兼顧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結合房地產市場去庫存形勢,繼續加大力度推進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城市危房改造,努力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
“要部署市縣盡快啟動2017年棚改項目前期工作,積極引導和鼓勵居民通過選購庫存商品住房等方式實施貨幣化安置。”上述通知稱。
2017年全國棚戶區改造的具體計劃指標,將在今年年底舉行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會議上予以確定。
2015年全國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比例達到了29.9%,官方曾要求今年要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向50%努力。
按照這個比例計算,這也意味著2016年有300萬套棚改房是通過貨幣購買來解決房源的。
事實上,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方式對于目前三四線城市商品房過剩的房地產市場,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傳統方式來看,棚戶區改造需興建大量的專用安置房,增加市場建設量。而轉為貨幣化安置后,可通過居民自行購買商品房、政府購買商品房賣給安置居民或者直接給與貨幣補償的方式進行安置,這也意味著可減少一部分新建房源,另一方面也能消化一部分商品房,對于房地產市場去庫存有一定幫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曾表示,根據目前住房市場的現實情況,有必要利用貨幣化安置打通保障房與商品房之間的通道,實現住房存量資源的優化配置。
“在高庫存城市,通過貨幣化安置方式,以商品房庫存來解決非常現實。現在很多地方樓市去庫存壓力很大,再建實物保障房,實際上是給市場加壓,不如盤活存量資源。”任興洲說。
今年一些地方政府在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方面力度非常之大。
今年3月初,河北省政府出臺《關于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要求從2016年起,新啟動的城鎮棚戶區改造及其他房屋征收項目貨幣化安置比例不低于80%。
2016年,包頭市棚戶區改造任務28705套(戶)。截至11月初,該市今年城市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28705套(含純貨幣安置18512套,回購安置房3889套),開工率達到100%,貨幣化安置比例占78%。
據湖南省住建廳副廳長袁湘江介紹,根據湖南省政府辦公廳出臺的《關于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2016年、2017年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比例分別不得低于50%、60%。
湖南省將對全省2017年度棚改項目申報的審查中,棚改貨幣化安置率未超過50%的地區不予受理;要求市州簡化棚改貨幣化安置審批程序;指導市州、縣市區搭建貨幣化安置房源選購信息平臺,加大群眾選擇貨幣安置的獎勵措施。
2016年有6個省的棚戶區改造建設任務超過30萬套。而在2015年,全國計劃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740萬套,其中棚改580萬套,湖北、山東、河南、貴州等7省全年棚改任務超過30萬套。
在“十二五”中后期,棚戶區改造已成為我國保障房建設的主力類型。2014年我國改造了棚戶區470萬戶以上,到了2015年,這一計劃上調至580萬套。
根據官方數據統計,如加上2015年的580萬套棚改房,自2008年至2015年的八年間,我國共計進行了2630萬套的棚戶區改造。
住建部副部長倪虹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曾表示,“十三五”的棚改任務依然艱巨:一方面,“十三五”期間棚戶區改造的“硬骨頭”項目越來越多,征收拆遷的難度也會更大;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速放緩,配套資金的難度也會增加。
其實大房地產商一點不用愁,建立長效機制一定會加劇中國房地產產業背后的重組,現金流充裕,品牌知名度高,口碑好的大房地產商將成為最后的贏家。
其實大房地產商一點不用愁,建立長效機制一定會加劇中國房地產產業背后的重組,現金流充裕,品牌知名度高,口碑好的大房地產商將成為最后的贏家。
12月16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提出了新的定位和工作部署,“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表述,被看作是在減弱住房金融屬性。作為從業人士,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解釋稱,“政策含義非常明確,住房需求要繼續得到保障,炒房需求要管控和遏制”。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被看作減弱住房金融屬性。
今年十一前后,全國20余城密集出臺樓市調控新政,從限購、限貸、土拍供應、市場管理等多維度全面收緊了樓市政策。隨著限購末班車集中簽約的釋放,12月初全國主要城市樓市成交量繼續下滑。
今年十一前后,全國20余城密集出臺樓市調控新政,從限購、限貸、土拍供應、市場管理等多維度全面收緊了樓市政策。隨著限購末班車集中簽約的釋放,12月初全國主要城市樓市成交量繼續下滑。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全月,中國54個受監測城市住宅簽約量為24.94萬套,同比下跌16.4%。如果不計入今年2月份(因春節假期而處于成交谷底)的成交數據,11月54城樓市成交量創下近18個月新低。
報告預測,2017年中國樓市將迎來一個短期調整期,總體將平穩回落,但具有不確定性。基于華房指數、基本面、改革紅利以及投資投機需求轉換等多個層面進行預測,未來樓市調整的幅度和時間長度有賴于調控和改革的力度。
“今年的樓市狀態就像2015年初的股市,本應是逐步上漲的‘慢牛’,但被杠桿驅動,變成‘瘋牛’。”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樓市高杠桿的風險和教訓猶在眼前。
自2016年9月末以來,全國已有超過24個城市出臺了50多次樓市調控措施,房地產市場的表現呈現出明顯的分化狀態。
自2016年9月末以來,全國已有超過24個城市出臺了50多次樓市調控措施,房地產市場的表現呈現出明顯的分化狀態。
近期,武漢、深圳、杭州等地相繼“加碼”樓市調控政策。而在5天前,即11月9日晚間,杭州發布信息,樓市調控政策再次升級,加碼限貸、限購。盡管如此,仍有分析人士表示,房地產調控之手必須毫不放松,對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必須看清大局,嚴控房價上漲卷土重來,為改革贏得時間。
雖然此前的調控政策對于該地市場成交量影響顯著,但房價依舊高位運行并呈上升趨勢。因此,從杭州市再次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可以看出,杭州市對于穩定該地房價、防范各類投資投機風險的決心。
雖然此前的調控政策對于該地市場成交量影響顯著,但房價依舊高位運行并呈上升趨勢。因此,從杭州市再次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可以看出,杭州市對于穩定該地房價、防范各類投資投機風險的決心。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10月份的鄭州房地產市場在政策的強力引導下,已經發生了不小的改變,相關人士稱,這是市場在政策調節下理性運轉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