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市場化并購潮涌 五行業重組預期高
國企改革正加速前行。截至目前,“1+12”個配套文件已正式出臺,7組央企實施聯合重組。據悉,中央企業“十三五”規劃已獲通過即將下發,其中央企“十三五”時期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戰略性調整將獲濃墨重彩。《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指導意見》有望近期出臺,“十項改革試點”正醞釀啟動。業內人士指出,下半年圍繞國企改革的市場化重組大潮涌動,核電、航空、航運、軍工、鐵路等五大行業的重組預期較高。
央企改革風云再起
步入六月,央企改革再邁新步伐。
繼中國建材集團與中材集團宣布重組后,6月2日,中國五礦集團與中冶集團召開重組大會,兩家世界500強央企重組整合邁出了實質性一步。6月26日,武鋼股份與寶鋼股份均發布公告稱,武鋼集團與寶鋼集團正在籌劃戰略重組事宜,且公司股票自27日起停牌,又一對重量級央企重組傳聞被證實。央企戰略性改革正全速前進,資本市場中央企上市公司資本市場動作頻頻。6月17日,*ST東鉭、中電廣通、*ST濟柴、南洋科技、清新環境等上市公司相繼發布資產重組進展公告。
央企改革,試點先行。當前,“十項改革試點”部署和推進已成為市場關注熱點。
今年2月,國資委指出,2016年要深入推進“十項改革試點”。具體包括:一是關于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二是關于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試點;三是關于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四是關于企業薪酬分配差異化改革試點;五是關于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將選擇3-5戶企業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推進誠通集團、國新公司改組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工作;六是關于中央企業兼并重組試點;七是關于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上半年將確定首批試點企業,并著手制定試點實施方案,下半年正式啟動試點;八是關于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計劃在中央企業層面選擇10戶子企業,指導各省市分別選擇10戶企業開展試點;九是關于國有企業信息公開工作試點;十是關于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試點。
“國企改革已進入實際操作階段,未來幾個月是國企改革試點有望集中推出的政策高發期。”申萬宏源分析師王勝認為,未來央企投資建議關注:一是國資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目前確定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是誠通控股、國新公司和中國五礦,預計未來還將增加3家以上。二是央企兼并重組,原則是成熟一戶推進一戶,預計今年下半年兼并重組的央企不少于6家,包括產業鏈的縱向整合和同行業的橫向整合。三是混改。集中在電力、油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混改試點下半年將啟動,特別是軍工行業的資產注入值得關注。四是員工持股。三季度有望公布《關于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并選擇10家央企的混合所有制子企業作為員工持股試點,預計以科技類、人力密集類、軍工類企業為主。
地方國企齊頭并進
從各地部署推進改革情況來看,截至目前,至少25個省市已公布了國企改革方案,其中山東、廣東、上海、四川、重慶、江西、福建、青海、甘肅、吉林十省市今年以來相繼出臺新的改革舉措并部署相關改革。梳理各省市的國企改革政策,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組、員工持股和引入戰投已成為重要舉措。
表現在資本市場中,地方上市的國企并購和借殼也明顯增多。6月以來,相繼有南天信息、*ST中企、上海臨港、鄭州煤電、楚天高速、東江環保、嶺南控股等公司紛紛發布停牌重組進展公告。
據申萬宏源證券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共公告88起兼并重組事件,主要集中在國企市值排名前列的東部沿海省市,即上海、北京、江蘇、廣東、浙江、安徽等經濟發展快,改革思路清晰且經常是改革前沿陣地的地區。以傳統產業為主、產能過剩行業集中的山東、黑龍江、新疆等北方省份緊隨其后。上海、廣東、北京、山東是國企改革推進最快的地區,有望加大國企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混改的力度,加快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組組建試點,建議關注有資產注入和整體上市預期的“大集團、小公司”。此外,可關注各地出臺國企改革細則,包括混改、股權激勵、員工持股及其配套政策;各省陸續公布混改和10家員工持股的試點,以及上市的地方國企加快股權激勵、員工持股和并購重組步伐。
開啟市場化兼并重組大潮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隨著國企改革“十項改革試點”落地,圍繞國企改革的市場化重組大潮正在開啟。本輪大規模兼并重組,將首先集中在商業類國企領域,特別是完全競爭性行業,資源要素將會進一步向大企業大公司集中。其中,核電、航空、航運、軍工、鐵路等五大行業的重組預期較高。下一步,處于競爭性行業、產品同質化高、國際競爭激烈的央企最有可能發生集團層面的合并,一些在國際競爭中缺乏優勢的產業也可能通過兼并重組來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
市場人士指出,從業績下滑明顯、保殼意愿強的角度出發,預計今年國企改革持續推進,將有更多的上市國企進行兼并重組,從行業上來看,鋼鐵、煤炭、建材等重化工業將是重組高發行業,這些行業的僵尸企業是首當其沖的被并購標的。
2016年即將進入尾聲,這一年國企改革戰果頗豐。一方面,國企改革“1+N”文件體系已完成,“十項試點”工作全面鋪開;另一方面,央企已減少至102家,“兩類公司”試點企業已有10家,央企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達68%。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加快推進國企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也將劃定明年國企改革路線圖,2017年改革大戲值得期待。
央企重組實現年度目標,地方國企改革加速探索,去產能提速,國企全年利潤有望改善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地方國有企業改革還是央企兼并重組均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均表示,從今年國企改革取得的成效來看,不僅改革領域正在逐步擴大,改革力度也在逐漸加碼。
截至目前,近七成央企實現混合所有制,首批7家壟斷類央企混改試點方案即將批復。業內人士指出,下一步,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國企,各項改革措施都將進一步深化,尤其在兼并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去產能方面將取得實質性進展,從而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
當前社會上對國有企業改革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不利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走出認識誤區、凝聚社會共識,對于順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主導的這場“打贏國企改革攻堅戰”中,這些國企究竟經歷了什么樣的考驗,還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涅槃重生”成為國企負責人口中最常提起的一個詞。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特別是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的關鍵和重要部門中處于支配地位,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最根本的是加強黨的領導。國企改革正處于攻堅期和深水區,黨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國企要改革,就要求國企干部不僅能懂,還要深懂,提升整個國企的精氣神,俗話說,國企強不強,就看“領頭羊”。
深化國企改革,確保“兩個毫不動搖”,應繼續抓好國企領導人員這個“關鍵少數”的教育工作。
據了解,目前不少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原有國有劃撥土地需繳納金額較大的土地出讓金,這增加了企業改制成本,影響了改制工作的推進,國資委等部門對此已經進行了多輪調研。與此同時,包括廣東、江西、上海等國企改革重鎮,都針對改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政策支持。
關于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肖亞慶指出,已出臺了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有序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鼓勵和規范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李錦指出,“批示把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聯系在一起,國企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治理僵尸企業又是重中之重。
如果說國企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并不能實時呈現在公眾面前,那么,國資管理體制改革將帶來的國資委職能的轉變,將會顯現得格外清晰。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在大部分地方叫做國資委,是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的唯一機構。
“人到哪兒去” 從分析來看,國企的“三供一業”負擔較重,核心是社會移交改造費用巨大。
河南此輪深化國企改革,要求國有工業企業必須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產權多元化。同時,鼓勵集體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股國企,從根本上改變國有獨大、國有全資這種單一的產權結構,甚至“宜退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