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11月9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是指導我國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我國發展走到今天,發展和改革高度融合,發展前進一步就需要改革前進一步,改革不斷前進也能為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在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過程中,要發揮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導性作用,增強改革創新精神,提高改革行動能力,著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推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依靠改革為科學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李克強、劉云山、張高麗出席會議。
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總工會改革試點方案》、《上海市群團改革試點方案》、《重慶市群團改革試點方案》、《關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方案》。
會議強調,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與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和國家對外戰略緊密銜接,堅持把握開放主動和維護國家安全,逐步構筑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要把握好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全面參與和重點突破、科學評估和防控風險等重大關系,重點在提高貨物貿易開放水平、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放寬投資準入、推進規則談判、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推進規制合作、加強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健全政策體系,建設高水平自由貿易區。
會議指出,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創新驅動和擴大開放為動力,堅持鞏固傳統優勢,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保持加工貿易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強產業鏈分工合作,提升加工貿易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促進沿海地區優化轉型,支持內陸沿邊地區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有序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深化加工貿易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健全與開放型經濟相適應的管理體系,逐步變大進大出為優進優出,推動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
會議強調,發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特別是要讓農民、小微企業、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及時獲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要堅持借鑒國際經驗和體現中國特色相結合、政府引導和市場化主導相結合、完善基礎金融服務和改進重點領域金融服務相結合,健全多元化廣覆蓋的機構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手段,加快推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發揮政策引導激勵作用,加強普惠金融教育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要堅持監管和創新并行,加快建立適應普惠金融發展的法制規范和監管體系,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
會議指出,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改革要圍繞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加快推進有利于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推進有利于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推進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推進有利于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體制機制創新,在解決發展動力、發展不平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內外聯動、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出實招、破難題、建機制,為經濟社會發展形成更有力的制度保障。
會議強調,《建議》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為主軸,同時也是一個通篇貫穿改革精神的文件,包含著大量改革部署,是改革和發展的“雙重奏”。對五中全會提出的改革任務,要納入改革臺賬,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統籌部署、推動落實。要統籌抓好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實現梯次接續、前后銜接、縱深推進。
⊙據新華社電
在經過一季度創紀錄的信貸投放后,隨著權威人士5月9日第三度在《人民日報》發聲談中國經濟并進一步明確“高杠桿帶來高風險”后,嚴打各類的金融投機、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監管之風已經悄然在中國金融監管部門之間形成。
在經過一季度創紀錄的信貸投放后,隨著權威人士5月9日第三度在《人民日報》發聲談中國經濟并進一步明確“高杠桿帶來高風險”后,嚴打各類的金融投機、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監管之風已經悄然在中國金融監管部門之間形成。
P2P監管協同問題亟須引起關注,除金融監管部門外,相關部門等也與其業務管理相關。筆者認為,目前對金融監管部門職責的規定較為詳盡,但其他部門的相關職責仍需進一步明確與細化。
《建議》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加強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
其實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全球央行便加強了宏觀審慎管理。但對中國而言,金融創新、混業的推進讓金融風險的傳遞更為迅速,
央行監管互聯網金融思路正式浮出水面。
盡管互聯網金融急劇升溫,而在日前于上海舉行的2014中國投資年會上,多位投資界大佬給互聯網金融潑冷水,坦言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出現泡沫。關于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爭議還體現在兩個方面——利益層面(如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機構形成沖擊)和技術層面(如央行暫時叫停二維碼支付)。
在傳統金融大佬們“喊話”倡議監管的同時,監管層與互聯網金融也開始頻繁回應,比如P2P行業就表達過“求監管”的意愿。對于互聯網金融目前重要形態之一的P2P網貸平臺的監管,央行此前也提示過行業的風險紅線:非法集資和非法吸收存款。
據報道,中國大陸和臺灣金融監管機構今日將舉行會議,討論進一步解除海峽兩岸在證券交易和上市方面的限制。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在上周日的新聞稿中稱,該委員會周二將在臺北與中國證券會主席郭樹清率領的代表團舉行會議。
美國總統奧巴馬24日宣布提名前聯邦檢察官瑪麗·喬·懷特擔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如果獲得參議院批準,這將是美國證交會79年歷史上首次由前聯邦檢察官領導,意味著加強金融監管仍然是奧巴馬第二任期的工作重點。如果懷特順利接任美國證交會主席,她將首先面臨兩大問題——如何監管貨幣市場基金和落實“沃爾克規則”。
“今年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從2011年的平均29%降至17%左右,不僅如此,資產質量和內控管理中所暗藏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在估值方面,銀行板塊整體市盈率為6.05倍,處于市場最低端,這一系列現象讓外界調侃銀行業已邁進‘夕陽行業’。”一位國有大行研究部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北京的王先生多年前在花旗銀行開立賬戶理財。(3月9日 人民網) 此前,國內一些商業銀行一邊賺取暴利、一邊亂收費的情況廣受詬病,外資經營的花旗銀行看來也未能免俗。是時候嚴格整頓銀行亂收費了,否則,“天價賬單”還會一次又一次地蠶食客戶權益。
6月廣義貨幣(M2)增速達11.8%,接近全年12%的調控目標,新增信貸接近1.28萬億元,達到近期高點,延續5月的回暖態勢。李奇霖也表示,總體來看,房地產銷售量價復蘇,穩增長措施集中推出,企業短期補庫存行為可能推動了金融數據的回暖。
中國人民銀行29日發布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對2013年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報告中以專題形式,特別談及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監管,并提出,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遵循五大原則。
中國人民銀行29日發布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對2013年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報告中以專題形式,特別談及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監管,并提出,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遵循五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