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行情回暖,有一類題材的投資機會也逐漸凸顯,那就是上市公司因并購重組等行為“上會”前的投資機會。具體而言,上市公司因并購重組事項在證監會并購重組委審核前要停牌,若審核獲通過,公司復牌后股價大漲的概率非常大。當然,這種博弈也面臨著審核沒能通過,或股票停牌期間大盤大跌等風險。
10月“重組上會”公司
復牌多數漲停
10月份以來,截至發稿,證監會并購重組委共發布了9次審核結果,其中有33家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事項獲通過,另外有3家公司的并購重組事項未獲通過。
從這33家公司復牌當日的股價走勢來看,多數公司表現尚可。除昨日復牌的大洋電機、智慧能源、京新藥業等三家公司股價下跌外,此前的30家公司復牌當日股價均上漲;其中,25家公司復牌當日漲停,占全部36家公司的比例為69%;其中,連續兩個漲停以上的個股有8只,占比超過兩成。
個股方面,雷曼股份復牌后股價漲幅最好,隨后的7個交易日累計大漲近七成;航天通信、協鑫集成、聯明股份、神州高鐵等一批個股復牌后最大漲幅也超過兩成。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其中也有部分個股在漲停后連續下跌,不少個股的走勢仍然與大盤相關度較大,例如昨日復牌的四只個股中,除吉峰農機漲停外,其余三只個股均下跌,這或與上述四股停牌期間大盤下跌有關。
此外,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事項未獲通過,如啟源裝備、通威股份、萬鴻集團;除啟源裝備外,其余兩者復牌當日股價均下跌。
總體上看,“上會”公司復牌后的表現與多種因素有關,例如停牌期間大盤的表現、公司并購重組事項是否獲通過等,而這兩點,投資者均無法事先知道。
不過,并購重組事項未獲通過的概率較低,以10月份以來的情況看,未通過的比例不足10%。其中,萬鴻集團的原因是“本次重組上市公司違反公開承諾”。通威股份的原因是標的公司“漁光一體”商業模式的披露不清晰、不完備,持續盈利能力存疑,另外,該次重組不利于上市公司減少關聯交易、增強獨立性。啟源裝備未獲通過的原因則是“六合天融子公司福建金磚所屬房產權屬證書尚未辦理完畢,申請人未披露辦理房產權屬證書是否存在法律障礙”。
這些公司仍未“上會”
盡管獲利機會并非百分之百,但只要大盤表現尚可,“上會”主題仍然值得投資者關注。公開資料顯示,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核準,上市公司合并、分立審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行為審批(需提交并購重組委審核)等行政許可事項的審核流程為:受理、初審、反饋專題會、落實反饋意見、審核專題會、并購重組委會議、落實并購重組委審核意見、審結歸檔等。
其中,上市公司停牌時間發生在“并購重組委會議”之前,相關說法為,“審核專題會討論決定提交并購重組委審議的,上市公司監管部通知相關上市公司向交易所申請停牌事宜。”而投資者布局“上會”題材,無疑需要在上市公司停牌前介入。不過,具體時間似乎不好確定,從上市公司公告來看,多數公司經過“反饋意見回復”后才停牌。
而根據證監會公布的《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行政許可申請基本信息及審核進度表》,截至10月23日,審核進度中“反饋回復日期”較早而又未上會的公司有多家,包括金山股份、金輪股份、四川金頂、黃海機械、東方能源、*ST金路等;而“反饋回復日期”在10月份的則有多家公司,包括置信電氣、道博股份、溢多利、掌趣科技、通化金馬、五洋科技、博雅生物、勁勝精密等。記者 鄭灶金
A股春節休市期間,外圍股市大幅下挫,原因包括快錢撤出銀行股、中東主權財富基金拋售和油價大跌等。
今日兩市早盤大幅低開后迅速跳水,滬指失守3200點。截至上午9時42分,滬深300指數報3349.29點,跌190.51點,跌幅5.38%,再次觸發熔斷機制,這是A股在4個交易日內2天觸發熔斷機制。
滬股通開通當月日均交易 金額38.34億元人民幣,至今年10月份日均交易金額已達47.27億元人民幣,增長了24%;
與此同時,市場各方對提高創業板發行審核效率、增強創業板包容性、鼓勵創新型企業上市、并購融資制度改革等問題密切關注,創業板市場發展改革任重道遠。
對于夫妻財產查詢存在的問題,報告要求,市政府和相關部門要積極聯合金融監管部門加以解決;市政府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公安、民政等部門要實現相關信息共享。
調查顯示,企業家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感受指數為-59.39%,比上季度和同期分別下降6.94個和28.27個百分點。
指引根據不同類型事項,有針對性地增加了相關披露要求。例如,針對上市公司發布的異常波動公告內容泛化、
2015年至今,證監會對券商開出了25張罰單,海通證券扣分更可能超過20分。
2015年至今,證監會對券商開出了25張罰單,海通證券扣分更可能超過20分。
分析人士認為,近期海外市場走強主要是受美聯儲加息預期推遲以及中國經濟數據好轉等因素提振,前期市場超賣也帶來反彈機會。
錢景財富的CEO趙榮春表示,其實對于散戶來說,炒股本身就很難賺到錢,更不要說放大杠桿借錢炒股了,最后往往是錢財兩空。
業內人士指出,9月份至12月份是軌道交通項目傳統的批復旺季,而且在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背景下,加大鐵路基建投資力度將是穩定經濟增長的主要舉措之一,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也迎來新的發展良機。
市場人士認為,這是新能源汽車最好的時代。從購買到使用,新能源汽車相關鼓勵政策正在消除所有死角。
經過數月的等待,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終于不再“只聞樓梯響”。
互聯網升級渠道與內容,為影視傳媒錦上添花。2014年,中國在線視頻市場規模為239.7億元,同比增長76.4%,增速高于2013年的48.0%,可見市場處于快速擴張期。